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战争
手机战争
文/蔡朝阳
上周五做了一次直播,主要讲手机,孩子该如何与手机和平相处。这个事情,是目前很多家庭的一个教育痛点,手机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而有多少家庭战争,因为手机而爆发。很多家长说,这哪是手机啊,分明是手雷。
其实,手机就是手机,并非手雷。我觉得吧,如果家长身体力行,提高认识,并且注意方式方法,很多关于手机的家庭陷阱,是可以避免的。
在周五的直播中,阿老师还是讲了很多干货的,很多听直播的家长朋友反应都很好,有说深有获益、一语点醒梦中人的评价。今天我把直播的主要内容整理一下,发给大家看看。

第一个问题,孩子们究竟为什么喜欢玩手机。
其实这一点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们当下的生活太无趣了。我们想一下,一个小学高段,或者初中的孩子,他一天当中,最多的事情,是做什么。一早出家门,晚上天黑回家,一天之中有接近12个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在学校干嘛?听枯燥的讲课之外,无非刷题。是不是很单调,很机械?
家长们都参加过家长会吧。回来吐槽说,坐在孩子的座位上,听老师宣讲,坐一个小时,都是坐牢一般的感觉。现在,孩子还每天坐牢12小时,你说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乐趣?
一回家,还有很多回家作业。各位在座的爹妈,你扪心自问,你下班回家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是不是说:作业写完了吗?
除此以外,学校里的考试制度的设计,一贯是带给人挫败感的。考试面前,学霸也好、学渣也好,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智商捉急的。这个意思是说,考试制度就是为了摧毁一个人的尊严和信心而存在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庭内部,都感觉不到存在感,你说他能怎么办。

而手机游戏,则提供了孩子们的内心所需。就是即时奖励,满足感,意义感。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人类是一种需要意义感而存在的生灵。没有意义感,整个人生就是行尸走肉。
现在,在孩子真实的生活里,他们被挫败、被伤害,被摧毁,在现实的生活里,他们找不到意义之所维系,不逃到游戏里才怪呢。
所以,我们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手机,玩游戏,这样,我们才能确定下一步的做法是不是。

第二个问题,家长为什么不喜欢孩子玩手机。
最重要的理由,自然是怕影响学业。你看你成天玩手机,你的成绩怎么样啊。可是,事实上,这个孩子已经在学校里学习了12个小时了,回家玩手机才半个小时,你就着急了。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这是你的问题啊。
其次,怕用电子产品过度,影响眼睛。对,近视眼。
但是,阿老师是初二近视的,那时候可没有手机。我是看武侠小说看近视的。和我年龄相仿的爸爸妈妈,你若是近视,你回想一下,你是怎么近视。难道不是贪看这些以前我们的家长怕我们影响学习而禁止我们阅读的“闲书”的结果吗?
事实上,根据一项可靠的调查数据,长时间的非自然光源下的活动,才是导致近视的最重要的原因。现在,我们的孩子一天有12小时在学校里,主要还是在教室里,非自然光源之下。那么,引发近视的主要原因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现在,我们不去怪罪这12个小时的非自然光源之下的原因,却怪罪于孩子回家之后的半个小时的手机游戏,这个是不是也属于本末倒置?

接下去是第三个问题。在我们建立了以上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谈论,如何引导孩子跟手机和平相处了。
手机这个东西,其实,它的价值是中性的。手机不是手雷,只是一个工具。你可以用来玩游戏,你也可以用来作为学习的工具。那么多听书的app,那么多大咖的网课,我们都可以在手机上获得。这是多么好的学习工具啊,可是有些家长,为什么偏偏盯着《王者荣耀》呢?
关键在于你的引导。你若是一直在用手机学习,你完全可以示范给孩子看啊。我在送娃上学路上,一般都播一个节目,要么是《看理想》app,要么是《三联中读》app,要不就是白鱼小课堂的小程序。事实上,我自己从听书里,得到了极大的教益。尤其是,当你和孩子共同收听一个节目的时候,你们之间还又多出了一个可以互相讨论,彼此沟通的话题。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说,最近马拉多纳去世了,我跟孩子一起收听和收看了一些关于马拉多纳的节目,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手机上完成的。我们重温了老马的“上帝之手”,又从英阿之战,聊及马岛战争,然后又了解了一些阿根廷的民主转型历程。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有心的家长,任何一个契机,都是可以把手机,作为我们学习的工具的。

当然,个体有异,不是每个孩子,都像你们家娃那么听话是不是?那么,就在家里,去跟孩子一起建立规则。
请注意,是跟孩子一起建立规则,是协商的手段,而不是爹妈的指令。协商,孩子参与制定规则,那么这个规则就是他自己同意的,他会为自己的承诺负责。而单向的爹妈的威权式指令,必然意味着被违背的可能。
当然,协商的规则也可能会被违反。那么,就再协商一次。你要相信,你的孩子,是一定能管好自己的。从头至尾信任他,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成为值得你信任的孩子。说白了,我们家长往往指责说,孩子说话不算数,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爹妈自己做出了说话不算数的示范。另一个则是,你的指令里,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有很多家长,会把手机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好,你考试考得好,满分,爸爸妈妈奖励你一个手机。好的,果然考了100份,你果然奖励了一个手机。这很好,说话算数,值得赞赏。但是之后呢?你不是不喜欢孩子玩手机吗?自从孩子有了手机之后,他沉迷其中,再也没考过100分。这不是搬起石头砸你自己的脚吗?

还有的家长,说,你今天表现好,我奖励你玩30分钟手机。这两种方式,都是在潜意识里,加深孩子对手机的渴望。你想一下,你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在说,学习是苦的,而手机是甜的。你刻苦学习,就是为了多玩一会手机?这就在客观上加深孩子们对手机的渴望,难道不是吗?
这种逻辑真的是很奇葩很奇葩啊。我恳请家长朋友自己想想,这个事情内在的逻辑是不是这样。
所以,对于手机这个中性的工具,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祛魅”。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让手机显得那么难以获得,破除神秘感,孩子对手机的渴望,就是减去大半。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聊一下关于手机的使用吧。
在家庭里,我们可以一起制定规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来确定。一个是手机使用时间,一个是手机使用的空间。
关于时间,亲子之间可以商定,什么时间可以玩手机,原则是,不能在睡觉时间到了之后还继续玩。这会影响睡眠时间,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于空间,我们也可以商定,比如,客厅里,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你可以玩手机,但是卧室里,就属于非手机区域,因为孩子作为未成年了,离开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不能保证孩子上的网,都是有益的。

但归根到底一句话,是要把孩子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来,要让我们的真实生活,变得像手机游戏一样有趣、好玩,而有价值感和意义感。比如,孩子喜欢踢球,那就带去踢球,喜欢骑车,那就带去骑车,还有广阔的大自然,森林和溪流,以及,同龄人的玩伴……总之,做爹妈,真的也是需要智慧的,我们用这个智慧,去了解孩子真实的生命能量,发掘它们,释放它们,你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身心健康,又会学习,又会玩耍的,全方位发展的好孩子。
纸短言长。关于手机,其实我还有很多好讲。为了这些做爹妈的知识,我和李峥嵘老师一起,开发了一组课程,叫做《给父母:孩子青春期,你所苦恼的一切》。其中也有专门的一讲,讲到,如何引导孩子们去自主的管理屏幕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