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为何也没能把汽车做成消费品
相关推荐
-
想买电动车,后期换电池贵吗?价格透明吗?
电动车价格最高的地方就是在于电池.因为现在电池的能量密度还远没有汽油高,所以需要很多的电池才能提供电动车足够的续航能力.而且车并不轻.电池也不轻.一个完整装备的电动汽车的车重甚至比普通汽油车还重.电池 ...
-
戴森的家电帝国撑不起造车梦
家电翘楚戴森 为何跨界造车,又缘何梦碎? 据彭博报道,英国电器公司戴森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宣布该公司已经取消了电动汽车制造项目. 詹姆斯·戴森在其推特中表示,戴森的电动车团队已经研发出了一辆非凡的产品 ...
-
2021年,电动车们必须要跑到1000公里?
作者:电动马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机号:17717324202) 又到了续航猛掉的时节,想想在寒冷的冬季,你坐在"电动爹"里穿着羽绒服,不敢开空调,边开车边看着里程表 ...
-
梦断电动车,戴森找到新“出路”?
文丨孙莉莉 编辑丨小叮当 退一步海阔天空. 六年一梦 1978年的某一天,一个英国人在家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家里的吸尘器坏了.喜欢钻研的他决定自己动手修理.当拆开吸尘器后,他发现他遇到的是自吸尘器190 ...
-
戴森认怂与FF硬挺,跨界造车有多难?
历时7个月的努力,在美造车的贾跃亭终于成功破产了. 官宣破产,对贾跃亭而言,成为最近几年为数不多的一个好消息了.这意味着贾布斯要拿出手里仅有的法拉第未来(FF)的股份全部转给债权人,而他将能够继续推进 ...
-
戴森电动车曝光,可续航960公里,值得期待么?
戴森在前两年宣布进入电动车领域,研发电池和电动车技术,虽然在去年戴森终止电动汽车计划,但根据所曝光的戴森电动汽车来看,可续航960公里,百公里加速仅需4.8秒,那么这样的车值得期待么? 从其续航上面去 ...
-
戴森都要造车了,还有哪些匪夷所思的跨界造车正在进行?
戴森是啥牌子大家知道么?这是一个除了配件以外,所有商品都定价"几千块"的电器科技公司. 一个吸尘器卖三五千,好像还可以接受. 一把无叶风扇或电吹风卖三五千,喵喵喵? 前不久火遍全国 ...
-
为何纯电动汽车排行上没有丰田汽车?对纯电动汽车这么不屑?
早在 2013 年 10 月,丰田汽车董事长内山田武(Takeshi Uchiyamada)就曾说过:丰田之所以没有推出重要的纯电动汽车,是因为我们不认为该市场有太大潜力. 电动车是趋势,凭什么丰田汽 ...
-
没想到剩米饭做成#照烧米饼 香脆可口超好吃,快试试吧#抖音美食创作人 #剩饭菜的100种做法 @DO...
没想到剩米饭做成#照烧米饼 香脆可口超好吃,快试试吧#抖音美食创作人 #剩饭菜的100种做法 @DO...
-
有钱人都不吃白鲢鱼,我看还是做法没弄对,做成冷锅鱼都抢着吃
有钱人都不吃白鲢鱼,我看还是做法没弄对,做成冷锅鱼都抢着吃
-
没车位,汽车在太阳下暴晒该咋办老司机教你三招,三伏天也不怕
没车位,汽车在太阳下暴晒该咋办?老司机教你三招,三伏天也不怕三伏天已经悄然而至,对于很多没有车位的朋友来说,汽车不得已随意停在马路边上,那么在酷热的三伏天汽车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暴除了打开车门一股热浪迎面 ...
-
不管有没有钱,汽车开了3年后,这5个零件一定要记得换新
大家好,我是阿飞,今天阿飞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更换汽车零件的问题.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大家在有钱后,也更多地开始享受汽车带给我们的愉悦与快乐了.同样,买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咱们在拥有了汽车之 ...
-
农村这蔬菜长得像小刀还很硬,新鲜的没人吃,做成咸菜都抢着吃
现在正值秋收时节,农民不仅会忙着秋收,而且还要准备秋种,同时还要做好夏种农作物的管理工作.所以基本上一天都比较忙碌,因此在饮食方面可能会比较将就.如果事情比较多,在吃饭的时候就会用咸菜来拌饭.而这个时 ...
-
五菱宏光,正在把汽车做成快消品!
导读: 上海车展举行期间,上汽通用发布五菱宏光敞篷版. 当日收盘,上汽集团的股价收涨4.25%,上汽通用五菱零部件供应商五菱汽车涨幅达27.53%. 五菱宏光方面对外表示,推出敞篷版基于用户调研,希 ...
-
家里的牛奶没人喝,做成烤牛奶条却大受欢迎,软嫩香浓,确实好吃
家里的牛奶没人喝,做成烤牛奶条却大受欢迎,软嫩香浓,确实好吃
-
泡臭豆腐的原料,农村里很常见却没人知道,做成腌菜味道一绝
泡臭豆腐的原料,农村里很常见却没人知道,做成腌菜味道一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味道莫过于酸甜苦辣咸,也是被世人称之为人生五味,但除了这五种味道之外,还有一种味道令不少人难以割舍,那就是臭味了, ...
-
缺乏梦想的人,就像没油的汽车,只有走下坡路的时候才最快
凡事都有解 01 越长大越孤单...... The older you grow, the lonelier you become 大人になるにつれて寂しくなる- 21世纪的中国,从南到北,从城市到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