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卡文化的收藏与普及(二)

老村长
06-05
阅读 752
关注

来自话题
#晒晒我的藏品
8112篇

         收藏是一种关于历史的记忆。当一个人的手头除了一些关于'我的”记忆的物件外,还有一件或一些关于“你的”、“他的”、一条街道、一个村庄,甚至是一条河流、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记忆的物件,且把它和它们郑重地交到了自己的后人手上,你说,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当你的后人延续并扩大了你的收藏,这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呢?!当我们大家的后人延续并扩大了我们的收藏,这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度呢?有着清晰年轮的树一定是参天大树,有着详细年表的人多数是社会栋梁,有着丰厚积淀的民族和国度无疑是伟大的民族和国度。浑浑噩噩的人生不会有什么光亮,无视前人的家庭不会有什么出息,一个民族要从头再来肯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从这些年蓬勃兴起的收藏热潮中,穿过那些令人眩晕的泡影,我们看到了许多人士、特别是许多老人们多方搜索、四处考证,以展现所在区域民族民间的醇厚习俗,以展示个人与群体历史的坎坷不屈,让往事更加丰满,让记忆更加充实,让历史更加摇曳多姿。

电话磁卡的价值构成和收藏原则

        至今为止,我国发行的电话磁卡已有数千种之多,其中又有许多一套多枚的,所以实际有上万张。这其中还有通卡与地方卡之分,磁性卡与IC卡、200卡之别,林林总总,千姿百态。那么,什么样的卡较有价值?该怎样选择?收集又该从何入手,向何处扩展?

        就一般而言,决定磁卡价值因素的是: ①发行量。自然以少为好。②发行部门。应有一定的权威性,以电信管理部门发行的为佳,单位发行较差。③主题。重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主题构成磁卡较高的内在价值,如开通卡,香港回归卡。④题材。同一主题可用不同题材表现,不同题材使磁卡的价值品味相去甚远。如同为电信主题,《中国电信广告》和《中国邮电业务》,选用题材就远不如《电信与环境》、《电信与体育》。⑤印刷。一张主题题材设计俱佳的卡,由于印刷质量欠佳而大掉身价的例子不少,如《丙子年》(鼠)等。⑥面值。大面值的卡价格基数高,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当然价格较高。⑦一元性和透明度。一元性是指一张卡是什么地方出的,就是什么地方,不能这里也印那里也印,而且卡上又打有各印刷者的标记,闹得卡友无所适从,不知哪里印的是“正宗',哪里是重印。透明度指一张卡的情况要公告分明,不能藏头露尾令藏者摸不着头脑。《黄河》与《名花》卡就因多省市印刷和迟迟不公布印量,令购者顾虑重重,其市场形象也支离破碎,大打折扣。当然,上述七个要素不能孤立去看,而应综合考虑。

    磁卡收藏的原则与收藏其他物品的原则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其特殊性,主要有以下三条:

(1)由简而繁,从通卡人手。

          由于地方卡发行时间较久,品种太多,很难找到一个切入口而通卡自1994年至1997年,总共只有30来个品种,即使是最早的“测试卡”、《长城》等,市场上也不难找到。通卡又是权威机构所发,每一套都有重大背景,组合起来则成为一个严谨的系列。通卡品种虽然远不及地方卡众多,但它权威的身份、“无一卡无出处”的内涵却又非地方卡可以相比。所以新卡友以从通卡入手较好。当然,如果卡友所在省份发卡时间较晚、品种也不多,则也可由近入手,从本省所发磁卡开始集,一旦收齐,便是一个系统分明的专集其他卡友如果机缘凑巧,一上手就觅到寻常难见的珍品,则也可以从所得品种出发向外扩延,自成专题。不过这些是个别情况,一般来说还是先从通卡入手较易,等到对卡市总体情况有了心得之后,再攻较难的专题。

(2)有主题,成系列,搞专集。

          集邮的最高成就是编出一本主题明确的专集,集卡也当如此。

就我国目前的电话卡而言,纵向可集“通卡全集”、“某省磁卡全集”、“某年份全集”;横向则更多,可编人物专集、风光专集、花卉专集、动物专集、古代文化题材专集,也可编开通卡专集、广告卡专集、拼图卡专集,等等。关键在于收藏者要独具慧眼,推陈出新,自成系列,别具一格。

