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论仲景伤寒论先辨叔和编次之失
相关推荐
-
卷五、六 72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生姜(切)五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 一升,日三服. 按 许叔微曰:大柴胡汤一方无大黄,一方有大黄,此 方用大黄者,以大黄 ...
-
一本有一本的伤寒 各家有各家的仲景——...
一本有一本的伤寒 各家有各家的仲景 --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 金栋按:清·柯琴(韵伯)<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自序>说:"夫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
-
卷五、六 4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入阳明之里,则必作结胸痞硬,协热下利等证.今 邪陷入少阳之里,故令胸胁满微结也.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者,非停水之故,乃汗下损其津液也.论 中有身无汗,独头汗出,发热不恶寒 ...
-
卷五、六 56,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微结也,故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三 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 胡汤者,和其不通身汗出微恶寒也.设不了了者, 必大便之硬未除,自宜利其大便 ...
-
卷五、六 7,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总纲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即具此证之谓也. 集注 林澜曰论中言少阳病胸脇痛.耳聋.往来寒热.心 烦喜呕.胸脇痞鞕,半表半里之证详矣,此何以曰 口苦.咽干.目眩也,大抵病于 ...
-
表证发汗后,汗出表不解,如何辨证?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今江苏仪征市)白沙人,南宋医学家.曾为翰林学士,成年后发愤钻研医学,活人甚众.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 ...
-
卷五、六 34,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注 阳明病发潮热,当大便硬.小便数也.今大便溏.小 便如常,非阳明入府之潮热可知矣.况有胸胁满 不去之少阳证乎?故不从阳明治,而从少阳与小 柴胡汤主之也. 集注 王 ...
-
卷五、六 17,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四日口苦.咽干.目眩之证与弦细之脉,知邪已 传少阳矣.若兼见耳聋.目赤.胸满而烦者,则知是 从中风传来也.若兼见头痛.发热.无汗者,则知是 从伤寒传来也.今五六日更见往 ...
-
尚论仲景伤寒论先辨林亿成无已校注之失
王叔和于仲景书,不察大意,妄行编次补缀,尚存阙疑一线,观其篇首之辞,谓痉湿暍虽同为太阳经病,以为宜应另论者,其一征也,观其篇中,谓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旨难得,故重集可与不可方治者,其一征也,观其篇 ...
-
仲景伤寒论经方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风寒感冒咳喘此方主之,受用
仲景伤寒论经方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风寒感冒咳喘此方主之,受用
-
《伤寒论》里仲景为何不用黄芪?
经方学堂2021-04-13 15:48:41 因为仲景首选桂枝-人参-甘草法.大家注意一下桂枝人参汤里甘草的用量--四两,超出常规桂枝汤类方里的二两,这其中是有玄机的.相类似的还有炙甘草汤,甘草也用 ...
-
《伤寒论》里仲景为何不用黄芪?桂枝法系列
因为仲景首选桂枝-人参-甘草法.大家注意一下桂枝人参汤里甘草的用量--四两,超出常规桂枝汤类方里的二两,这其中是有玄机的.相类似的还有炙甘草汤,甘草也用到了四两.包括之前学过的新加汤,虽然没有增加甘草 ...
-
张耕铭丨《伤寒论》里仲景为何不用黄芪?
因为仲景首选桂枝-人参-甘草法.大家注意一下桂枝人参汤里甘草的用量--四两,超出常规桂枝汤类方里的二两,这其中是有玄机的.相类似的还有炙甘草汤,甘草也用到了四两.包括之前学过的新加汤,虽然没有增加甘草 ...
-
仲景舌诊,你会吗?解析中医伤寒论仲景舌诊的运用规律
伤寒辨证:仲景舌诊,你会吗? 研究<伤寒论>或者张仲景的学术思想,需要将对中医的认知.诊断方法和治疗思路都放回到仲景的时代和他自己的角度.本文便是从仲景的角度探讨了他的"舌诊&q ...
-
茶话《伤寒论》讲义,第2讲:《伤寒论》的成书背景、仲景原序和学前删减
朋友们好,这是"茶话<伤寒论>"的第2讲.第一讲播出以后,比我播出前预计的更受欢迎,说明中医的实际价值更受人们的重视,有这么多的朋友和我一起学习<伤寒论>, ...
-
更年期右胁胀痛5年,辨为寒热错杂,用仲景方10天取得效果
更年期右胁胀痛5年,辨为寒热错杂,用仲景方10天取得效果
-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修订版仲景全书伤寒论底本校正举例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修订版仲景全書,底本校正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