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集》之香港繁体版,谭其骧先生最认可的版本。

1991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繁体版《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谭其骧先生在简体字版全部出齐后,经过全面审阅,作出的修订版本,是谭先生最认可的版本。为此,谭先生特地撰写了长篇弁言,认为古今文字差异,出版历史地图理应用繁体字,但出于当时情况,采用了简体字,是不妥当的,简体版存在诸多问题和错漏。谭先生在弁言里推荐使用繁体版。

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缘于喜爱历史的的毛主席。1954年秋,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历史学家吴晗碰到一起。交谈中,毛主席提到读历史的时候应有一部历史地图集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查看历史地名的方位。当时市面上有好几种历史地图集,但都满足不了毛主席阅读历史典籍的要求。吴晗想起清末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地图》,它内容相当详细,凡见于正史《地理志》的州县一般都可在图上查到,还用朱墨套印,古今对照,正符合毛主席的需要。因此,吴晗建议以现时的地图为底图,采用现代制图、印刷、装帧技术,重编改绘《历代舆地图》。这个建议获得毛主席的肯定。

1954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由吴晗、范文澜领衔,尹达、侯外庐、翦伯赞等著名史学家组成的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委员会,由复旦大学谭其骧来京主持地图编绘工作,绘图和制印工作由地图出版社负责。至此,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正式启动。编绘过程远没有最初预想的那样顺利,要花费大量时间考证,进展很慢。编辑人员还发现,“杨图”所用的底图精度差,内容有许多遗漏和谬误,不符合现代制图的要求。1958年底,地图出版社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决定彻底抛弃“杨图”的旧体系,并通过了新的设计方案,以最新的测绘资料为底图,这对保证整部图集的精确性起了决定性作用。1963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又作出两项重要决定:一是突破“杨图”中的版图范围,以1840年前的中国为版图范围,在此范围内的历代边疆地区的部族及其建立的政权辖区都要表示出来。二是对每一个历史时期,不再像“杨图”那样将不同年代混杂在—幅图里,改为一个年代—幅(或几幅)图。这次会议意味着改绘“杨图”的方案被彻底否定,新编历史地图集工作正式开始。

到1966年5月底,图集绝大部分图幅的初稿已定或备齐了资料,预计到1967年底即可全部编制完成。可惜,编制工作被“文革”搅乱了。1969年,周总理指示恢复编制工作,同年11月重建工作班子,捡起已经放下4年的图集编制工作。1970年底,部分样图送交由国务院、外交部有关专家组成的专门小组审查。当时计划在毛主席诞辰纪念日1971年12月26日全部出齐,并将图集名称定为《中国历史地图》。

经过多方努力,国集编绘工作于1972年底基本结束。1974年底,图集第八册(清朝时期)以中华地图学社的名义出版,在内部发行,供领导同志和专业部门使用。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部以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普通地图集,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同类地图中质量最高、内容最详、印制最精的一种。至今印刷了多版,大概如下:

1、版本有内部版和公开版、8开版和16开版、简体字版和繁体字版之分。

1974年曾以中华地图学社名义出版内部试行本,分为八开本、十六开本两种,八开本又可分为精装、散页两种。因其在文革后期出版,图幅内容受当时左的思潮影响比较深,有些不大符合历史事实,因此,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实用性不强。但作为收藏,其价值大于后出的公开版,尤其是八开本,当初主要是出售给单位,因此愈显珍贵。(1974年初印8开版的定价是这样写的:收部分成本价,第一册 38元、第二册 41元、第三册 41元、第四册 42元、第五册 50元、第六册 54元、第七册 55元、第八册 45元)。

1974年8开版

1975年16开版

图集于1980年修订后公开发行,1982-1988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因此也称公开版。公开版最常见,有过多次印制,包装不同,其图幅内容都是一样的,当时都是手工制版,制成后没有修改过。如果是读书时参考用,公开版较好,而且最好配上简明本,也是由地图出版社出的,因为简明本在每幅图的后面都有说明,除民国时期外,都是谭先生写的,可以说谭先生数十年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行政区域变迁的精华都在里面。

1982年公开版

1991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繁体字版(据说还有台湾版,与港版一样,俱为上海印刷)。是谭先生在简体字版全部出齐后,经过全面审阅,作出的修订版本。为此,谭其骧先生特地撰写了长篇序言,认为出版历史地图理应用繁体字,但出于当时情况,采用了简体字,是不妥当的。比如“余姚”、“余杭”等的“余”字,是“餘”的简化字,但上党郡“余吾”,“余”确是本字;“谷阳”、“效谷”等的“谷”字,都是“穀”的简化字,但“平谷”、“谷口”等的“谷”字,却都是本字。诸如此类,极易混淆,非采用繁体字不行。另外,繁体版还改正了原来简体字版的一些错误。应该说,这个繁体字版是目前最标准、最完善的反映中国历代政区沿革的一部工具书。

1991年香港三联书店繁体版

2、8开版与16开版有何区别?

装订不同,8开版采用蝴蝶装,阅读时非常舒服;封套不同,8开版的硬牛皮纸板很厚,外表有蛇皮纹,16开版的为普通薄纸板;封底封面不同,8开版的封面封底为布面,外套透明塑料护封,16开的没有。

3、82年简体版、90年代简体版与繁体字版有何区别?

由于简体版自82年公开出版后未作修订,因此公开发行的简体版之间只是存在印次、印刷厂和包装上(90年代末有过所谓的豪华本,只是在精装本外面加一个类似线装书函套的硬套)的差别,图幅内容没有增删或修改。繁体字版比简体版多了一个弁言,修正了数处当时已经发现的错误,究竟修正了哪几处,未作公开说明,地图出版社应存有修改底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