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学习笔记20

第十三难曰:
   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
色青,其脉当弦而急;
色赤,其脉浮大而散;
色黄,其脉中缓而大;
色白,其脉浮涩而短;
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脉数,尺之皮肤亦数;
脉急,尺之皮肤亦急;
脉缓,尺之皮肤亦缓;
脉涩,尺之皮肤亦涩;
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
   假令色青,
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
    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
(笔记者附:
“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 见其颜色,不得与颜色相应之脉。
“得相胜之脉者即死,”- 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
   五行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例如:色青(肝),其脉当弦而急。但是,如果得到的是(色白肺)浮涩而短,或者(色黄)脉大而缓的脉,即相胜之脉,病情加重,或死亡。
“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 五行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例如:色青(肝)其脉当弦而急。但是,如果得到是(色黑肾)小而滑,或者(色赤心)浮大而散的脉,即相生之脉,病情减轻,或自愈。) 
 
“色之与脉当参相应,”- 
   怎么来相参相应呢?
   就是刚才我给大家举得例子,王脉,它不是说就是这几种病,要相互参照(笔记者,可以参见《难经》学习笔记14)。而且生、克、乘、侮,五行的谁胜谁,谁克谁,相生,相侮,这些个概念要弄清楚。基础理论里有,或者在《内经》,《伤寒》里去找,在经典里去找最地道。
   如果是现代人出的书,他引证经典的话,也地道。如果是现代人出的书,自己在那里胡说八道,就不地道了,就甭看它。
(笔记者附:可参见《脏与脏 相生相克 相乘相侮关系图》)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 
  五脏自然有五色。
  五脏是什么?五脏是里,都能表现在面部上,那自然和尺与寸相应。尺就是五脏里呀,寸口就是面,表啊,阴阳自然相应。
《素问.五脏别论》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这一小段你去看一看。(笔记者,五脏别论,可以参见《黄帝内经》学习笔记28)
   主要是“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要记住变现于气口,一定变现于气口,一定表现于外。所以肺有病,鼻子不闻香臭,一看鼻子有病,就知道肺有病。
“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 - 
   什么色青啊?
   脸色发青,面色发青,下眼睑,鼻梁子,眉心印堂这发青。
   青是什么呀? 
  “苍”,不是黑色,是青色。
“其脉当弦而急”,就是说面色与脉象是等相应的,所以一望,就知道脉是怎么样的。
   跟我临床的同学,我教大家望,望完了以后,脉象应该大概是什么,再一把脉应该是差不多的,就是应用这个(理论)。
   “脉当弦而急”,那到底是寸急呀,还是尺弦呀,还是什么呀?
   你看应的那个部位,你记住这是一个秘籍啊,先别较那个真,先把这个记下来再较真,不出圈,明白吗。
   先别想着这个到底是什么病,是不是肝病,先别那么想啊。这人五眼青怎么办?(老师用手比划满脸)青、橙、赤、黄色全都有,这是什么病?不能这么说啊。
“色赤,其脉浮大而散;”- 这都是病脉。
“浮大而散”,这是心脏,心气都往上越,肾精不足。表现为心,根子是在肾。
   你把这个脉是属于心,但是心(火)的母是什么呢?是木(肝),木的生发太过,为什么太过呢?因为肾精不足,北方水不足,这么一分析,哦这心脏病应该怎么治啊,应该从夏到秋到冬这么治。
   有人一看心脏病,补啊,这都(脉)大而散了,我用补法不就对了吗?名词对,理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你看我这么一说,往往你们都往这个具体病上想,这就是你们错误的思维惯性。什么事你先往理上说,理上都转通了,病证就好办了。有病证,往理上走,别病症就是病症,心脏就是心脏。
 @ 虚则补之,是这么说,但是心大而散是那虚呀?是肝血不足,肾精不足,对吧。(应该考虑)如何去恢复它。
 @ 还有,急和缓,急的哎呀都受不了了,那我怎么来救急,用那个桂枝龙骨牡蛎汤,还是参附汤,先临时固摄上焦,让他别发散出去,维持住,急救了,然后再来救缓。 一般来说,是从缓治。
(笔记者附:
桂枝龙骨牡蛎汤  主治:虚寒证之心阳虚,心神失养。虚劳的肾之阴阳两虚,阳虚为重。参见《伤寒论》学习笔记63;《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00
参附汤 主治:阳气暴脱。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脉微。参见《方剂学》学习笔记131)
“色黄,其脉中缓而大”-(黄,脾色也。中缓而大,脾脉也。是脾经色脉相应。)
