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方​成人——《论语》悟读【141】

博学于文约之礼,内外兼修方成人。

《论语》第六篇第二十五章: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夫。”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悟读】

内外兼修身正为范,

德才并重心清是本。

博学于文,在雪公的《讲要》中强调,博学于文者,多念书也,即多念圣贤书。“学问载于书籍,书皆是文。博学者须将一门学通,再学另一门,愈学愈博也。”

何谓约之以礼?《曲礼》(《礼记》第一篇)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其中,是宇宙人生之本体真相,无形无相,有天道地道人道三种;是个人品德之展现,有形有相;是指我们的存心,心存善念;者,宜也。做适宜之事,以实现自我;,礼尚往来,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的行为法则,是规矩。一般而言,礼是道德仁义的外呈,无有规矩,不成方圆。

孔子强调为人处世要“文”“礼”并重,既要重视文化底蕴的补充,也必须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可偏颇,这其实强调的是人生内外兼修的问题。

内外兼收,看似个人问题,其实关乎教育。

道德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当今社会有一种现象,叫“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素质”。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的教育模式不无关系,片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道德教育没跟上,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之上。

道德的教育绝不应仅仅是教科书式的讲解,而应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得来,这其实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课题。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内外兼修,方可成人。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认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儿女,更应坚守优良传统,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

如果世人始终铭记圣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至理名言,并努力践行之,那么等待我们的必将是灿烂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