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运命论》 第七段

第七段

天地之 大德曰生,圣人之 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古之仕者,盖以官行其义,不以利冒其官也。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原乎天人之性,核乎邪正之分,权乎祸福之门,终乎荣辱之算,其 昭然矣。故君子舍彼取此。若夫出处不违其时,默语不失其人,天动星回而 辰极犹居其所,玑旋轮转,而 衡轴犹执其中,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贻厥孙谋,以 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天地之间的大德叫“生长”,圣人的 大宝叫“爵位”。怎么才能守住爵位呢?那就是“仁”。怎么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呢?那就是“义”。因此古代称王的人,都是凭借一个人的才能德行来治理天下,而不是用天下的一切来侍奉他一个人的。古代做官的人,都是希望凭借官职所赐予的权力来实行他的“义”,而不是因为贪图利益而去作官的。古代的君子,都是将得到官位而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治理当作耻辱,而不将有能力进行治理却得不到官位当作耻辱的。推究天和人的本性根源,区别邪与正的差异,权衡致祸与得福的门径,穷尽膺荣与受辱的算计,那是很非常明显的了。因此君子才会舍弃那个而采取这个。如果出仕和家居都不违背时令,默默不语和说话都不失去其民心,天象运动、星辰回转,而 北极星仍然停留在它原来的地方,玑旋二星仍然在顺时旋转,而 玉衡和车轴也仍然控制在中间,既通达明白又富有智慧,并得以保全自身,遗留下那种能造福后代的谋划,来安顿敬事的儿子,我死去的朋友,曾经是这样做的。                                                                                                                                                                                                                                                                        古文《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一个人心性的功夫,所以不见得“必须贵”、“必须势”、“必须富”。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个人修身不仅饱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 幸。                                                                                                                                                                   与君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