“色白,其脉浮涩而短”-(白,肺色也。浮涩而短,肺脉也。是肺经色脉相应。)脸色白,脉象一定浮涩而短。
“色黑,其脉沉濡而滑”- 色黑,没有说心火上越,心火都没了。(黑,肾色也。沉濡而滑,肾脉也。是肾经色脉相应。)
    你看我这个呢,我这就写了这个,
    色青,加上了,东方、风、木、筋、肝、苍、 角、呼、握,木、酸、怒 …… 全写上。
    你就记住《阴阳应象大论》里边的东方,你就把东西南北中,全写上。就着这个机会,把《阴阳应象大论》给拿下。
(笔记者附:
1.《阴阳应象大论》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2. 肝五行为木,足厥阴经
五音为角,味为酸,色为青,化为生,气为风,方为东,季为春,变动为握、在声为呼、在志为怒、在体为筋、在窍为目、胆
  详见笔记者,学习笔记中的《脏与脏 相生相克 相乘相侮关系图》)
   将来我讲临床的时候,就按照《阴阳应象大论》来讲。
   这人脸色怎么样,乃至于嘴角上翘还是下撇,眼睛是什么样,额头有抬头纹,还是眉心有皱纹,这些全能应上相应的情志。
 @ 眉心,中间有纹,就是总爱发愁吧。
 @ 眼睛眉毛往上挑,又有神,就爱发怒。
 @ (眉)往上挑,眼睛又往下垂,是气不足。应这个肾,应肾。
 @(眉)往上挑,是气不足,什么气不足?脸又白,是肺气不足。肺气不足又兼杂着其它的,这个脸上都能显示出来。
   黑眼仁是什么样?白眼仁发红,还是发青?
 @ 白眼仁发青那是肝病。
   有的一看,哎呀,小孩那个白眼仁特青,那是纯真五邪。看这个女的纯真五邪,其实那是肝病,小孩那个是正常的。
   小孩那个眼白是青色的,象青玉一样半透明的。而有病的那个人的眼白是青色,不透明,是浑浊的,一浊不就是邪吗,清就是正。就也应这个象。
   你把这些概念全都得学下来,背下来,到时候一看,一想都应这个象。不能回头跟我这里学完了,一放就完了。
“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 
应当互相参照,而且必定以一 一对应。他这里举一个色青,色青以后,其他就不再说了,你自己回去看看,看什么呀?
   五脏各有色声嗅味。假令声音洪亮,还是低沉,还是嘶哑,都属于什么,应象应该是什么?一一去对应去呀。喜欢吃咸的,喜欢吃酸的,身上发出什么味,是腐味,还是腥味,这些全都对应上。
   比如:
 @ 肾是什么呀,在味为腐。腐是什么?咱们大家不洗澡,身上就有臭味,不是说擦屁股没擦干净,是出的那个汗水就有味。
   咱们人是哺乳动物,你看那个牛啊,猫、狗啊,公母一见面,不干别的,先闻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有分泌物,分泌的那个味,说明它发情还是没有发情。咱们人也是这样,带那个味,不信你就三天别洗澡,你摸一下闻闻,保证有味。
  这个肾在味,就是腐。
 @ 肺部得过肺结核,或者这个人有肺病,你如果离他比较近,闻到他呼出的那个气带腥味,你去对应他说的那个味道绝对没有错。
 @ 那个中风的病人,一进他的家,就有一股特殊的味,呛鼻子。
   什么味呢? 你看他是什么病(引起的中风),是因为糖尿病得的,还是心脏病得的,一诊脉,那个味是相应的。
  有时候两三种味混在一块,通过脉象你诊完了,你再一分析,确实应该是这两种味混合成的。有的人用了空气清新剂,三种味混合着。记住啊,这些一定是相应的,一定是与脉相近的,你诊脉的同时,这个人发出什么味、色、声音,全要认真的观察总结,一定是相应。
  你一看《经典》,在嗅为什么,这羊,还什么,在动物,在畜为鸡,鸡是什么?羊是什么?,腥膻这些味都是什么?这些不多说了。
(笔记者,这里提到的《经典》,似是《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岐伯曰:有。
 @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zhi),其数七,其臭焦。
 @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 -  
   五脏各有什么?
   有色、声、臭、味。佛XXXXXXXX(听不清),这都是人体发出来的。所以你学佛,要是不懂这医,色声臭味甭想弄懂,这东西发出来到底是什么东西?什么感觉?发出来必定会引起什么思维?XX,一定弄清楚。
   所以有什么《周公解梦》,《千金方》里有解梦,《内经》里也有。
   对应的
 @ 肺属于金,还真是做梦往金属上解,往刀枪上解,金克木那是刀枪。
 @ 寒属于坐在水里边。
 @ 脾胃有病觉得想走路,走不动。走不动,XX不运,形成他脉就缓。
 @ 人的木(肝)要有什么情况,这人急。急的在那儿老出不去,走那条路不知道,那肝有病,脉一定是弦的。
  你别看难经就这么几段,这是圣人经典,你看那《经典》是什么呀?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笔记者附: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
“亦复如是”,也是这样,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既是空,空既是受。
   你看玄奘大师唐僧,他翻译的就是这些,不耐其烦的翻译,而那个姚琴的那个三藏法师就是“亦复如是”。《心经》有两个版本,不多说了。
   这些五脏的
“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 
“病”什么?很重的病。
“应”是什么呢?正在变化过程中也属于应,好治。
 @ 脾胃呢,脾胃其味为香(其臭香),胃口好全身都好,你闻这人身上的味,喜欢闻,但是属于那个香型不知道。特殊香型,乾隆(皇帝)有个香妃, 身体让人一闻,就喜欢她。
