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道场2•智氏之亡
相关推荐
-
德不配位,智伯之死——资治通鉴里的小故事
(一) 春秋时期,作为晋国士族的智宣子准备立他的儿子智伯为继承人.族人智果前来阻止,劝说智宣子说:"如果要立智伯为继承人,还不如立智宵呢!" 智宣子看着智果,轻慢地问道:" ...
-
晋国内斗总决赛:三家分晋,春秋落幕
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92年,由赵氏家族内部矛盾引起的晋国六卿内战,最终中行氏和范氏落败,被淘汰出局. 自从中行氏和范氏被灭之后,晋国就只剩下了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四家卿族,其中要数智氏的实力最为 ...
-
公元前458年,奄奄一息的赵简子紧紧抓住...
公元前458年,奄奄一息的赵简子紧紧抓住儿子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嘱咐道:"我死以后,晋国必乱.假如你遇到危险,一定要撤到晋阳,那里是为父特意替你准备的避难之所!切记切记!"说罢便撒 ...
-
读《通鉴》(2):智氏的覆灭,真的是因为德不配位吗?
公元前453年,53岁的智伯带领韩康子.魏桓子围攻晋阳城,试图剿灭晋国另一个卿大夫赵襄子.但是在破城在即之际,韩魏两氏却突然倒戈.智伯由此兵破身亡,智氏一族被灭,史称"晋阳之战". ...
-
三家分晋,赵、魏、韩三打一,老大智氏灭亡,姜还是老的辣
导言:三家分晋,赵.魏.韩.三打一,老大智氏灭亡,割袍断义,终不悔,从此兄弟是路人,姜还是老的辣 自古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天下从分到合,再从合到分的过程,势必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
-
赵魏韩三家分晋前夕,智氏什么反应?
春秋时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已经坐大,侵犯了智氏的利益,但当时的智氏首领智瑶却每天都是一片阳光灿烂的好心情. 这天,他将韩康子和魏桓子叫到身边,又携着二人一起来到汾河,看着波涛滚滚的河水,智瑶心中大 ...
-
三家分晋时,智氏实力最为强大,为何反而身死族灭?
春秋未年,晋国公室内讧不断,大权旁落,势力衰微,智.赵.韩.魏.范.中行氏等六家上卿乘机崛起,他们牢牢地把持着晋国的军政大权,不时相互倾轧,擅自征伐,国君在他们眼里,只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如鱼得水,逐 ...
-
《资治通鉴》第一个故事:智氏的覆灭,真的是因为德不配位吗?
公元前453年,53岁的智伯带领韩康子.魏桓子围攻晋阳城,试图剿灭晋国另一个卿大夫赵襄子.但是在破城在即之际,韩魏两氏却突然倒戈.智伯由此兵破身亡,智氏一族被灭,史称"晋阳之战". ...
-
【通鉴0175】蒙氏兄弟被诛杀
通鉴原文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 ...
-
通鉴道场1•司马光论名分
公元前403年,也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王同意晋的三个大夫魏斯.赵籍.韩虔升格为诸侯. 一千四百多年后,宋朝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对此痛惜不已,气得不能行,情绪很激动地写了一篇文章,我们姑且称之为&q ...
-
通鉴道场3•豫让刺赵襄子
智伯被灭了.韩赵魏三家"打土豪分田地",把智氏的田地给分了.压在心头的大山终于被推翻了,大家算是长出一口气,高兴. 赵襄子对智伯那是仇大怨深,他让人把智伯的头颅好好整修了整修,外面 ...
-
通鉴道场4•魏文侯身边的人与事
一 魏文侯就是魏斯,就是灭掉智伯的魏桓子的孙子.就是从魏文侯这里开始,魏氏升格为诸侯. 魏文侯是个人物.在魏文侯手里,魏国在三晋中实力独大,诸侯没有敢和魏国对抗.他有这么几个特点: 甲.礼贤下士. 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