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人设崩塌:咄咄怪事,亡国之君受人怜悯,开国之主遗臭万年

公元936年,在干爹辽太宗耶律德光的相助之下,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最终夺取后唐政权。说起这对儿干父子,想来倒也有趣,身为人子的石敬瑭已经活够了44年(太久了),而当爹的耶律德光却只有34岁,真替他们觉得别扭。

当然,在真爱面前年龄不是问题,为了支持大儿子的事业,耶律德光拿出了五万铁骑,最终让其当上了后晋皇帝。所谓知恩图报,那石敬瑭也很孝顺,不但对干爹称臣纳贡,还把燕云十六州割让辽,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历史丑剧。要说每年送点钱也就算了,可燕云十六州能割吗?不说了,反正汉人为此憋屈了四百多年。

燕云十六州

令人欣慰的是,石敬瑭这个儿皇帝也不那么好当,除了要时刻留意干爹的脸色,还要遭到世人无尽的谩骂,长期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当然,如果脸皮厚点儿、心理素质强点儿,这些都能挺挺,等习惯了就好。可头疼的是,那些拥兵自重的大将却严重影响了石敬瑭的睡眠。他们不但有造反的实力,更有造反的理由,而且口号相当吓人:攘夷雪耻,复我河山!

石敬瑭卖国

公元941年,手握重兵的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高举着抗辽的大旗联兵反叛,民众多有响应。虽说石敬瑭最终度过了这场危机,可他残存的心力也耗尽在这场战争之中。次年九月,大辽皇帝的干儿,后晋开国君主石敬瑭,在病榻之上抑郁而终,庙号高祖。让石敬瑭死不瞑目的是,他用千古骂名换来的王朝,并没有落到亲儿子手里,不仅如此,短短四年后他的政权就被干爹亲手灭掉,这无疑是辛辣的讽刺。想到这儿,我也就放心多了。

后晋疆域

说起后晋的亡国之君,也就是石敬瑭的继任者石重贵,倒让我想起了北宋的靖康之耻。同样被异族灭国,同样是皇帝被虏,可不同的是,石重贵在敌国的待遇远比宋徽宗父子好,而且名声也强得太多,甚至受到世人的怜悯。而之所以会这样,我想跟石重贵失国的原因有重大关系。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以养子身份继承皇位,因顾及先帝的感情,派人给辽主耶律德光送信报丧,同时知会辽国注意一下,中原换皇帝了。看到后晋的国书,耶律德光非常愤怒,因为国书是以孙子的身份写的,并没有称臣,而且石重贵当皇帝也没有征求他的意见。

契丹武士浮雕

现在矛盾出来了,耶律德光认为后晋是辽国的附属,皇帝是他的儿子,他跟石重贵即是祖孙更是君臣,而且石敬瑭的江山是他打下来的,无论谁想接班都得到他的允准。而石重贵同志则坚持认为,后晋不是辽国的附属,自己继承皇位是因为臣民拥戴,跟契丹人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称臣,那也是他爹石敬瑭的事儿,况且还不是亲爹,叫你一声爷爷已经是尊重长辈了。就这样,双方掐来掐去,辽国不耐烦了,用武力威胁后晋,没想到对方更不耐烦,直接回了一句:想打你就来,我十万口新磨的宝剑已经饥渴难耐了,打输了别说我不尊重老人。

公元944年,辽晋战争爆发

石重贵一意抗辽,后晋的军队也曾多次击败辽国,甚至动摇了辽主耶律德光的信念。可惜在这种决生死存亡的大战中,石重贵用人不当,主帅杜威继石敬瑭之后当了汉奸,晋军十万精锐不战而降,并引导辽兵攻破开封,石重贵自杀未遂,被辽军俘获。

公元947年后晋灭亡

虽说都是被俘的皇帝,可石重贵的结局要比赵家那一对儿要好得太多,到了辽国之后,原先投降的汉人争相照顾石重贵,即使中原的臣民也时常挂念旧主。公元964年,在敌国平静生活了十七年后,石重贵因病去逝,史称晋出帝。相对于丧权辱国的前任,石重贵这位亡国昏主更有气节,在史书中的口碑远非开国之君石敬瑭可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