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十四:交流会

(0)

相关推荐

  • 朱良启丨淮北庙会今夕谈(行走散文)

    从我小时候记事起,每年农历二月一到,万物萌动,春临大地,惠风和畅,冰雪融化,空气湿润,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在春雨的脉脉含情中,柳丝开始含烟.待柳烟成阵,便春意宜人了. 比无限春光更能吸引家 ...

  • 南京旧影:民国时期,热闹非凡的蒋王庙庙会

    蒋王庙原址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区钟山北麓太平门外,和李文忠墓毗邻,里面供奉的是一个叫蒋子文的人.蒋子文在汉末时曾任秣陵(今南京)县尉,后来在钟山脚下因追捕盗贼而死 .东吴孙权建都秣陵后,封他为钟山神,改& ...

  • 初识庙会

    我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去赶庙会.由于懵懵懂懂,不太明白这类活动的内容,更由于第一次参加,像是走进了大观园,茫然不知所措.因为有作业要求,所以将第一次的初感记录一下,并分享给朋友们.作业要求组片,由于自 ...

  • 闫自忠:四月十二唱大戏

    四月十二唱大戏 文.闫自忠 农历四月十二,既非节气,也非时庆,更不是民族传统佳节,但在界首城区,沿沙颍河两岸,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俗称之曰"赶会"--解放初期,是除了过年之 ...

  • 张爷庙

    赵县南庄有个张爷庙,关于这还有个遥远的传闻.相传在很多年前距离赵县县城不远有个名叫张家郭的村庄,后来这个村子遭遇大水被淹没,不复存在了,目前只剩下了三个郭(郑家郭.许家锅.王家郭).当时村里有个姓张的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十二:讨饭、讨医、讨生活

    本文作者:黄金亮 讨饭文雅一点的说法是行乞,乞者乞求也,乞求别人的无偿赐予,往往会被认作是不劳而获坐收其利的行为.呼市方言骂人最恶毒的一句话是"讨吃货",意思是毫无做人尊严不求上进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十:西南疙蛋

    本文作者:黄金亮 旧时科布尔,住户以十字街为中心,周围逐步散开,往西南方向看去,一片平地上是一个低缓的山丘,这就是西南疙蛋.所谓"疙蛋",是当地俗语,在这里的意思是高出平地的堆状物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十三:城乡之间

    本文作者:黄金亮 由科布尔镇西的三义兴村向南,有一条田间小道.路西是连绵的农田,路东则是草滩和湿地,湿地的边缘,纳令河水曲曲弯弯从辉腾梁上流下来,从南到北.由西向东,绕科布尔城而过.这一条小路在大营子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十一:消逝的职业

    本文作者:黄金亮 人生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得经过时间的考量.在岁月的长河里,体验从生到死,从辉煌到寂寞的变迁,这是任何生命应有的轨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几天我谈到过信息传递的方式,民用电报业兴盛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九:严打

    本文作者:黄金亮 时令在初秋之际,塞外的天气,早晚已经有了寒意.麦收刚刚开始,穗子发白的草麦已经被一捆一捆码在了光秃秃的土地上,镰刀刚刚割过的麦茬散发出植物特有的清香,土豆秧子依旧挺拔,粉白的花朵虽已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八:事宴、吃糕与搭礼

    本文作者:黄金亮 事宴.吃糕.搭礼,是有因果关联的三件事.本地俗语,红白喜事的酒席称为"事宴",去酒席上赴宴叫"吃糕",吃糕时需要奉上礼金,这种行为叫"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七:文化馆

    本文作者:黄金亮 八十年代中后期,各地的学校里开始建起了一批名为"逸夫楼"的建筑,有的是图书馆,有的是教学楼,很多人不知就里,往往发问逸夫是谁?我也常常脱口而出:邵逸夫.据统计全国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六:国营食堂

    本文作者:黄金亮 食堂最通俗的叫法是饭馆,也叫"馆子",去食堂就餐那就是"下馆子".下馆子虽曰"下",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下一次馆子比 ...

  • 察右中旗往日印象之五:汽车站

    本文作者:黄金亮 车站是出发之地,也是归来之所. 年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向往旅行,那遥远的地方,总是承载了许多梦想的胜地.等到年长,梦还有,主题却变成了呼唤归来.江河有源,大树有根,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