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出现贫血怎么应对?中医辩证两点,出手“回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关格病”的范畴,根据病机与临床表现可分为虚损期、关格期,因而不同病期的肾性贫血的治法与方药是需要有针对性不同的。

“虚损”和 “关格”

虚损期:以气阴两虚占多数。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血”“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血虚诸症:面色萎黄、唇爪苍白无华、心悸不宁、头晕目眩伴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足跟作痛、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大便或干或溏、口干舌燥、舌淡边有齿痕、苔腻或舌干少苔、脉浮大无力或细数等气阴两虚诸症。气阴两虚偏于气虚者,轻者用党参,重者用人参另煎兑入药液中;偏于阴虚者,轻者用太子参,重者用西洋参另煎兑入药液中。人参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甙,具有刺激造血器官、升高周围血液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贫血状况的作用。由于人参温燥,对气虚兼阴虚内热者,选太子参或西洋参气阴双补又无温燥之弊。补肾阴方选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因嫌熟地黄性温且滋腻碍胃而改为生地黄。益气与补肾相合,参芪地黄汤加味化裁。气旺精充血生,可见血红蛋白上升及血尿素氮值下降,病情好转,能相对稳定一段时间。

关格期:见恶心呕吐纳呆,小便不通或二便俱不通,但血虚不受补益。因脾胃衰败,浊邪壅盛,徒进补益之品,增湿助热更耗营血,有害无益。中医学认为“脾胃为营血生化之源”,保护脾胃则使营血化源有继,降解浊热则减少营血的耗伤,均对肾性贫血有所裨益。若寒湿、湿浊中阻者,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参苓白术散等;湿热中阻者,方为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等。救治脾胃上格症状减轻,同时保护了营血化源达到生血的作用。血红蛋白上升,血尿素氮水平下降,病情转危为安。

另外——食疗搭配效果翻倍

饮食配合治疗也是关键。慢性肾功能衰竭过分严控蛋白质的入量,可导致负氮平衡,加剧贫血。可选龙眼肉、大枣、莲子肉枸杞子中一味或两味,味甘不腻,健脾补肾生血。适量蒸服或炖服;或药物与粳米或糯米同熬粥服,隔天1次。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