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中国民间绝技,据说大部分已濒临失传!

知青网

300万知青朋友都已关注,点击进入
7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古彩戏法

古彩戏法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自南宋以来杭州的瓦舍、街头以及喜庆堂会都有演出。

中国古彩戏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变戏法都遵循传统,一直穿大褂表演。

s.

表演前必须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盖布里外让观众看过。

但其实用到的道具,如鱼缸、瓷碗、花瓶、火盆等,是全部带在身上,而演员却能如常人行走自如的。

3.川剧变脸

川剧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

4.布袋戏

是一种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的,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布料做出的服装人偶。

演出时,表演者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控。

早期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如今的台湾影视行业,通过加强声光爆破效果、使用电脑特效等,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到了新的高度。

5.捏面人

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

中国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6.吹糖人

糖人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据说宋代即有,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吹制成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等。

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

现在沿街制做糖人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的庙会上还可见到,糖人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7.糖画

糖画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8.吴桥杂技

沧州市吴桥县是杂技的发祥地,有“世界杂技摇篮”的美誉,吴桥杂技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桥人喜爱杂技这与他们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关,旧时吴桥县位于古黄河下游,纵横河流占去大片土地,且土地盐碱瘠薄,水灾频繁,又是历兵战乱之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打个跟头,变套戏法,耍耍大刀,玩玩猴子、巴狗之类的小动物,浪迹江湖、卖艺糊口。

小程序,

步步生钱 , 交易担保 , 点我可以步数免费兑换知青纪念胸章,还有更多惊喜红包等你来瓜分! 小程序

9.高空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

高空舞狮属武派舞狮,主要特点是把武术、杂技、舞蹈动作融进舞狮中,以高台表演为主,一般由一名手持狮珠的引狮者带路、逗引狮子表演各种扣人心弦的造型动作。

可攀上20多张高凳叠起的金山上施展雄姿,可在半空高悬的钢索绳子上翻滚跳跃如履平地,可在刀尖上表演顶肚旋转等。

10.硬气功

又称排打气功,气功武术的一种。

表练习者通过特殊的呼吸吐纳方法和肉体抗击打训练,使被锻炼部位的疼痛忍受能力和细胞密度强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利用本身肉体肌肉与骨骼的力量,配合特定的呼吸方法,形成强固的防御,以抵御外界的攻击。

11.独竹漂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

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楠竹上作水上载体。

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

或驾舟乘风破浪搏击激流险滩,或轻拈竹竿稳立舟上悠闲荡舟水面。其形其态美观大方,动作协调连贯一致。

其中佼佼者,还能表演“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一苇渡江”之妙。

12.上刀山下火海

在僳僳(su)族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人们能直击惊心动魄的“上刀山、下火海”的现场表演。

表演者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红的铁犁上划过,一双赤脚却毫发无损。

在苗族,更有一种名为“赤脚斜走大刀”的绝技,光是一把擎天大刀就已经令人叹为观止。

13.猴戏

猴戏,古老的中国表演艺术之一。

在民国时期的戏曲舞台上,孙悟空戏——俗称“猴戏”深受欢迎。

其中,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其家族4代都是表演猴戏的大师,人称“猴王世家”。

14.打铁花

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最早,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

打铁花表演时古乐齐鸣,十几盘化铁炉火光冲天,艺人赤膊上阵,舞动着千余度高温的铁汁自如穿梭,被击打后的铁花纷飞,可迸出几丈高冲向空中朵朵绽放,场面蔚为壮观。

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称为“龙穿花”。

打铁花如今正濒临失传,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

2008年,打铁花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泱泱华夏,类似的神奇技艺还有许多,这是中华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希望它们越来越受到重视,避免失传的遗憾!

(0)

相关推荐

  • 话说吴桥杂技大世界

    吴桥杂技大世界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被国内外杂技界公认为中国杂技之乡.1993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把杂技艺术作为一项独有的旅游资 ...

  • 【千年绝技】打铁花表演,一场真正的大型民俗焰火表演!

    什么是打铁花 打铁花是一项古老的民间绝技,起源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打铁花时铁水温度达到1600-1700度,铁花飞溅,绚丽无比,表演者要有丰富的经验,纯熟的技法,否则十分危险. 它也是 ...

  • 吴桥江湖八大怪

    在吴桥杂技界,有所谓江湖八大怪,他们是: 王宝合:5岁学艺,7岁登台,擅长表演:三仙归洞.口中吃针引线.软功缩骨, 王宝合人送绰号"快手王"."三仙归洞"的表演 ...

  • 河北吴桥(转自竹香榭士)

    河北吴桥吴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与河北省东南边缘,沧州市管辖区.沧州地区南端.东与宁津县.陵城区毗连:南与山东省德州市为邻:西隔南运河与景县相望:北与东光县接壤.吴桥县被称为"人间游乐无双境,天 ...

  • 吴桥杂技表演(杂技与物理)

    吴桥杂技表演(杂技与物理)

  • 三仙归洞,五指诡奇:吴桥“鬼手”王宝合的故事

        三仙归洞,五指诡奇:吴桥"鬼手"王宝合的故事              纪者 王宝合,1944年出生于吴桥县杨家寺乡一个杂耍手艺世家.他那非凡的卖口.诡奇的五指.精湛的表演 ...

  • 中国民间擒拿绝技(下)

    中国民间擒拿绝技(下)

  • 中国古城门老照片,大部分已被拆除成为历史

    中国古城门老照片,大部分已被拆除成为历史 那些珍贵老照片  这组照片记录了中国各地的城门照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后,中国的城市都变了模样,曾经御敌的城墙和城门都已不见了踪影,跟着这组照片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年的 ...

  • 民间绝技,纯手工镔铁茶刀,已有700多年历史

    本文作者:尚开红,由匠人工坊创作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茶釖,作为撬茶饼的工具,随着普洱茶的流行应运而生,逐渐成为高端茶席上的必备茶器,被誉为茶道六君子之外的第七君.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钢茶釖 ...

  • 中国民间太极拳名家推手绝技集锦

    学拳推荐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传丹田功为本,适合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练习者参研. 课程介绍 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只有少数 ...

  • 失传已久的中国民间识狗术

    失传已久的中国民间识狗术

  • 民间绝技“开九锁”

    作者 / 梁迎春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 ...

  • 中国民间诗人‖ 高小平老师作品《七绝•五四感怀(新韵)》

    诗人简介:青萍,本名高小平,1947年生人,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员,原为太原铁路局党干校职工.从小喜欢中国古诗词,退休后勤学苦练,笔耕不缀,至今已有多首诗作被多家诗社选用. 七绝·五四感怀(新韵) 文 ...

  • 中国民间诗人‖温小平老师作品《巫山一段云•初夏》

    诗人简介:温小平,七十年代生,四川人,重庆工商大学(原重庆商学院)毕业,南充帆摄影负责人,爱好诗词,有多篇诗作在纸刊.网媒上发表.好交文友,诗观:乘兴而来,率兴而为,自然本真. 巫山一段云·初夏 文/ ...

  • 中国民间名医流传至今的偏方!一定要看

    口腔溃疡 新打的豆腐脑放至温热,加入些许白糖拌匀,饭后饭前都可吃点,吃一天,口腔溃疡不痛,吃三天到五天即好. 小儿流鼻血 鲜藕适量,蜂蜜15-30克.将藕洗净,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调匀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