(3)以藏为主,少作买卖。

         磁卡收藏,归根到底是一项集藏活动,属于文化活动,能增加情趣,陶冶情操。收藏者同市场中的商人是有区别的,不可抱着急功好利、速发大财的心态,因为现实并非那么回事。当然,在经济社会中收藏与金钱也确确实实挂着钩,任何藏品在价格上都会有肢动,谁都不愿意买那些越放越不值钱的耗值品,谁都期望藏品能够增值,收藏品也确实有增值的特性。不过藏品的增值有其自身的规律,它尤其需要时间的等待。如果将磁卡作为一项投资,那也是一项长期投资,短线的投机非但不现实,甚至可能劳神伤财。这一点,不可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4、电话卡版别的识别

         同一品种的电话磁卡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有第二甚至第三版的印刷,这就产生了磁卡的版别。不同版别的磁卡有不同的印刷,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特征,进而导致其有不同的价值。收藏磁卡,不能不注意到这一层。区别不同版别,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磁卡正面图案与背面文字有不同特征。

           如上海10810卡、浙江开通卡、湖北风光开通卡,都是正面图案一致,但背面左下方有的有编号,有的无编号,这就是不同版式特征。无编号为原版,有编号为再版。

(2) IC卡的集成电路芯片触点外观的更正,也是明显的版式特征。

         IC《黄河》通卡有两种版式,IC芯片内圆一种大一种小,大的是头版,小的是再版。《黄河》上不上塑料封套,则是包装问题,与版式无关,头版可以装封套,二版也可以装。

(3)加字卡或卡上打印流水号,不是版式特征,而是成品再加工。不过加字卡的价格与未加字的卡是不同的,这正如加字小型张邮票。

(4)磁卡的磁数据改变。IC卡的内存数据改变,与印刷无关,不能看作不同版式。

5,关于错卡

同磁卡是一种印刷品,印刷难免有错,这就产生了错卡。错卡的市场价一般很高,是十分值得收藏的品种。

         最著名的错卡是江西1993年发行的《四大皇帝》,一套四枚,每枚面值10元,发行量1000套。四位皇帝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 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可是成吉思汗图像下却注着: 太祖-忽必烈”,这是个大错。此外,卡背面在黄色的“江西省郎电管理局”和“使用说明”等文字底下,隐约可见“天津市磁卡电话贮存卡片使用说明”等文字,这显然是在江西省印《四大皇帝》之前就印好的,两种文字各显异彩。

        另有上海首届亚运会错卡、西安错版升位卡、承德开通错卡和沈阳头版开通错卡等。

6.磁卡的保存

         收藏品都有保存问题,因保养不当而损毁藏品的例子很多。

磁卡保存近于邮票,又比邮票简单,只须注意三个方面就行①不要用手触摸,更不能碰到尖硬之物。@一枚一袋装入透明塑料袋,既可隔尘隔潮,又可避免磁卡互相磨擦导致脱粉。③不可用水擦洗,不可日晒,不可受热。

7.通卡的收藏

        相对“地方卡”而言,“通卡”的发行部门权威、使用范围广、选题严谨、印刷规范,同时它的发行量也比地方卡大得多。地方卡的印数一般在几千至几万,而通卡最少20万(测试卡非正式发行除外),最多几百万。正由于发行量大,通卡在发行初期受到出身集邮、以“量”为首要标准的卡友们冷谈。时至今日,通卡毕竟因其权威性、通用性和普遍性而成为电话磁卡收藏的中坚力量,并标志着卡市的风向。

        通卡在正面均印有“中国电信”字样,自《长城》卡起加印“CHINA TELECOM'即英文“中国电信”,自《石拱桥》起又加印中国电信台标--圆圈中一个立体的“中”字,形如天线。1996年起发行IC全国通用卡。

通卡中有不少珍贵的极具价值或特色的品种,值得收藏者关注。

       《中国地图》。此为测试卡,非正式发行,乃通卡的开山鼻祖。

        发行量3万张,现在存世已十分少,是通卡中名副其实的极品,为藏家所珍视。早在1996年9月江西省卡协的拍卖中,即以5200元成交;在1997年3月的卡市高潮中,更达到8000元。此卡正面与《鲜花·中国地图》之中国地图卡图案相同,但《鲜花·中国地图》中的地图卡背面有'CNT-1'字样,而测试卡却没有编号。

