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期B|| 张妥系列散文:学校( 三十)在红旗工学院 /杨莉诵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我们班三十个左右的同学,年龄参差不齐,有的大我七八岁,有的小我三四岁,而且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差异较大。一听说组织文艺节目,个个都摆手摇头。听说有人曾经是个很好的小提琴手,前些年全红旗厂都知道他拉小提琴很好。我找他商量是否出一个节目。他大摇其头,说:我都多大年龄了,早已经过了人来疯的劲儿了。
没办法,我找了一个模样周正的女同学,我们两个表演了男女二重唱《月朦胧鸟朦胧》。
文:张 妥
诵读:杨 莉
编辑:林小菲

上届学生毕业之后,我就成了学生会主席。所学的“人事管理”课程对我来说真好像小菜一碟,直到学期最后考试前的一两个星期,废寝忘食一些,一切就OK了,而且每科成绩都在85分以上,往往被评为“优秀学员”,或者既是“优秀学员”还是“优秀学生干部”。
课程比较简单,就花了一些精力在其它方面。此举两例:一是办起了十分简陋的“校报”,由我一个人组稿、写稿,十分工整地抄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复印后发到各班;二是组织了全校学生的学习交谊舞活动,还组织了学生比赛。
我写的诗歌和散文,偶尔见之于《陕西电大报》和“陕航局电大工作站简报”上。
工学院的一个教师觉得我还是比较出众的一个年轻人,就介绍了一个姑娘和我认识。姑娘很漂亮,很矜持,约会没有超过五次,每次没有超过一个小时,就是在路上走一走,说说话。我们走到附近的土路上,看到附近农村的一个十四五岁、而且衣着褴褛的孩子,正背着一捆在“塄坎”上砍下的树枝,就问我:你那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我心里马上很反感,认为她看不起农村人,就冷冷地回过来一句话:我连他还不如呢。一路无话。到了该分别的时候,我说:我觉得我们在一块儿不合适,我们还是分手吧。姑娘可能没想到我会拒绝他这样漂亮的人,一时间愣住了。我对她说:你说过有很多人追求你,祝你好运。
我虽然出身低微,学历不高,但自认为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我可以仰起头来看你,但绝不希望你下眼观我。
根据这样的一个经历,我曾经写过一篇小说,题目是《脚气》,发在厂报上。厂报负责人推荐,被评为全国企业类报刊小说三等奖。
两年的脱产学习很短,马上就毕业了。那时候国家进行机构改革,口号是“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到了厂里执行的时候,主要是划小了党委各部门的机构。党委宣传部变为行政部门,改名为“宣教处”。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等合并为“党委工作部”。这样让一些原来的党群干部有些浮动。有人想调走,就推荐我来顶替他的职位空缺,理由是我的写作能力较强。于是,电大“人事管理”专业毕业后,我就来到了“党委工作部”任秘书。

人事处的领导见到我,说:小张,我们推荐你去上电大,专业也对路,你咋去了另一个单位。我心里有愧,觉得辜负了领导的期望,讪讪地说不出话来。
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希望到新的单位来,因为我更喜欢思想理论上的探索。
我想,我到“党委工作部”来工作,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呢?然而事实证明,我可能并不适应这项工作。在此工作不到一年半,由秘书变为了干事。一九九零年的元月一日,我就被调到了“西航工学院”(红旗工学院改名)任教务干事。一切从头再来。
此处省去我当团总支书记、院办主任、工会主席、副院长的九年时光,也省去我第一次、第二次婚姻失败的痛苦岁月。当一次次春花秋月,一次次花开叶落,时代列车就来到了一九九九年。中央电大举办“金融专业”“专升本”的业余学习教育。我那时候已经是“西航工学院”主管后勤和学生管理的副院长了,就报名参加了“金融专业”的学习,上课地点就在“西航工学院”。
这时候学习就不像“人事管理”专科学习那样优哉悠哉了,一个原因是“金融专业”是原来从来没有涉及过的领域,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很多业务都是近些年才从西方学来的,具有前沿性;再就是副院长的管理任务很重,没有时间看书学习。

我对荣誉十分看重,怕别人说我身为工学院的副院长,有作弊的嫌疑和可能,每次考试我都是第一个交卷,然后迅速离开考场。
记得最后一个学期,有一门课叫做《现代金融前沿问题》,我因为工作很忙,实在没有时间看书、复习。就放弃了正考,留待今后的补考。很多同学说:考吧,我们都参加考试呢,你一个才子咋能放弃呢。然而,我还是听从了内心道德的呼唤,我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我不能不懂装懂,我更不能作弊让人看不起。
补考的时候,我通过了这门考试。比大部分同学晚拿了半年的本科毕业证。这时候已经是二零零二年了,我已经四十周岁了。
次年,我参加了国家人事部门的“经济师”考试。考试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行。考试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基础知识”,一个是“金融管理实务”。其中前者包括了财政,会计,统计,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法规等十几项专门知识。考试是采取“百分比”合格的成绩,我取得了“经济师”的资格证书。据说我们厂里这次只有两个人通过。
我从一九七零年入学,经过小学,初中,中专,大专,本科,从没有停下学历教育追求的脚步。幸焉,不幸焉,非简单评价能说清道明。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了幸福,这就足够了。人生多欲,惟学为最。这是我一辈子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