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康:与土著鱼相依相伴的二十年

鲁开勇查看黄壳鱼长势

“你要深深地游,平平安安地活,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还能看得见你们。”鲁开勇和同事于宗玉边进行增值放流边“嘱咐”着鱼儿。

鲁开勇是镇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每次到镇康县南捧河国家级四须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增值放流黄壳鱼都会对鱼儿“碎碎念”,毕竟从鱼儿排卵、受精、孵化、成长······这近半年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要说没有感情是假的。

鲁开勇查看育苗池幼苗长势

为了让鱼儿尽快适应野外环境,增值放流之前,鲁开勇和同事于宗玉都会提前在饲养池做拉网训练,然后用氧气袋放好鱼苗,到了投放的河流再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放置在河流中使氧气袋中的水温和河流水温保持一致再进行增值放流,确保鱼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

旺康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黄壳鱼喂食

“即便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但还是担心鱼儿不能够很快适应野生环境,还是很舍不得,但是想到能够增加保护区内黄壳鱼的种群数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够看到我们的本地黄壳鱼,还是感到很欣慰。”看着渐游渐远的鱼儿,鲁开勇眼中满是不舍。

镇康县黄壳鱼人工繁育基地育苗幼苗

黄壳鱼是镇康县本土独有的一种土著鱼类,属于鲤科四须鲃属,体形似鲮鱼,成鱼体形较大;生活时体色为纯金黄色,鳞片较大,侧线鳞为黄色,水中观察呈一黄色纵带;口次下位,吻圆钝,吻端光滑;眼睛下前方有时有白色疣粒,排列不规则,稀密不均;须2对,较发达;尾鳍叉形,上叶稍长。鱼体内营养物质丰富:含蛋白质高、粗脂肪、脂肪酸、维生素C和人体所需的钙、锌、铁、镁、磷等矿物质微量元素,鱼鳞富含钙和胶原蛋白可以食用。主要分布在南捧河主干流镇康县南捧河黄壳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勐捧河、勐堆河、南捧河、凤尾河、劝桥河等众多南捧河的支流中。因黄壳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用本地百花木瓜煮食可治疗风湿病,备受广大群众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镇康县南捧河黄壳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黄壳鱼的种群数量也随之减少。为此,镇康县在1998年建立黄壳鱼专业驯养基地,安排专业团队对黄壳鱼进行专业的人工驯养研究。

镇康县南捧河国家级四须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那个时候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投入到黄壳鱼的人工驯养研究工作还是很兴奋,干劲很足。”言语中,鲁开勇开始从事该项研究时的那份热忱依旧可见。

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20年可能不足为奇,但是要日复一日的执着于一项工作且热忱不减怕是也不多见,鲁开勇刚好属于后者。鲁开勇2000年12月参加工作,学的是工商行政管理,而从参加工作第一天开始就从事镇康县水产技术推广工作,通俗一点说,就是在和黄壳鱼等一系列的土著鱼打着“交道”,而这“交道”一打就是二十年,从此与黄壳鱼结下了不解之缘,硬生生从一个学习工商行政管理的“门外汉”转变成为一个养鱼专家。

镇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在保护区进行

“根据我们今年1月至7月底在镇康某一河段监测到的数据,黄壳鱼已经达到野生种群数量的标准。”鲁开勇开心的说道。

黄壳鱼从人工驯养到人工繁育成功,鲁开勇都全程参与其中,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最有力的见证者。2005年在镇康县南伞镇户育村建设黄壳鱼人工繁育基地,黄壳鱼从人工驯养研究转入人工繁育研究。然而由于黄壳鱼生长环境对气候、水温、水质等要求都极为苛刻,所以人工繁育研究屡次失败。

“就是一直给自己定一个目标,黄壳鱼人工繁育成功的话,保护区内的野生种群数量可以恢复,而且也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屡次失败,鲁开勇都用这样坚定的信念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2011年镇康县与小湾渔业公司进行人工繁育项目合作开发,攻克层层技术难关,终于在2012年7月25日,镇康县第一批黄壳鱼人工繁育实验获得了成功。在这期间,为了更加专注于黄壳鱼的人工繁育研究,鲁开勇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学历。

“当时的心情就感觉所有的压力都释放出来了,这么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终于成功了。”回想实验成功的时刻,鲁开勇仍激动不已。

实验获得成功,鲁开勇与同事们的辛勤付出终于见成果。而这二十年来与黄壳鱼朝夕相处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镇康县南捧河国家级四须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这么些年,和黄壳鱼也有了感情了,长期的陪伴就像亲人一样,尤其是育苗比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还要复杂许多。”说话间,鲁开勇细心的查看着鱼苗的长势,检测着育苗池的含氧量。鲁开勇说,每次进行人工催产都极为小心,给它们注射激素的配比都要十分准确,而且注射之后到产生效应排卵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十分煎熬。由于黄壳鱼生长环境对气候、水温、水质等要求都极高,所以每天定时对育苗池进行测温、测水质、测含氧量······等一系列监测都是水产技术推广站每天的规定动作。因此这些年来,鲁开勇和同事于宗玉吃在基地,住也在基地。每天都要保证有一个人坚守在基地里,偶尔遇到暴雨天气突然断电,鲁开勇和同事于宗玉都要确保在断电20分钟之内接通保障用电才能够确保鱼苗成活。

喂食的时候听到水瓢敲打木桶的声音会闻声而来,将手伸进育苗池内,小鱼苗就会蜂拥而至 “按摩”,原味瓜子洒到成鱼池塘,黄壳鱼就会欢快的围在一起尽情嗑瓜子······黄壳鱼的这些生活习性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鲁开勇和同事却早已习以为常。这二十年来,鲁开勇和同事与黄壳鱼之间已习惯了彼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与黄壳鱼的相处,让鲁开勇对黄壳鱼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致力于此项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鲁开勇撰写的论文《黄壳鱼人工催产实验》和《黄壳鱼(四须鲃)子代鱼苗人工培育实验》先后在《云南水产》和《科学种养》刊物上发表。与此同时,镇康县黄壳鱼人工繁殖种鱼数量也有过去的500斤扩大到5000斤,每年人工繁殖出鱼苗10万尾左右。该项成果于2013年获云南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2015年获得临沧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据镇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华安介绍,近几年来,通过实施黄壳鱼的增殖放流及保护,目前在南捧河国家级黄壳鱼水产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野生黄壳鱼数量保持在1000万尾左右,有效地保护了黄壳鱼野生种群资源,维持整体的生态平衡,保证生物的多样性。2021年来,在镇康县县委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镇康县农业农村局正积极申报黄壳鱼的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及人工繁殖技术专利,极力打造属于镇康县的专属品牌。 2019年6月,镇康县农业农村局与旺康农业有限公司经过协商合作,由旺康农业有限公司来进行黄壳鱼的养殖推广。目前,镇康县人工繁育的黄壳鱼子代鱼苗除了在县内养殖外,已推广到云南省农业大学科学试验基地、临沧市凤庆县、沧源县、双江县、永德县。通过在小湾库区网箱和沧源、镇康、双江的池塘应用推广,获得网箱养殖年产量达100多吨以及池塘年产110多吨的规模产量,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

镇康县融媒体中心供稿、供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