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乡村轶事三

(0)

相关推荐

  • 这就是綂治者玩的把戏

    ☛关注公众号

  • 山东作家‖【最后一个馒头】◆董甲利

    作者简介 董甲利,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莘县燕店镇中心小学教师. 最后一个馒头 雪越下越紧,我牵着娘的手瑟瑟缩缩地向前走着.下午弥漫在枯涩大地上的寒风越过屋顶,摇荡着屋檐旁边光秃秃的树枝呼啸不止. &q ...

  • 醋婶

    陈美霞 文 别误解,醋婶不吃醋.醋婶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了单身.那时候,我们小,没看见过醋婶有过悲伤.在醋婶家,永远都是女人.不对,也有一个小男孩,那是醋婶的儿子,才四五岁. 我一直觉得,醋婶的孩子,是 ...

  • 你笑起来真好看(上)

    你笑起来真好看(上) 汪老太太在医院的重症病房,也叫ICU,已经三天三夜没睁开眼睛了,这回看来真的要去见"上帝". 与那些已逝的亲人友人在天上重逢,也不知,沉睡三天三夜的汪老太太, ...

  • 【大荔小作家】曹欣然:我的奶奶

    我 的 奶 奶 文∕曹欣然 一 接到爷爷去世的消息,我不得不请假立即坐车回到老家. 我到家时天已黑,灵堂里挤满了人.跟几个亲戚寒暄过,我走进里屋.奶奶眼圈红红的坐在炕头,她旁边坐着几位同样眼圈红红的老 ...

  • 《青年图摘0119!》我站着不动,也把戏给他抢过来

     2021-01-19  [1]冲...冲业绩? [2]那个...请问下是哪里的便池 [3]让它舔,让它舔 [4]这还能射中吗 [5]小个子头很铁啊 [6]这种鸟儿哪里有卖?帮朋友问的 [7]这该死的 ...

  • 岁月如歌(五)

    五 因为多震工作走不开,所以美玲决定等胎稳了再送欣欣去少林寺. 这个星期天,欣欣蕊蕊和她们的同学一起乘公交车去野外郊游,美玲教育了孩子注意安全后,给她们一人100元钱,让他们买吃的喝的. 十一岁的孩子 ...

  • 红楼梦:贾府的生活有多好?2个60多岁的女人生孩子是证明之一

    导语: 贾府家大业大,主子小姐们不多,但豪奴不少.赖大一家人是这样,荣国府守正门的大爷们也是这样,甚至守二门的仆人们也能收到同主子一样的茯苓霜.在这种情况下,贾府的奴仆们应该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能代表贾 ...

  • 老妻‖文/南溪

    老妻 01 村里人都说我爷爷是高攀了我奶奶. 奶奶年轻的时候,那可是村里一枝花.细长的眉,水汪汪的眼睛,眉心一点红痣如观音.粗黑油亮的辫子长至腰,一会甩到隆起的胸前,一会落到瘦削的后背.每次打桥上经过 ...

  • 散文 《乡村轶事二》

    夏日的一天特别长,单就午饭后歇晌的那段时间,就长的没有尽头,这是我们最想要的时光,老师以为我们在家,家长以为我们在学校,嘿嘿......今天从家里一出来,小桃就嘱咐我们不要走西坑沿儿那边,因为大人说那 ...

  • 散文 || 忆父:乡村执教三十载

    出殡安葬父亲后,母亲打开父亲经常紧锁的柜子,打开裹了左三层.右三层的包裹.包着一张鲜红的荣誉证书.封面上赫然写着"乡村学校从教30年",内文打印:"马月海老师:您从事乡村 ...

  • 屈树东:乡村轶事|散文

    吴洛加:世上美食千千万,最难割舍的是 父亲的味道|散文 文/屈树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记得小时候家里房子多,每次社员开会都在我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开批斗会,开批斗会总要找个斗争对象,我们队里只有一 ...

  • 788期B|| 张妥系列散文:学校( 三)村边建起了学校 /杨莉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上期结尾: 这处场地旁边也有高大的围墙,我猜想这就是翁家庄的一段村墙.在操场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玩"丢手绢"游戏 ...

  • 825期B|| 张妥系列散文:学校( 三十)在红旗工学院 /杨莉诵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上期结尾: 我们班三十个左右的同学,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大我七八岁,有的小我三四岁,而且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差异较大.一听说组织文艺节目 ...

  • 云南省"2020国培计划"乡村校长“三段式”培训研修班莅临湖南智慧教育装备展示中心参观学习

    2021年5月10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原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组织云南省2020年"国培计划"乡村校长"三段式"培训研修班第一期100名学员莅临湖南 ...

  •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三篇

    游记,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下面是关于游记散文名家名篇三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 ...

  • 何为乡村振兴三个把手?

    第一个把手,把握新时代.新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高质量是主旋律,要让乡村在蝶变中留住乡愁.中国村落格局的形成有着历史的积淀.文化的记忆.情感的认同.尽管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驱使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从村庄走出,但 ...

  • 乡村轶事(之二)——一九六九年的农村秧歌会

    乡村轶事(之二)--一九六九年的农村秧歌会            远去的驿站 记得一九六九年的正月,那一年,风靡全国的文革运动逐渐度过了疾风暴雨时期,趋于平缓,内蒙古自治区的"挖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