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合养心宁神法

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讲述/徐仲才 整理/陆鸿元、郭天玲

附子属草本植物,其生药性毒,经炮制后,毒性大为降低,再入汤剂经过先煎,毒性又大大减少,而有效成分仍然保存,因而和制南星、制半夏一样,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附子一药气味辛甘,性温大热,若辨证正确,配伍适宜,往往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例如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载113方中,用附子的就有20方,综观所用诸方,大致有回阳救逆、温阳行水、温中祛寒、温经止痛等作用,其功效特点可简括为“温阳”两字。

正由于附子是一味偏于热性的温阳药物,有一定毒性,所以自古以来,一般是配合其他中药同用。明代张景岳擅长应用附子,但不主张独用,他指出:“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斯无往而不利矣。”可谓临床经验之谈。

我在临床上使用附子是比较多的,几十年来没有发生严重的中毒事故,如果辨证运用配伍得当,其副作用也是可以避免的。我体会到附子的作用,主要在于温阳。阳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一身之阳气根舍于肾,因此所谓温阳首先在于温补肾阳,当然也包括振奋心阳、脾阳以及一身之阳。

我们认为,阳气在生理的情况下是生命的动力;在病理的情况下,又是机体抗病的主力。附子可以温阳祛寒,可以振奋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增加机体的活力和抗病的能力。所以在临床上应用以附子为主药的回阳救逆、温阳行水、温中祛寒、温经止痛等法,功效确著。

关于应用附子的指征是:

临床遇见神疲乏力,体软,面色㿠白而恶寒,四肢清冷,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泄,甚至五更泻,唇甲青,舌淡胖、苔白滑润,或舌光不欲饮,或口干不喜饮,脉或细或沉迟。总之抓住虚证寒证的主要特点,就可以应用附子,不一定条条具备。有时遇见阴虚或虚热者,脉虚数、濡数也可用附子,因附子能引火归原,制伏虚热,但要配伍养阴清热药,或加潜阳之品。

一般认为,附子是一味温热善走的药物,能自上而下,出表入里,既走气分,又走血分。如明代虞抟认为,附子“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解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我们认为,光从药物配伍来考虑,尚不足以尽附子之用,因此在这里重点介绍附子及其相应治疗法则和方剂的配伍应用,同时附有医案若干例,这仅是我在临床上应用附子的点滴体会。

附子合养心宁神法

《金匮》“甘麦大枣汤”药简味甘,原治妇人脏躁,啼笑无常,精神恍惚者。我则借以治疗男妇老幼之心神不安、失眠、烦躁、眩晕、怔忡诸症,就个人临床所见,此类患者有属于气血两虚,或心神不宁,或阴虚火旺,但兼有气阳不足者亦不罕见,因而常于甘麦大枣汤中配附子以温阳扶正,若同时见有虚阳上扰,则佐以磁石之类重镇潜阳而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若兼见舌红心烦还可以稍加川连以清心火。现介绍“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综合征)治验案如下:

张某,女性,33岁,门诊号:180909。

初诊:1975年2月26日。患者二三年来夜寐不安,心烦易怒。疲劳后头晕呕恶,甚至晕仆;情绪激动后易出汗。临晚怕冷,神疲,纳谷减少,口不渴,苔薄,脉细带数。外院检查印象: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综合征)。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证属心神不宁,肝气失调,阳气不振,既不能卫外为固,复不能消谷于中。治予养心宁神,温阳镇潜。

炙甘草9g,淮小麦30g,大枣七枚,熟附片12g(先煎),磁石30g,龙骨30g,川桂枝6g,生白芍g,嫩钩藤15g(后下),合欢皮15g,七剂。

复诊:1975年3月5日。药后睡眠较安,精神佳,体力增,余症亦好转,唯仍心烦易怒,原方加黄连片10片(分吞)。

上方共服三十余剂,诸症基本控制。两年余后随访,据称情况良好,病未复发。

按:

从本例可见,对于甘麦大枣汤,可根据辨证加用清肝、镇潜、调气之品,然而辨别阴阳,尤属紧要。阴血亏虚者加用生地、五味、归、芍等;气阳不足者加用附、桂、参、芪等。验之临床,若能药症相切,往往取效,类如本案即是。

