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李祐之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六)
相关推荐
-
唐朝最愚蠢的王爷,敢反父亲李世民,刚起兵就被手下人擒获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得到了一个不敢相信的消息:齐王李佑举兵造反!此时的李世民,虽然已经年老体弱,但是威名却一日盛过一日.当初那个征战四方的秦王,现在不仅是大唐的天子,更是被西域诸国尊奉为"天可 ...
-
打不死的小强杜弘,兜兜转转大半个天下后还是回到了武昌(鄂州)
这兜兜转转大半个天下的杜弘再次又回到武昌(鄂州),于是索性就在当时的鄂州住了下来,至今鄂州境内还有一个叫做杜山位置,不知道是不是与其有关. 果然,没过多久,心存异心的王敦在武昌(鄂州)发兵要清君侧.征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三(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五)
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道:"舜帝有一次要制造一件漆器,结果出来谏阻的人有十多个.这样的小事情有什么值得劝谏的?(舜造漆器,谏者十余人.此何足谏?)"褚遂良答道:" ...
-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四)
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唐太宗派人前去问候,持续不断地派人赐给他药饵.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随时掌握魏徵的病情,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唐太宗又带着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幼 ...
-
党仁弘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二)
当年,唐高祖李渊进入关东时,隋朝武勇郎将冯翊人党仁弘率部下二千多人在蒲阪投靠李渊,并且跟随他拿下了京城长安.不久,党仕弘官拜陕州总管.唐朝大军征讨王世充时,党仁弘负责转运粮草,也确保了后勤稳定.后来, ...
-
西突厥内乱(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
乙毗咄陆向西攻打康居国,途经米国,顺便将其吞并.在消灭米国之时俘获了不少俘虏,但乙毗咄陆却不分赏给他的部下,于是他的部将泥熟啜擅自抢了一些战利品,乙毗咄陆大怒,下令将泥熟啜斩首示众,结果他的部下人人心 ...
-
郭孝恪平焉耆(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六)
焉耆国明里是大唐的属国,暗自却归顺西突厥,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自己的弟弟娶焉耆王的女儿为妻,从此焉耆对唐朝的贡赋多有缺漏.安西都护郭孝恪向朝廷请求率兵讨伐. 于是,唐太宗降诏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 ...
-
唐虞不能化其子(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十六)
戴州刺史贾崇有个下属犯下了十恶之罪.按照当时的惯例,御史连同贾崇一起弹劾.唐太宗接到弹劾后说:"以前唐尧.虞舜这样的圣王,他们贵为天子,也不能感化他们的儿子:何况贾崇不过是一个刺史,他难道能 ...
-
太子李承乾之反(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七)
有一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听说外面有士大夫传言说皇太子脚有毛病行走不便,魏王李泰聪颖悟性高,还经常跟随朕游幸,便生出异议,一些别有所图的人,就开始把这话传播开来.皇太子虽然脚有毛病,但却并 ...
-
太宗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三)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巡幸骊山温泉,并顺便在骊山上打打猎.太宗在登骊山的时候,看见四周的围墙有断垣之处,于是他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看见没整治的地方如果不对相关人进行处治,那将会败坏军纪 ...
-
契苾何力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六之十一)
唐太宗对身边大臣人说:"薛延陀部在漠北称雄,如今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要不就是发兵将其消灭,要不就是和他们通婚以安抚他们,这二个办法哪个更好呢?(薛延陀屈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