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精神让戈壁滩变金银山

  ​本报记者 张玉娇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只要找准了路子,下足了功夫,沙漠戈壁也能变成“金山银山”。全国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战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深入推进治沙扶贫战略,以沙产业开发为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出以林养林、以林促富的生态扶贫新路子。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绿”“利”结合

  沙产业推进生态扶贫

  麦盖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三面环沙,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麦盖提县委、县政府在科学缜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沙海林场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

  2012年起,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与全县10余万名干部群众一道在茫茫沙漠逆风而行、接续奋斗,在亘古沙漠上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筑起一道绿色长城。如今的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不仅挡住了风沙,还改善了环境,护佑着家园。

  随着环塔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工程持续推进,原来的茫茫沙海变成一望无际的绿洲,累计种植新疆杨、文冠果、胡杨、沙枣、沙棘、红柳、梭梭等生态和经济林木45万亩2.2亿株,各类苗木的总体成活率达95%以上,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风沙天气由2010年以前的150多天减少到现在的50天以下,年降雨量由2010年的53.6毫米增加到110毫米,县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麦盖提县森林总面积从2010年的104.52万亩达到目前的166.0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4.58%提高到目前的10.68%,绿洲森林覆盖率为29.33%,形成了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格状、区域化相结合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还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依托生态林管护扩大就业,实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共吸纳1083名贫困人口参与生态林管护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达2万元以上,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22万亩梭梭林接种肉苁蓉、甘草等中草药材5万余亩,2018年、2019年接种的肉苁蓉亩产达150公斤,甘草亩产达100公斤以上,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参与肉苁蓉、甘草的管护和采挖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鼓励引导农户成立养殖合作社,依托沙枣、新疆杨等林带养殖沙漠林下生态鸡10万余只,每只售价80元以上,年产值450余万元。将林下养殖,肉苁蓉、甘草种植收益资金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县贫困群众户均年受益千元以上。

  同时,麦盖提县依托沙漠资源、N39°沙漠探险基地和防风固沙生态林发展沙漠特种游和观光游,不断丰富沙漠越野、沙漠探险、沙漠冲浪、沙滩排球、滑沙、露营等项目,引导民间艺人通过参与景区表演和旅游产品制作,鼓励群众在景区经营特色餐饮和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实现就业增收。

  精准施策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在百万亩防沙固沙生态林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项目支持、科技保障”的造林管护多元投入、多方参与的生态建设新模式。先后引进深圳中环油、新疆瑞泽农业等企业和广东中山大学投资1.8亿元参与沙漠造林;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县级财政整合各类资金自筹2亿元以上投入生态林建设。

  在树种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态和经济兼顾,根据不同地势、土壤、PH值,以沙生植物为先导,乔灌结合,立体栽植,科学布局新疆杨、文冠果、红柳、胡杨、沙棘、沙枣、梭梭、竹柳等生态和经济树种。按照“田字形、正方形、林网化、网格化”模式,在林区道路两侧种植新疆杨、沙枣、胡杨等高大乔木,在造林地块内部种植文冠果、梭梭等苗木。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织人员赴防沙治沙先进省市和地区参观学习。在日常用水上,将林区合理划分为1500个灌区,乔木每隔5-7天轮灌一次,梭梭每15天轮灌一次,精心制订轮灌计划,保障苗木用水需求,并通过滴灌系统改良土壤,有效防范林区盐渍化和林木病害。在日常管护上,吸纳1083名贫困群众参与防风固沙生态建设,坚持“飞防+人防”相结合,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为实现林区循环发展,进而以林养林、以林促富,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先后开展以红枣、沙棘、枸杞、葡萄、开心果、金银花、黑莓牧草等各种经济型苗木为主的种植实验。通过引进和田等地客商开展探索梭梭-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建设,取得成功。

  如今,麦盖提县逐步形成了沙漠治理、沙产业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多赢格局。麦盖提县广大治沙干部群众就像“沙漠英雄树”一样,充分展示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

(0)

相关推荐

  • 改善沙漠为人类可利用资源 依托生态治理让沙漠变绿洲——恩格贝建设者防沙治沙事迹

    昔日的沙漠变绿洲 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地处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库布其沙漠中段,北距黄河仅5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 ...

  • 沙尘暴小科普

    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月16日08时至17日08时,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 ...

  • 微视角|固沙植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题: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 ...

  • 漫漫西行路--不为沙漠变绿洲

    不为沙漠变绿洲 今天(2017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世界主题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我国主题为"防 ...

  • 动漫:银魂变金魂,金时跟银时差距有多大?

    在动漫中,<银魂>一直都保持着搞笑的基调,银时总是那么不正经. 文/颚之巨人马赛尔 那个一头乱乱卷卷银发的年轻人尽显逗笑捧哏本色,总是懒洋洋却显得意外地温柔.他身上也有很多缺点,但优点也同 ...

  • 五类事业单位迎来大调整,升级为公务员,铁饭碗变金饭碗

    文/香橙聊教育 如果说事业单位是铁饭碗,那么,公务员就是金饭碗. 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非常困难的,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太多,再加上岗位比较有限. 即便是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 ...

  • 赵宝成||拨云针传说 ——金银山旅游风景区景点构想文化开发之一

    在大美忻州的土地上,曾经有两处古老而神奇的建筑.一处是位于双乳湖畔双乳山上忻州八景之一的双乳浮楼,据说八根柱子有四根随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东南西北交替悬浮而摆动.另一处是位于银山北侧奇顿旅游路南面叫乌云岗 ...

  • 其实我不会书法,我只是会把黑墨变金墨的戏法

    其实我不会书法,我只是会把黑墨变金墨的戏法

  • 践行沂蒙精神 卓越品质铸就金锣品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10月20-23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中共临沂市委主办, 山东省报业协会.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日报报业集团.金锣集团承办的 ...

  • 寄情西域山水,笔绘胡杨精神——记新疆著名山水画家周光辉

    周光辉, 1946年生人,笔名寒星.号静雷轩主,潜心中国画西部山川大漠的创作研究五十余年,曾参加"全国第一.三.四.五.六.八.九届当代山水画邀请展"."全国首届风情画大 ...

  • 走进张凌超艺术馆感悟胡杨精神

    艺术家简介 走进张凌超艺术馆 感悟胡杨精神 河南荥阳地处中原,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人杰地灵,名家荟萃,孕育了法家鼻祖申不害.禅宗二祖慧可.唐代诗书画三绝郑虔.文学大家刘禹锡.李商隐这些先哲.成长和工作在 ...

  • 秸秆回收废变“金”

    中工网17小时前 · 中工网官方账号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秸秆回收废变"金" 6月2日,在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骞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操作打捆机打捆麦秸.凤台县大力推广农作物秸 ...

  • 《四野诗词选》第219期:山谷里稻谷变金黄了,芒草也变金黄了

    山谷里稻谷变金黄了,芒草也变金黄了 陈奋 2018.2.14. 因为思念 你在的地方变得越来越遥远 我眺望山谷 只看到蓝的天 还有起伏的群山 几处山半腰飘着白云 山峰因为白云灵动起来 就像你的样子款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