  还有,做一个实验,让女的穿上体恤衫一个礼拜不许脱,晚上睡觉就脱,白天就穿上,出汗什么的。然后把它脱下来,记上号。让男人去闻,都是汗味啊,汗味它也不一样。闻完了以后,还几个男的确定这个瓶子的味最好闻,那应该是这个女的最好看。结果,她就是好看。但是,你说别的女的好看吗?也不是难看,她有病,有病她长得就歪(老师用手比划,脸歪斜)她不对称,人好看不好看,在于对称不对称,明白吧。
“假令色青,其脉
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
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色青是什么呢?
   东方,肝病,是吧。色青是被郁住了经脉,生机不旺,有病脉得病象、病色。那么,前面已经说了,什么脏病什么脉。
   下边说,
“脉浮涩而短(为相胜)”,这是什么呀?
   肺。浮,肺这个太阴不足,浮大收敛功能不足,气不足浮上来了。浮上来了,但是宣发功能又不足,宣发功能不正常。肃降有寒邪,寒邪困住脉,宣发就不足就涩。宣发不出去就短,是吧。
   因为不足而浮,记住啊,肺属于脏,脏属于阴,阴应该脉沉,它浮,浮就是阴不足。
   肺应该能够宣发,肺主一身之气呀,应该能够宣发,却涩,同时又短,宣发不出去,气还特别不足。“短”,两头缩缩名为短。
   上下左右不交通,肺气不宣,这叫什么呀?叫金胜木。
   你要说金克木是什么呢?金收敛功能抑制住了木的过分生发,这是正气抑制正气,是金克木。
   但是呢,金的邪气,可以克制这个木,所以这里说金克木就让人不好理解了,所以说金胜木。胜是什么呀,邪气。战胜的胜,金胜木。
(假令色青)
“若大而缓为相胜”,“大”是什么呀?“大”是胃,或者是脾。脉大而缓,为脾土不舒,为木胜土。
   “大”是什么呀?
   很大,大的意思就是有点X,不应该那么大,应该有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吧,阳应该有阴来制约,不能大,应该沉缓有力。
   正常,既然是大,肯定X。缓,一定是湿。所以这是什么呀?土胜木。应该是木克土,现在是土胜木,反过来了。
   土胜木,这是什么呀?加重,应该是木能疏土,少阳火起来,第二个甲子是阳明,结果过不去它还反过来,阳明还反过来压制它,这就是病情加重。
   少阳火,是什么呀,少阳火是动气,少阳火是表现出来的肾间动气,真正的肾间动气是在这藏着(手比划小腹)
   什么是肾间动气呀?
   还是那句话,咱们身上这脂肪,存在这(手指手臂)它不坏,因为有肾间动气,老让它进行着细微的消化,让它动。
  下面这有个相胜,相胜是什么呀,邪气胜正气,病情越来越重。
   下一段,
(假令色青,脉)
“浮大而散”- 是心气开始宣发,木生火啦,肝到心。
  你看这个一定不是(只看)当时的脉啊,一定得知道前边的脉,然后才知道,木生火。
  虽然有什么强烈的不舒服的表现,但那是好事。好多医生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吃药,看这个东西哗变起来了,吓的要死,马上去压去消。为什么呢? 他不懂得这个相胜和相生的道理。
   我给大家讲,服用那个XXX药物,会出现许多似乎反常的现象,实际上那些都是相生的情况,相生就是快好了,XXX。
(假令色青,脉)
“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小而滑是什么呢?是肾气生起来了。小一定是沉小,不能是浮小。
   沉取为小,这是什么呢?水能生木。
   就是治病的时候,你没有从疏肝来治,是从肾气来治,脉呢,由浮沉下来了,把那个虚火收敛起来了,这也是好的。能宣发开,或者收敛回来,关键是看是处于哪一种情况。
   你看它,(火-木-水)就说这个木,如果这个你看懂了,以后看病,就能由一个(木)而推及(火和水),以后,再一个一个往后推,越来越熟练(具体五行关系可参见本图书馆:《脏与脏 相生相克 相乘相侮关系图》)。这病就越来越好治了,治愈的病就越来越多了,起码不害人。
“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这句话,你要按照(字面意思)去说“上工者十全九”,好的医生十个病人,十个能治好九个。
   那下工凭什么十个能治好六个呢?
  《灵枢经》(根结篇)里边有,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
 @ 上工是什么呢?
   平气使得阴阳平衡,在他现有元气的情况下给他平,平了才能恢复。
 @ 中工是什么呢?
   中工就是一般的医生,有时候就把经脉都给弄乱了,阴阳不通。
 @ 下工是什么呢? 
   最下等的医生,把患者的气给慢慢弄绝了,把人家生命弄的很危险,危及到人的生命了。
   你要是这么说,对应这个好吗“下工十全六”?是个疑问吧。
   但是就像这个士一样。
   士是什么呢?
   士兵的士,就是脑袋上面梳起来的发髻上面插一根筷子。这是没落贵族,老百姓随便一匝发髻就完了,他这个插一根筷子很显眼,表示以前我们家很够份,是当官的,这叫士。士是虽然现在家里没有钱了,但是家里以前有很多规矩,忠信礼义廉耻都要有,所以这些人“士为知己者死”,他可以豁出命去,这叫士。咱们现在那个士,那是瞎掰,有钱也称不上士。
   工是什么呢?
   你们都谈不上是工,工匠都有点技艺,手艺的,你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外边那医生都谈不上工。
   就工这个怎么讲呢? 
“知一为下工,”- 知道一是一,这是下工。这是什么呢?知道什么病对什么药,什么脉对什么药。只知道一,不能举一反三,这叫做下工。
“知二为中工,”- 说一个能联想起两个,说木,能联想起水、火来,这就是中工。
“知三为上工,”- 能举一反三,为上工。那就是要有杂学的基础。
“上工是全九”- 就是说,上工,十个概念他能联想起九个来,就是碰到某种情况,他能把很多的,相关的概念他几乎都能拿出来,对疾病来进行分析。