        《长城》。此卡是“首发纪念”卡,与“祝贺发行”的《鲜花·中国地图》编号同为第一号,是正式发行之通卡的第一套。从卡上文字可知它是“全国开通”卡。它又是第一套拼图卡。其图案为中国古长城,极具特色。构图雄伟壮观,气象开阔,与其他磁卡一比较就更显出其大手笔。由于它发行最早,消耗巨大,尤其是10元、20元面值的卡所剩不多,成套的卡尤显珍贵。

      《鲜花中国地图》。此卡与《长城》同日发行,并列为正式通卡第一套,也通卡。其地图卡与测试卡图案相同,构图简洁,主题突出,其粉红色底子与深红的花色同《地图》卡的蓝色大海绿色边框遥相呼应,融成一体。发行量25万套,仅多于《梅兰芳》,但耗损巨大,所遣不多。

        《国庆45周年》。此卡仅晚于《长城》一个月发行,是真正的初期卡。4枚一套,开现在大多通卡一套4枚之先河。其画面与主题十分吻合,是建国以来此类题材的标准图案。其价格仅在测试卡和《梅兰芳》之下,高出《长城》和《鲜花·地图》,足见此卡之珍贵《梅兰芳》。此卡是至今为止通卡中唯一的人物卡,价格昂贵仅次于测试卡。印数除非正式发行的测试卡外在通卡中最少,仅20万,而消耗又很大。由于此卡品相落差很大,购买时宜注意挑选。

         1995《乙亥年》(猪)电话磁卡。此卡为第一张生肖卡,虽然只有单枚,面值50元,但市场价格却与两枚一套、面值70元的《鲜花·中国地图》相近。它开“卡通卡”之先河,画面上是小猪弹钢琴,颇具幽默感,惹人喜爱。它虽然是第一套发行量高达100万的卡,但由于诞生于通卡无人同津的早期,故其消耗量极大,其存世量与其后的100万印量的卡相比,要小得多。

      《中国电信广告》。此卡为通卡中第一套广告卡,本应有其地位,可惜它设计的画面没有吸引力,许多人至今还不能将它同《电信业务宣传》等卡区分清楚,故卡友们对它不甚喜欢。但它毕竟是早期卡,印量中等,消耗较大,所以价格并不低。

《电信与环境》(苹果)。此卡俗称“苹果卡”,为第一套“中国电信日”宣传卡。

此后将每逢5月17日出一套“电信日”卡,所以苹果卡是一个系列的开门卡,地位特殊。此卡虽然也属电信宣传卡,但画面别致,寓意较深,受到收藏者的青睐。

       《黄河》。它是通卡中第一套IC卡,以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黄河为题材,与第一套田村卡《长城》之龙盘青山蜿蜒天际的长城遥相呼应。但由于此卡的多省市印刷损害了它的权威性与严密性,装封套与不装之别又破坏了它的统一性,而发行量的至今不明确更直接影响到它的收藏价值,是以此卡的价格始终与其地位不相称。

地方卡的收藏

         地方卡的特点是发行量小,题材丰富,但发行部门不及通卡权威,使用范围受限制。最早的地方卡发行于1984年,较通卡早了整整十年,早期卡的发行量也特别小,有的仅几十套,这些卡的珍贵程度远非通卡可以比拟。珍品中又有不少被海外有识之士重金购走,甚至地方档案馆都未能保存一套。因此谁立意要收全我国所有地方卡的话,只怕有如海底捞针,希望渺茫。

         中后期的地方卡品种有两三千,发行量一般也在几千至二万。

         这些卡经过多年的消耗存世也已不多,其升值潜力较大。集卡者一般应在这些卡上多加努力,或有大成。

地方卡收集也有方便的一面。1995年国家电信总局已收回电话卡的发行权,各省市不得再发行仅供地方使用的磁卡。这样一来,所有的地方卡都成了既成事实,收藏者可以对其进行全面、系统、仔细的研究,再确定自己的收藏方向和步骤。

1 收藏地方卡,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考虑:      ①早期珍卡;②各地开通卡;③一省或数省的全集:④某一题材、某一品种的专集。

1 地方卡多达数千,目前的高价格未必是最富潜力、最有意义的藏品。数量多,供藏家发挥的余地就大,谁能从平凡中看到非凡、从被忽视的品种中挖掘出宝藏,谁就必然成为大赢家,他所享受的收藏乐趣也最大。

来自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