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苾何力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一)
相关推荐
-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和朝臣们正...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和朝臣们正在讨论丧事,一位胡人将军突然悲痛欲绝地哭道:"请陛下允许我殉葬,我要永远陪在先帝身边!"说罢猛得拔出佩刀,众人见状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地将他撂 ...
-
643年,契苾何力劝李世民不要公主嫁到薛...
643年,契苾何力劝李世民不要公主嫁到薛延陀,李世民也想悔婚,说,"君无戏言,我答应他了",何力说,"您答应许配公主,但没说包邮啊,你让他自己来娶,你看他敢不敢来?&qu ...
-
爱将被刺成重伤,李世民要杀凶手泄愤,他却说:各为其主而已
贞观十九年五月,唐朝征讨很不听话的高句丽.这一次,唐太宗的决心很大,亲率三军从洛阳出发,一定要给高句丽一个惨痛的教训.唐军在这一战打得非常漂亮,小小的高句丽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只有在在白崖城时遇到了 ...
-
就他,整个唐朝289年找不出第二个
文/米六七 01 大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万民哀悼,江山同悲. 长安的各国使节朝贡者.在大唐为官的胡夷人等,纷纷割掉头发,用刀拉开脸,割开耳朵,血流披面,以示悼念. 数 ...
-
为换回被俘将军,唐太宗竟拿公主去换,将军回归后说:公主去不得
唐朝的许多名将都来自外族,如平定高昌.龟兹的阿史那社尔是突厥人:击败吐蕃,征服撒马尔罕.塔什干的高仙芝是高丽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李光弼是契丹人.从这些人得到的重用程度可以看出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三(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五)
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道:"舜帝有一次要制造一件漆器,结果出来谏阻的人有十多个.这样的小事情有什么值得劝谏的?(舜造漆器,谏者十余人.此何足谏?)"褚遂良答道:"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三)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巡幸骊山温泉,并顺便在骊山上打打猎.太宗在登骊山的时候,看见四周的围墙有断垣之处,于是他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看见没整治的地方如果不对相关人进行处治,那将会败坏军纪 ...
-
党仁弘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二)
当年,唐高祖李渊进入关东时,隋朝武勇郎将冯翊人党仁弘率部下二千多人在蒲阪投靠李渊,并且跟随他拿下了京城长安.不久,党仕弘官拜陕州总管.唐朝大军征讨王世充时,党仁弘负责转运粮草,也确保了后勤稳定.后来,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六)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徵道:"近来朝中大臣们为什么不上书讨论朝政?(比来朝臣何殊不论事?)"魏徵答道:"陛下如真的虚心纳谏,就一定会有上书言事的人.大臣们愿为国徇身的人 ...
-
太子李承乾之反(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七)
有一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听说外面有士大夫传言说皇太子脚有毛病行走不便,魏王李泰聪颖悟性高,还经常跟随朕游幸,便生出异议,一些别有所图的人,就开始把这话传播开来.皇太子虽然脚有毛病,但却并 ...
-
齐王李祐之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六)
齐州都督齐王李祐,为人性情轻狂急躁.他的舅舅.尚乘局直长阴弘智怂恿他道:"大王您的兄弟众多,陛下一旦驾崩,您得靠壮士来保护自己.(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李 ...
-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四)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唐太宗派人前去问候,持续不断地派人赐给他药饵.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随时掌握魏徵的病情,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唐太宗又带着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幼 ...
-
西突厥内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
乙毗咄陆向西攻打康居国,途经米国,顺便将其吞并.在消灭米国之时俘获了不少俘虏,但乙毗咄陆却不分赏给他的部下,于是他的部将泥熟啜擅自抢了一些战利品,乙毗咄陆大怒,下令将泥熟啜斩首示众,结果他的部下人人心 ...
-
褚遂良谏太宗置郡高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九)
起初,唐军在平定高昌以后,朝廷决定将其变为直辖土地,于是每年都要征发一千多名士卒驻守当地.褚遂良上奏谏道:"自古圣王治理天下,都是先华夏而后四夷.陛下派军队攻取了高昌国,周边数郡一片萧条,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