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诬杀杨慎矜(资治通鉴卷二一五之十三)
相关推荐
-
不要让亲戚当你的下属
不要让亲戚当你的下属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63章)
741年秋冬,风调雨顺,一片祥和.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兴庆宫鱼水相欢,玉真公主和霍国公主在玉真观莺歌燕舞,王维和裴迪在终南山修禅悟道,李白和元丹丘商量何时入京拜见权贵-- 正如<道德经>所言 ...
-
憨子读史 弄獐学渣如何能连任宰相
弄獐学渣如何能连任宰相 刘彦强 唐玄宗在位期间,先后共任命过27位宰相,其中李林甫为相18年另7个月.其余的宰相在职时间最长的是牛仙客,5年9个月.被白居易极力歌颂的千古名相宋璟,还有姚崇,任职也就是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86章)
王维在侍御史一职上盘桓了两年,虽然王维本人不在意,但朝中却有人议论说,王维这个侍御史当得够窝囊,和朝堂外的立仗马又有何异?而且还不识时务,为南禅宗慧能禅师写碑铭,这不是自绝于北禅宗么?要知道,当时长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28章)
次日一早,当王维依言来到嘉猷观画壁前题画时,他还是有些怔住了. 只见画壁上分为左中右三块,左边是郑虔画的青绿山水,金碧辉煌:右边是吴道子画的八仙过海,神采飞扬. "王御史,李相特地交代,中间 ...
-
郭元振和吐蕃策(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三)
这时,吐蕃又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和唐朝和好.武皇派右武卫胄曹参军.贵乡人郭元振出使吐蕃,顺便观察情况.吐蕃权臣论钦陵提出要唐朝撤去驻扎在安西四镇的守军,并请求把十姓突厥的土地划归吐蕃.郭元振说:" ...
-
奸相李林甫(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十三)
起初,李林甫认为杨国忠没什么真才实学,只有杨贵妃同族的身份,所以才向玄宗推荐并重用了他.杨国忠与王鉷同为御史中丞,后来王鉷靠李林甫的推荐担任了御史大夫,所以引起了杨国忠的不满.于是杨国忠借邢縡的案子, ...
-
太子李重俊之反(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三)
韦皇后觉得太子李重俊不是她自己亲生的,所以很不喜欢他,特进.德静王武三思尤其忌恨太子李重俊.上官婕妤因为和武三思私通的缘故,在她所拟定的制书敕令中,对武氏集团常常推崇备至.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五)
轶事其一:这一年九月,武则天拿出一枝盛开的梨花给朝中的宰相们观赏,宰相们大都附和武皇的意思奉承说这象征着大周朝的吉兆啊.只有杜景俭不附和大家的意思,他说:"现在正是草木枯黄凋落之季,而这棵梨 ...
-
徐公于今谁与为比(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四)
武皇思念执法公正的徐有功,于是重新提拔他为左台殿中侍御史.徐有功的同僚朋友知道后无不相互庆贺.鹿城主簿.宗城人潘好礼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徐有功遵循正道.依从仁义,坚守真诚的气节,不因贵贱死生改 ...
-
陈子昂谏武皇征囚徒家奴(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二)
万岁通天元年九月,武皇下令道:"天下囚犯及有勇力的官民家奴,由官府出钱赎出,发往前线进攻契丹.(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直,发以击契丹.)"朝廷同时命令崤山以东靠近边地的各 ...
-
李尽忠之反(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一)
万岁通天元年夏五月壬子(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唐.叛军攻陷营州,杀死都督赵文翙. 李尽忠是孙万荣的妹夫,他们都居住在营州城边.赵文翙为人傲慢而固执,当时契丹发生饥荒, ...
-
怀义和尚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
当初,明堂已建成,武后命怀义和尚用夹纻之法制作空心大佛像,佛像的小手指里就能容得下数十人,在明堂以北构筑天堂用来存放这些巨像.天堂刚造时被大风吹倒,后来又重新再造.为造佛像每天需役使一万多人人,于崇山 ...
-
迈轩代之广成,逾汉朝之河上(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九)
有个河内的老尼姑居住在神都的麟趾寺,她和嵩山人韦什方等以邪说迷惑百姓.老尼姑自号净光如来,自称能预知未来之事.韦什方则自称自己是三国时孙吴赤乌年间出生的人.又有一个年老的胡人也自称自己有五百岁,说他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