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0)

相关推荐

  • 中医诊断法和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诊断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 ...

  • 中医的诊断 (望.闻.问.切)|祖传四代名医杨晋

    中医的诊断(望.闻.问.切) 图片来源:祖传四代名医杨晋朋友圈 文字来源:祖传四代名医杨晋朋友圈 [修心人生] 繁华闹市静心,烦躁恼怒静心.看破世事空心,享受人生悦心.世间诸事在心,诸般美景源心. [ ...

  • 【中医诊断研究】四诊合参古之论

    摘要:中医四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四诊合参",古代医籍多有记载,文章将溯本求源,梳理古代医家对其的认知,认为四诊合参不仅彰显中医特色, ...

  • 中医脉诊究竟起源何时

    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属切诊.切诊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最具中医特色,是四诊中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重要诊法.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 脉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上古時期,上古医生僦 ...

  • 《金匮悬解》——四诊之法

    脏腑经络三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病有新旧,治有先后,此定法也. 1 此是先救新病还是先治旧疾之先后顺序.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脏腑经络四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

  • 《金匮悬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脏腑经络九     师曰:吸而微数,此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吸气微数,此中焦盛实,肺气不降,下之腑清而气降,则愈矣.若 ...

  • 《金匮悬解》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脏腑经络六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 ...

  • 《金匮悬解》李可老中医——治疗癫痫医案

    附二,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医案.选自<捍卫阳气不生病>,纪念一代大医李可. 河南一个40多岁的妇女,有个男孩,13岁,生下来后由于脑部受伤,诱发癫痫,严重的时候一天三十多次,折腾的孩子命 ...

  • 『中医古籍』金匮悬解

    作者:黄元御 清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金匮要略方论原序 自叙 自叙 后叙 后叙 叙 叙 卷一 脏腑经络 十六章 卷二・外感 五脏风寒积聚 二十一章 五脏风寒 十九章 积聚 二章 卷三・外感杂病 中风历节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金匮悬解》肺痿肺痈肺胀——甘草干姜汤,桔梗汤,葶苈子大枣泻肺汤,

    肺痿三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1 重申重点,肺痿之病,从亡津而来. 肺痿,吐 ...

  • 《金匮悬解》痰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杏仁与大黄汤

    痰饮咳嗽三十五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后,咳满即止.设其更觉发渴, ...

  • 倪海厦老师——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 中医的"四诊"是最基本的一个功夫,也是最深的一个功夫.所以你要深入地了解就会知道,中医对"望闻问切"--四诊呢,在一开始,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