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那些香香的事儿(二)
我们都知道,过去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又有佛法加持,即从汉明帝推崇佛教开始,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这一规定渐渐地在民间得以推广,灯会就是这么来的。

南宋 李嵩《观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说来说去,这个节肯定在晚上进行,“宵”字的本义就是晚饭后,大概八、九点钟,代表夜里。《长安十二时辰》描绘的正是上元节前夕,到节日当晚所发生的故事。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东京十二时辰”的故事,因为上一篇我们说过了唐代的香事,那么大宋东京汴梁城的小姐姐,在这一天会做哪些“香香”的事情呢?

北宋 赵佶《瑞鹤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巳初(9:00):起床洗漱。
“婢擎金澡盘盛水,瑠璃碗盛澡豆。”——出自《世说新语》,澡豆就是用来洗脸、洗手和洗澡的。澡豆的配方很多,最有名的当属永和公主的澡豆方,里头特别贵重的有:沉香1两,鹿角胶3两,麝香半两。还要配合花露加入温水中一起洗,花露是由蔷薇、桂花、薄荷、荷叶蒸馏而成的香水。这只是早起洗漱,如果是洗澡的配方就更复杂讲究了。
巳正——午初(10:00--11:00):梳妆。
先用篦子蘸取乌发香油,或者桂花油梳理头发。再用白面的香粉打底,再用七香丸、麝香小龙团或是螺子黛来描眉。最后,唇妆里面除了朱砂红,也有前面提到的高级香料,就不再赘述了。
午正(12:00):用膳。
吃过午饭后,除了漱口,还要口含口脂、香茶饼子、香身丸等,帮助清新口气。
未初——申正(13--16:00):
逛市集,采购香料。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招牌为“刘家上色沉檀㨂香”的铺子,可见宋人生活已经离不开香料了。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酉初——戌正(17--20:00):
将买来的香料,按照自己喜欢的配比,给喜欢的小哥哥缝制香包。重新更衣打扮,用香薰炉熏衣。宋代秦观就写过“红袖时笼金鸭暖”。笼是熏笼,像一个大罩子,罩在香炉外面使用。金鸭应该是铜制的鸭型香炉。

明代 陈洪绶《斜倚薰笼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 铜鸭踩金蟾形香熏观复博物馆藏

南宋 影青狮钮三足香熏观复博物馆藏
亥初——子时(21--00:00):
与心上人共赴灯会游玩,将做好的香包送给小哥哥,小哥哥也回赠小姐姐高级定制的香盒,内有调配好的香膏。

北宋 耀州窑刻花粉盒观复博物馆藏
丑初(1:00):归家。
由于篇幅有限,还有很多细节没办法一一说明,比如:小姐姐闺房内有哪些香具?大老爷们儿在一块,除了斗茶还要斗香?听说古人的床都是香的,还要挂香球……这些都留在下期,再给看官们细品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