小结:

从上述病案治验可见,久病失治或辗转求治的多种内伤杂症,每多阳气受损,而附子不愧为一味“温阳”要药,若能配伍得宜,力峻效宏,不再赘述。历代医家所以重视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正是从强调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出发的。

例如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中指出:“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他在另文对附子的评价又指出:“今之用附子者,必待势不可为,不得已,然后用之,不知回阳之功,当于阳气将去之际,渐用以望挽回,若既去之后,死灰不可复燃矣。”张氏在这里对附子的应用还是留有余地,但强调及时应用附子于阳气受损病人则是观点较为明确的。我们应用的“温阳”药,并不限于附子一味,我在这里不过借附子来介绍应用温阳药的经验,供初学者参考。

(0)

相关推荐

  • 合作基地建设8:茯苓

    写在前面 茯苓是药用部位丰富的一家,都可以凑一桌麻将了,还是家搭子(贵州话,形容一家人打麻将). 茯苓也是我们需要长期采购的品种之一,有货源或基地的小伙伴可以在留言区提供联系方式,我们联系后互相了解并 ...

  • 樟树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樟树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攻毒杀虫止痒药. 其药性辛,热,有毒,归于心.脾经,具有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的功效.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疥癣瘙痒,湿疮溃烂. 还可以用来治疗跌打损伤, ...

  • ​附子合疏肝理脾法

    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讲述/徐仲才 整理/陆鸿元.郭天玲 附子属草本植物,其生药性毒,经炮制后,毒性大为降低,再入汤剂经过先煎,毒性又大大减少,而有效成分仍然保存,因而和制南星.制半夏一样,可以广泛应用 ...

  • 附子合温肺化饮法

    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讲述/徐仲才 整理/陆鸿元.郭天玲 附子属草本植物,其生药性毒,经炮制后,毒性大为降低,再入汤剂经过先煎,毒性又大大减少,而有效成分仍然保存,因而和制南星.制半夏一样,可以广泛应用 ...

  • 附子合养血滋阴、调和营卫法

    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讲述/徐仲才 整理/陆鸿元.郭天玲 附子属草本植物,其生药性毒,经炮制后,毒性大为降低,再入汤剂经过先煎,毒性又大大减少,而有效成分仍然保存,因而和制南星.制半夏一样,可以广泛应用 ...

  • 附子合清火泄浊法

    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讲述/徐仲才 整理/陆鸿元.郭天玲 附子属草本植物,其生药性毒,经炮制后,毒性大为降低,再入汤剂经过先煎,毒性又大大减少,而有效成分仍然保存,因而和制南星.制半夏一样,可以广泛应用 ...

  • 附子合温里固涩法

    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讲述/徐仲才 整理/陆鸿元.郭天玲 附子属草本植物,其生药性毒,经炮制后,毒性大为降低,再入汤剂经过先煎,毒性又大大减少,而有效成分仍然保存,因而和制南星.制半夏一样,可以广泛应用 ...

  • 3种食物易引发中风,日常食用要警惕!(内附中风急救法)

    来源:约见名医 编辑:白鱼 审核:小也 导致中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吸烟.肥胖.持续精神紧张等等.但是不健康的饮食,才是导致中风的根本原因. 3种食物,是中风的" ...

  • 消疔毒膏(兼治痈疽)附制松香法、取百草霜法

    松香二十两(600g)制法附后,乳香三两(90g)每两(30g)用灯心2钱5分(7.5g)同炒去油,研细末,没药三两(90g)(研制同上),铜绿五两(150g) 研细,过绢筛,再研至无声为度,百草霜五 ...

  • 民间火功疗法集锦!(附:灸法精要)

    民间用火为引治疗疾病的方法甚多,如火罐.火攻.油火.火针.灯火.烧艾.火灰碗等,被称之火功疗法.火功疗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具简.便.廉.效的特点,群众易于接受.现将几种常用火功疗法简介如下: 一.火攻疗 ...

  • 民间灸法集锦(附:灸法精要)

    会第472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导 读  如何准确的应用灸法,关键在于掌握灸法的适应范围.寻求最佳的穴位组方.运用恰当的施灸方法.有效的控制灸量和灸感. 民间用火为引治疗疾病的方法甚多,如火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