   中工呢,十全七。(相关概念)用的少一些了。
   下工,十全六。六是什么呀?学了X个知识,联想起一个。不是说他十个病人能治愈六个,绝对不是。为什么不是?我举例子了“下工绝气危生”。
   《金匮要略》上说:“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工不晓相传”。自己去看看,他都没有说下工。就说了上工和中工,中工在张仲景那儿,都是庸医。
(笔记者附:
【原文】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余脏准此。)
   还有就是《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 第四,“黄帝问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回去查这一段,相关的,一看你就明白了。看懂了那一段,就是讲的这个,不懂的看一看。
(笔记者附:《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
歧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
歧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定矣。
黄帝曰:调之奈何?
歧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六)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先 听我讲,
“先定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先定五色五脉是否相应,就可以分别出他得的什么病,根源是什么。
“色脉以定,别之奈何?”- 色、脉,两个都已经定了,怎么来辨呢?
“调其脉者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定矣。”- 病的变化,是吧,不是静,而是病的变化。
   变化是什么呢?是往好了变化,还是往严重了变化。
   咱们治病不是都是要往好了变化吗,问题是你要实践上去呀,你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调之奈何?”- 怎么调呢?
“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 这实际上就是已经和下边的这个脉,已经联上了。就看这一篇,两难就容易明白了。就自己看吧。
   然后说,
“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 善调脉者,不只是看色,能参合而行之者,才最有本事。
   比如说,望而知之者谓之神。
 @ 一望就知道,其它四诊不合参,这人神不神呀?神,是大骗子。
 @ 一望他知道,(根据)这一系列的规律,连脉都知道了。这才是真正的望。不是一望色青,肝病,不是这么去看的。一定是望的同时,在动静之中,这个人笑一下,撩一下头发,这些全在考虑之中,一看大概能知道,这么一个望而知之者。
 @ 望而知之- 望,是望,下面全具备。
 @ 闻而知之- 闻,是不会望,只是闻,下三个全具备。
 @ 切而知之- 切,就会一个。
  你记住,望闻问切,这四个有程度不同,但是有一条,都得懂阴阳五行,起码是那个脏,那个腑五行的关系都懂,那切脉也能知之者,谓之巧。记住啊,你说我光学把脉行吗, 把脉不懂五行也不行。
   今天就讲到这。
笔记者本人的对十三难部分词句的理解记录在此,供参考:
“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 这是见其病色而得其病脉。色、脉是相应的。
   那这是不是就是肝病呢?
   不能确定,具体还要根据四诊合参的原则来判断,其依据是《内经》中相关的理论。
   例如:《黄帝内经. 金匮真言论》提及的与肝相关的: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例如:《阴阳应象大论》提及的: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 - 
这就是病色与病脉不相应了。
   色脉相应的情况应该是,色青,其脉当弦而急。
                         色白,其脉浮涩而短。
   这里色青,肝之色,却见到了色白,肺之脉。十三难,把这种状态称为相胜。
同理:
   色脉相应的情况应该是,色青,其脉当弦而急。
                         色黄,其脉中缓而大。
   而这里色青,肝之色,却见到了色黄,脾之脉。十三难,把这种状态也称为相胜。
   依据五行关系,本应是,金(肺)克木(肝),木(肝)克土(脾)。十三难的假令状况中,这种正常的关系打破,变成了相胜的关系。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病进,病情加重了。
”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 
这句话写全了,应该是”假令色青,其脉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这个假令中又出现了病色与病脉不相应的情况。
   色青,肝之色,这里没有见到相应的弦而急的脉,而是见到了浮大而散的脉。(色赤,其脉浮大而散),十三难里称这种状态为相生。
   同理:色青,肝之色,见到小而滑的脉,(色黑,其脉沉濡滑),也被称为相生。
   正常的五行关系中,肾水滋肝木,肝木济心火,也是相生的关系。
   这种状况的出现意味着病情的减轻,好转。
(0)

