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维精髓—辨证论治
相关推荐
-
换个方法学中医(二) 从辨证论治到系统疗法
No.1 自汉以来辨证论治近两千年不衰,辨证论治可谓中医的法宝,吾以为辨证论治并非是中医理论的终结,而是中医在发展中的一块里程碑,任何学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中医药的发展史可以窥见,金元时期由于疾病谱 ...
-
“辨证论治”是无方可用的无奈之举 | 中医思维系列(三)
在<伤寒论>中,凡是有方可用的证,都会直接用方,实在无方可用时才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如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 ...
-
李可老中医在澳洲演讲稿:谙熟药性再权衡剂量!辨证论治要谨守中医思维
导读:中医泰斗邓铁涛所言:"振兴中医,须要有万千个像李可院长那样能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人才,中医便腾飞!李可先生是中医之脊梁!"晚年的李老致力于弘扬和复兴中医学,本文为 ...
-
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
I导读:这篇精彩的讲座相信很多老读者都读过并且印象深刻,文中宋柏杉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是桑菊饮合通窍活血汤治愈一例脑瘤,一是宣白承气汤治愈一例主动脉夹层.几年前我们第一遍读的时候,就是完全的震撼.感动 ...
-
中医湿温病的辨证论治
湿温是由感受湿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本病四时皆有,但多发生于雨湿较盛的夏秋季节.湿温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黄腻,脉缓等湿热遏阻证候为主要特点.根据好发季节及临床表现,本病与西医的伤 ...
-
阳气少,浑身堵!明代薛己的医案,补阳气、消腹胀,回归中医思维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难经>.<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94) 中医的精髓就是 小病可治大病可防
在<老中医奶奶的故事>里,我们为什么要时不时地强调一下中医的精髓就是,小病可治大病可防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上工治未病"呢?为什么总是强调生活方式的科学和规律地生活呢 ...
-
“取类比象”——中医思维的灵魂!
象形思维(一):望诊,中医最有趣的灵魂 有没发现中医平时说的四诊:望闻问切! 望诊是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望诊的重要性,<难经玄解>有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 ...
-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 ...
-
气机升降: 中医治病精髓
点击加载图片 张波 郭雁冰 李玉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喻嘉言云:"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闻,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