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这不是国画

来源  中国美术

去年夏天随朋友去烟台玩。为了酬谢地主,我们画画。我不愿对景写生,主人翻出一本台北故宫版国画画册。掀到米元章山水那一页,垫在旅社的床单上,又随手摆了几枚钞票(没有任何意思,只为纸币与画册、床单的浅调子似乎相谐),另无选择画起来。

回纽约后,我就此翻出国画画册对准了画,一路画到今天不停歇,转了筋落了枕似的,怎么办呢,事情更添一层跷蹊。我不愿假国画画论那套“话语”来谈论这批“国画”活见鬼,是不是很像国画?我单只一口咬定这是静物写生。或者以“此地无银”式的窘态,取马格丽特著名的画题《这不是烟斗》移作我的可能是多余的声明:这不是国画。

玛格丽特《这不是烟斗》

搬用哲学的辞令,“相似”不是同一,而是“表象的表象”。我崇拜表象。库而贝说:“我从不画我没见过的事物”,那是写实主义绘画在可表现的与不可表现的事物之间自设的分界。

超现实主义创造的那个匪夷所思的世界,不可能“亲眼看见”(除了在画册上)。我是写实主义死党,冥顽愚忠,只认“亲眼看见”。即便眼睛一再被骗,我仍然无条件相信这一对无辜的活宝。

眼睛是“盲目”的。

现在我瞧着自己的油画静物,它曾使西方经典显得陌生。这一回,当我们熟悉的“国画”经典在亚麻布上宛然现时,油画也陌生了。二者既被表现,又未被表现。作为双重的表象,带着双重的陌生与熟悉,复合、重叠在同一个画面上。

人会被自己干的事情弄傻了。怎会如此?我的手也许知道,但文字说不究竟。

再说下去,我能不能用“性”事作比喻(请原谅):假定绘画的“性”生活是 画领域内求偶寻欢,那么,算“同性恋”还是“自恋”(或许二者皆然)?“国画”既经介入,又该视作“异性”、“第三”,还是“性错乱”(或许三者皆然)?油画阳性,国画阴性。在中国,唱花旦的彩衣下藏着男身:但这些静物画袒呈油画的“性徵”,并未易装。

就我所见,中国油画家有过以油画画“国画”的例。一是取国画的“美学”,更换媒材(但不取可指称的经典),印成模糊的画片后,像是“改良国画”;一是取国画的“模样”,卡通式地临摹元明期青绿山水,空白处画上飞机,有波普绘画的意思。

董其昌 峒关蒲雪图

我无意改良(“新国画”的宏论在我听来有如梵文般不可解)。波普的意思则不能说没有(利用现成品,复制印刷品,重复、单调等等),但波普艺术家篡取图象,不事写生。

古典国画的“美学”,高度自给自足,动不得。我思慕喜欢她,却从未与宣纸玩耍。如今攥着“写生”(观看)、“画册”(被观看)这两张牌,我与她一厢情愿敬而远之的关系遂出现良性的离间状态。不褒渎、不打搅她,我可以用另一种工具画她。她也可以被我画,因为画册上的“她”,只是替身。

明 董其昌 泉光云影图

不过这种剥离、占有而不惊动“事主”的勾当,“赝品”和“印刷术”早做到了。前者需要同样的媒材(媒材也得乱真),与我无涉。后者衍生当代绘画的“复制品的再现”,借以玩味手艺背后的观念。观念艺术,有趣的,但也就不免是圈套、俗套(假如那观念可言说、可渡让的话)。“熟悉”而“陌生”,“陌生的相似”,都不难。即便做到了,换来片刻诧异,略有所思,又怎样?

一介票友。票友票戏不为职志、不期闻达,但求行为的快感。

近来,我搜罗各种国画画册,格外挑剔。大部分画册的版式并不宜于写生,许多名篇也难组入画局。空灵如倪瓒,至今未见合适的版本。堂堂宋画,山重水复,一时奈何不得。看画友刘丹案头郭忠恕《辋川别业图》册,头顶生烟。手边有日本二玄社精制的《颜真卿祭侄稿》,几近真迹,战战兢兢取出放回,未敢率尔写生。有谁愿意出借经典的真迹予我?不是先迷恋国画而后去画,是画起来渐渐迷恋,以至耽溺而自失。

五代 郭忠恕 临王维辋川图

如今我与国画的关系已颠倒错乱。除了守着一摊油画工具,我变得不爱看油画。古人论画,称阅读不如背诵,背诵不如抄写。绘画亦然。倘非亲手临摹,此前我莫说不曾“懂得”,甚至谈不上“看见”国画——奇怪,经由临写国画,我的油画手艺长进了。我却恍然自以为真地是在画国画。

