观唐习律87|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曹松71岁进士及第

前言

曹松(828-903),字梦徵,他的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这首诗,估计人人都知道: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名万骨枯。《己亥岁二首》

曹松传世作品有140多首,几乎都是律诗,但是像“一将成名万骨枯”这么出名的作品不多。

一、曹松生平

唐昭宗天复元年(即光化四年901)新科进士中,出现了五位高龄进士: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一时成为佳话,号曰“五老榜”。

唐末五代王定保所编撰《唐摭言》:

天复元年,杜德祥榜,放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及第。皆以诗卷及第,亦皆年逾耳顺矣。时谓“五老榜”。

其中曹松当年已经71高龄。不过《唐摭言》对曹松的评价不高:

松,舒州人也,学贾司仓为诗,此外无他能。

贾司仓,指中唐诗人贾岛。曹松除了学习贾岛作诗外,似乎没有其他的本事了。

及第后,曹松先后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因为年龄太大,两年以后,曹松便与世长辞了。

二、写景佳作《桂江 》:

未识佳人寻桂水,水云先解傍壶觞。

笋林次第添斑竹,雏鸟参差护锦囊 。

乳洞此时连越井,石楼何日到仙乡。

如飞似堕皆青壁,画手不强元化强。

上周老街刚去过桂林,和青岛一样,桂林市区就在最美的风景区。桂林的山青水秀、石奇洞美,在这首诗中充分表现了出来。

首句的桂水,应该就是指漓江。今天的桂林市区有二江四湖景区,二江指桃花江和漓江,二江相汇于象山脚下。未识佳人寻桂水,首句有“离”之意,漓江的谐音。

水云先解傍壶觞。水云环绕的美景中,自然要美酒相伴。老街不喝酒,不过带了一瓶水在共享电单车上,以水代酒欣赏美景,也算效颦古人了。

第三句,笋林次第添斑竹,有的解释为曹松将桂林的山比喻为竹笋,桂林的山的确看上去很像毛竹的粗竹笋。不过,这里似乎就是写竹林。

第四句,有的解释说诗人把溶洞比作美丽的锦囊。不过《全唐诗》注解,南方有鸟名称叫做锦囊。这一句,就是写鸟的美丽。

颔联或许就是写花(竹)鸟而已。

第五句写溶洞极其深远。乳洞此时连越井,指广州越秀山曾有一古井,又称越台冈井或赵佗井。桂林的洞连接广州的井,用了夸张的手法。

第六句的石楼指山,写出了山在水云之间的神韵,观者如同身处神仙境地。

如飞似堕皆青壁,桂林的山真得很像从天而坠,几乎四面都是悬崖峭壁。画手再厉害,也比不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思乡之作《南海旅次》: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此处的越王台,不是指绍兴勾践的越王台。而是指汉代南越王尉佗在广州越秀山上的越王台,原名为朝汉台。越秀山公园可以免费游览,内有博物馆,记得价格也不算高。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游子登高自然思念家乡,不想太难过就不要登高了,因为乡思难以割舍。

广州在衡阳以南,古人有雁到衡阳不再南飞的说法,古诗中“衡阳雁”是一个常见的典故。雁信不来,自然收不到故园的信息。

颈联写景,清晨号角声中,清霜渐渐消失,黄昏时闽江潮水上,有月影在飘荡。对句一早一晚,霜消月出,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

心中对于家乡的思念,就像早春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按捺不住。又是一年的春天来了,游子依然客居他乡。

结束语

曹松死于903年,一年后朱温杀唐昭帝,四年以后(907年),朱温叛唐称帝历史进入了五代时期。去世得早一些,也是一种幸运。

结束时,老街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 ,七律《桂林印象》

桃花江水共漓江,巨象千年饮万觞。两岸峰峦青玉笋,一桥烟雨武陵乡。

魂销山谷系舟处,心慕颜公题字旁。此意画工传不得,暗随清梦入诗囊。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86|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贯休诗书画三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