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管理 这些知识你应该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语)。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牢固树立管理意识,是办好一所学校、促人发展的关键。校长的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要有“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的本质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它要求校长应当有自己清晰的办学思路,要对学校的未来进行长远思考,对学校的发展特色进行深入思考。校长要用发展的思路来规划学校,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让一切都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长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校内外的一些复杂问题,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挖掘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部潜力,营造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和师生全面发展的氛围。

要有“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校长要树立对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的全面质量意识,并将之转化为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识,并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同时要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明确部门与个体老师的质量责任与权力,并动员和组织学生家长及社区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网络系统,努力促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结合,让学生真正全面、和谐、自主地发展。

要有“特色”意识

学校以特色谋发展,个性化的办学特色,是衡量学校品牌的重要标志。要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关键是建设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校园文化。

校长要引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最优化,从而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塑造彰显出个性化的学校魅力,形成特色,培育品牌,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吸引力。

要有“学习”意识

新的教育形势、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校长有先进的办学思想,校长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把握时代的潮流,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思想立得对,教改之路走得正。

校长应该坚持终身学习,要根据工作需要,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怎样学”,从始终如一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外界学。创造一种善于学习的氛围,并把这种氛围扩大化,使师生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在校园迅速形成。

要有“团队”意识

校长首先要在学校行政队伍中培养团队意识,各部门间相互协作,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不拆台,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包容他人的过失。

其次要促进行政班子成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团结,让他们理解学校,使全体教职工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去思考,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学校健康发展。

要有“服务”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就是服务,校长只有树立服务意识,才能正确理解和教育师生。

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满足教师精神上的需要,事业上成就上的需要,业务进修上的需要,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限度的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学生服务,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人教育,按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抓住学生的最佳教育周期,在德智体诸多方面对学生予以高度关注。

要有“协调”意识

校长应成为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高手。

对外,校长要经常性的与各相关部门、社会团体联络感情,让他们理解、关心与支持学校;对内,校长要经常深入部门工作、师生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以制度及人文关怀相结合,提出解决的办法,从生活上、思想上和学习上真正关怀备至,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要有“安全”意识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安全是最基本的需要。

校长应该自觉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安全工作提升到为师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未来负责的高度上,制定目标管理细则,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岗位责任,排除安全漏洞,建立全面覆盖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真正落实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粗疏浅陋,学校的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而当好校长是一门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