颜真卿《祭侄稿》

年少时,折服于异国的、异性般的油画魅力,为之勾引。近来我“画国画”的心理体验竟像是再次面对异性魅力、异国文化,不由得自陷于“异族”立场,如毕加索那样,仰慕,甚至暗暗嫉妒古典中国画,他对张大千说: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知道怎样画画。

大都会藏 董其昌山水册页

最后,有必要强调我是中国人么——“山林自寇,源泉自盗”。董其昌复生,分配在江南某省国画院,瞧着新中国的“新国画”和“土油画”,恐怕会误以为作者都是夷人吧。我愿脱帽鞠躬,向他敬呈纽约大都会美术馆1992年版巨型画册《董其昌和他的时代》。他一定不认得封面上英文拼写的自家姓名,在西方编辑刻意剪裁放大缩小的图例中,但愿他能够辨认出自己的上百幅山水画。

“绘画死了”,这句话,当代中国人也学会了说,自然,都是活人说的话。

董其昌 仿古山水图

西洋人喜欢阶段性地、分门别类地宣称事物的死亡。罗兰·巴特的高论即“作者死了”。南美人博尔赫斯的意见,则以为再古老的画,只要现而今还有人在读它,读到意会感动之处,那么,百千年前的作者在字里行间就还好好活着,并没有死。但他与巴特或许不在讲同一道理,各有所指、各有所见吧。

从前的中国人不作兴这一套说法。中国人讲究前生与来世。我曾听得一位师长说,松江人董其昌确知自己和尚投胎,述及前世因缘,廊门、法号言之凿凿。

我相信他。年来我天天聚精会神描摹他的遗泽。忽而一念:不知董老太爷可曾细想过自己的来世。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0)

相关推荐

  • 靳尚谊 | 风景作品欣赏

    来源:凡兮文化 靳尚谊 1934年12月生于河南焦作.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继续攻读研究生,1955年入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1983年,他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1987 ...

  • 想学画更有效?这版的《芥子园画谱》不要错过!

    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 <芥子园画谱>当之无愧也. 书名取自李渔在南京的一处私家园林的名字--芥子园."芥子纳须弥",小小芥子能容纳 ...

  • 超现实的美感——陈流水彩新作

    超现实的美感——陈流水彩新作

  • 【油画国画】 画家:这不是我画的,是假的!专家:你说假就假?是真的!

    对于热爱书画收藏的人来说,鉴别画作的真伪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技能. 但是对于一幅画作的真伪来说,谁最有话语权呢? 古代的画作,权威专家的评价最为可信,但是对于在世画家的作品,那毋庸置疑,画家本人便是最为可 ...

  • 赏国画28:明代画家王谔、王世昌、朱端的山水图赏读

    赏读一组明代画家王谔.王世昌的<山水图轴>以及朱端的<寒江独钓图轴>作品. 王谔<山水图轴>长146.0cm 王世昌<山水图轴>宽206.0cm 朱端& ...

  • 国画:母爱最温馨!

    杨之光 亲亲 杨之光 宝贝 陈爱萍 世上只有妈妈好 单应桂 慈母手中线 单应桂 母子图 王有政 母子图 瞿剑宛 母子图 陈忠志 母子图 蒋兆和 母子图 陈光健 母子图 陈光健 母子图 陈光健 小花 陈 ...

  • 【书画知识】国画的分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

  • 国画大师齐白石教您画虾,收藏了!

    白石老人绘画作品以画虾.蟹.鸡雏最为精妙,被世人公认为为三绝,而虾又是这三色中最绝最神的一项.内容节选自徐中敏著<齐白石画虾>,湖南美术出版社,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购买正版图书! 步 ...

  • 国画名家:李耕先生——写意人物,造型洒脱、豪放不拘!

    徐悲鸿发现人才的眼光一流,但自然不是谁都能入他的眼. 有这么一位画家所作人物画,让徐悲鸿连声赞叹:"画得好!佩服,很佩服!"他还特地在<申报>上发表文章公开表扬:&qu ...

  • 国画蝉的画法

    国画蝉的画法

  • 轻轻一拍就痛,这不是太矫情,是病

    你有没有 这种情况 就是对疼痛的 忍耐度很低 用手拍拍 都会觉得很痛 如果有 这可能是病 这种病 叫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综合征,属于风湿免疫病,其病因尚未明确.目 ...

  • “佛系教师”随缘教学,引起家长不满,老师反笑:这不怪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佛系二字竟被用来形容老师.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很多网络兴起的流量词深入人心.现在无论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大学生,都要比从前的学生聪明很多.思维逻辑发散,而且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