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轶事数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六)
相关推荐
-
百川论道 | 侯君集
侯君集,男,汉族,约公元592年生,寿命52岁.属相鼠,星座约为处女座,陕西旬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参与太子造反,李世民亲自审问后哭了. <新唐书·列传十九>记载"承乾事觉,捕 ...
-
凌烟阁功臣第一位长孙无忌,为何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担任了30余年宰相的长孙无忌被他的外甥.高宗皇帝李治下令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黔江区等地).一路上,过秦岭,走巴蜀,受尽千辛万苦,这位60多岁的老人,步履艰难,足足走 ...
-
太宗轶事两则(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四)
齐州有个叫段志冲的人上书议事,提议要让太宗皇帝将朝政大权交给皇太子.太子听说后满脸忧容,说话时也直流泪水.长孙无忌等官员建议处死段志冲.太宗皇帝说:"五岳超越霄汉,四海延亘大地,他们虽然也藏 ...
-
褚遂良谏太宗置郡高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九)
起初,唐军在平定高昌以后,朝廷决定将其变为直辖土地,于是每年都要征发一千多名士卒驻守当地.褚遂良上奏谏道:"自古圣王治理天下,都是先华夏而后四夷.陛下派军队攻取了高昌国,周边数郡一片萧条,多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三(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五)
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道:"舜帝有一次要制造一件漆器,结果出来谏阻的人有十多个.这样的小事情有什么值得劝谏的?(舜造漆器,谏者十余人.此何足谏?)"褚遂良答道:"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三)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巡幸骊山温泉,并顺便在骊山上打打猎.太宗在登骊山的时候,看见四周的围墙有断垣之处,于是他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看见没整治的地方如果不对相关人进行处治,那将会败坏军纪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二)
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居多数,犯颜强谏的人非常少,如今朕想要听到朕的过失,诸位应当直说,不要有所隐瞒.(人臣顺旨者多,犯颜则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quo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四)
有一次,李世勣得了急病,大夫开了个药方,方子上说"胡须烧成灰可治疗此病(须灰可疗)".于是唐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为他配药.李世勣感动得连连磕头拜谢,直磕到头颅出血.唐太宗说:&quo ...
-
党仁弘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二)
当年,唐高祖李渊进入关东时,隋朝武勇郎将冯翊人党仁弘率部下二千多人在蒲阪投靠李渊,并且跟随他拿下了京城长安.不久,党仕弘官拜陕州总管.唐朝大军征讨王世充时,党仁弘负责转运粮草,也确保了后勤稳定.后来, ...
-
契苾何力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一)
唐太宗对身边大臣人说:"薛延陀部在漠北称雄,如今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要不就是发兵将其消灭,要不就是和他们通婚以安抚他们,这二个办法哪个更好呢?(薛延陀屈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 ...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