相关推荐

  • 【026】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26 黄帝内经原文 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 ...

  • 工不能禁

    ​工不能禁: 五行乘侮 影响疾病 任何事物,都不孤立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五行之气的 相乘.相侮规律 是气候变化反常 出现的两种现象 五脏病理,变化之间 也存在着,复杂联系 如脾胃虚弱 水谷精微之气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0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

  • 学习笔记20 | 在家里无聊?做游戏呀!

    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线下培训机构被迫停课,更多的孤独症孩子家长将目光投向远程家庭干预. A-IFSP-ASD已经进行了数日,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凭着对孩子的爱 ...

  • 《难经》学习笔记34

    三阴证,脉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应的方药    (<难经>的脉学部分讲完了),但是呢,讲完了以后,可能大家,还是有点茫然.    (下面)我就是给大家,把三阴证的脉和大概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应的方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5.20)

    成熟的标志:学会接受,学会拒绝,学会放松,保持热情.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懦夫可以成为勇士,强盗可以干出善行,即便是吝啬得一毛不拔者,也可能一掷千金.--莫言<蛙> 每个想 ...

  • 《难经》学习笔记33

    二十难 [原文]     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脏而言伏匿耶?      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 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虽阳脉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 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4.20)

    成年人不爱抖机灵是因为在人生级的智慧和困难面前,它显得既幼稚又浪费时间. 不管自己在什么企业,甭管企业大小,提炼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放到职场外去验证.举例,擅长市场策划活动就去想办法让别人付费请你做活 ...

  • 《难经》学习笔记32

    十九难  [原文]  曰:经言脉有逆顺,男女有恒.而反者,何谓也?      然: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故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是其常也 ...

  • 《难经》学习笔记31

    十八难(第三段,积聚的诊断) [原文]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

  • 《难经》学习笔记30

    十八难(第二段,脉有三部九候,各所主) [原文]     脉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  上部法天,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