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选择了小陶?

一个人的自言自语,

也许偶尔的一句说到你心里。

今天,听一首与父亲有关的歌吧。

富翁姓柴名岭字雄关。

富翁要给他唯一的儿子选择开蒙老师。

应征者云集。

富翁是方圆百里最大最有名的富翁。

富翁也是善翁:

24岁开始掌管家政之后,

30年里接济了方圆百里260多个穷人家的孩子上私塾,

并一直在接济着其中120名准备考取功名的孩子;

30年里一直在关照着村里几乎所有上了年纪的老人;

30年里一直修缮着村里的祠堂、所有通往村外的路和桥梁。

因此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说只有柴富翁配叫雄关这个名字。

富翁的儿子3岁,几乎可以算得上晚年得子。

富翁对这个儿子寄予非常希望。

所以在选择开蒙老师的问题上非常慎重。

因为富翁的善举,应征者都以能够做这个孩子的开蒙老师而自豪。

富翁选择开蒙老师的条件很少:

教会孩子做一件平常的事情;

教会孩子背诵一首古诗;

给孩子起一个名字并简单说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富翁选择了村里最德高望重的三位老人做监考。

富翁选择村里最仁义守信的三位青年做记录。

记录的结果将张贴在祠堂外的功名榜上。

这简单的考试在村的祠堂里举行。

所有应征者一个一个进去应试。

第一个记录贴出来了——

教会了孩子给长辈磕头;

教会了孩子背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给孩子起的名字叫柴上人,寓意为这个孩子是人上人。

应征者是柴氏本家,老秀才柴中。

第二个记录贴出来了——

教会了孩子给老师行礼;

教会了孩子背诵“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给孩子起的名字叫柴双全,寓意为这个孩子智勇双全,必将大有作为。

应征者是柴家近邻,老私塾先生刘梦得。

传说是刘邦后代,估计教孩子《大风歌》就是有这种情结在起作用。

第三个记录贴出来了——

教会了孩子给父母请安;

教会了孩子背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给孩子起的名字叫柴达,寓意为这个孩子一路通达,心想事成。

应征者是邻村大家之后,辞官回乡的李路。

据说是李商隐后人,估计教孩子《登幽州台歌》也是在借此为他先人鸣不平。

第四、第五、第六...

考试持续了半个月,祠堂外的功名榜上已经张贴了300多个记录。

这半个月里,祠堂外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大家就每一条记录进行点评、议论,或赞许或讥笑或惊叹或莫名。

那些认为言教得体的自是洋洋得意。

那些认为施教偏颇的亦自后悔不迭。

最后一名应征者终于出来了。

他教会了孩子给看门狗喂食;

教会了孩子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给孩子起的名字叫柴岗字险峰,寓意为子承父志,无限风光。

应征者是远村名门之后,一门三举人的赵家三才子之一赵起超。

当最后的记录贴到功名榜上之后,那些洋洋得意的应征者安静了。

那些后悔不迭的应征者也安静了。

他们感觉到赵起超的施教是高明的,从细微处入手,从生活中起意,起的名字更是符合柴富翁的本意。

大家几乎一致认为赵起超应该是唯一的开蒙老师人选了。

柴大富翁终于陪着三位德高望重的监考老人出来了。

出乎意料的是柴富翁手中也拿着一张记录——

教会了孩子给三位监考老人三位记录青年和自己的父亲满茶;

教会了孩子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给孩子起的名字叫柴林,独木不成林,林茂自然柴丰,希望这个孩子跟他父亲一样用善举去温暖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

应征者小陶。

小陶,村里每一个人都认识他。

但村里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叫他小陶。

小陶住在山上,卖柴为生。

没有人注意小陶是什么时候进入祠堂内应征的。

也没有人留心小陶是什么时候走出祠堂的。

小陶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到被所有人忽略的一个樵夫。

其实,没有悬念。

柴富翁为儿子选择的开蒙老师是小陶。

柴富翁告诉每一个应征者:

他只希望他的孩子始终拥有一颗爱心和感恩的心。

题外话:

今天特意发这篇文章,

是因为我的父亲也希望我做一个有爱心和感恩心的人。

早上,很早,发了这个朋友圈。

发现那个打伞的人,很像父亲。

是不是也像你的父亲?

父亲节,所有语言都那么拙劣。

给他打个电话,听听他的声音……

叶开,一个喜欢汉字和朋友的人。

读闲书,卷数不过万;走闲路,里程不过万。

名字剽窃古龙武侠小说,与任何其它叶开无关。

今天,你给他打电话了吗?

如果打了,请 留言 分享他的三言两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