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武装还乡团真实上色彩照 地主裹挟着难民挨家挨户算账倒租
相关推荐
-
红色经典绘本故事《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的故事发生在1932年江西柳溪村,村里的乡亲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欺压,潘冬子的父亲跟着红军队伍打回了柳溪村,胡汉三闻讯逃走了.因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军撤 ...
-
一战定乾坤的淮海战役(36
历史杂谈 第三十六节:毁灭前的狂欢 也许,人绝望到极点之后,反而会无所谓了.反正要死,不如在死前尽情享乐.很多人对包围圈中的国民党将领们喝酒跳舞玩女人种种丑闻持强烈鄙视态度,认为国民党内腐朽丑恶的一幕 ...
-
敌人重金悬赏女党员,被抓后宁死不屈,在烈火折磨而死,年仅18岁
她的脸侧向一方,透露着对敌人的不屑与鄙视:她横眉而怒,显示出她对敌人的仇视与怒气.这是18岁的女共产党员解文卿,在牺牲前展现出的铮铮铁骨.后来,人们也以这样的形象为其塑像. 塑像坐落在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
-
【人间章回】母亲的十年艰苦战火岁月之四 | 纪实 顾丽丽
( 1 ) 1945年日本人投降,饱受八年抗战之苦的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中国.但是国民党蒋介石又全面发动内战,父亲所在的部队要进行整编,开往解放战争的前线,母亲必须带着孩子回老家. ...
-
高吴桥村革命烈士农会长郭懋德 朱绍庆
观兖州 知天下 高吴桥村革命烈士农会长郭懋德 朱绍庆 郭景华 抗日战争后,国民党军队吴化文部队迅速抢占了兖州,之后国民党军队不断增加,,兖州又成为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重点城市.1946年春,攻打兖州的新四 ...
-
「辽北老故事」回忆新民、前旗的对敌斗争
回忆新民.前旗的对敌斗争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中央决定派干部挺进东北.当时我任驻守延安的教导第一旅直属工作科科长兼直属队总支书记.不久,我随教一旅之一部护送来东北的干部,1945年10月 ...
-
100年前上色彩照,只要有一张,你可以在美国买一栋房
日本弓箭手,大约拍摄于1860年,上色彩照. 1863年,美国葛底斯堡,三个联邦囚犯.上色彩照. 1865年,南北内战期间,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口舰艇上的小男孩与舰艇大炮.上色彩照. 1865年,美 ...
-
民国时前门大栅栏上色彩照 紧挨着八大胡同 达官贵人们的销金窟
前门,就是正阳门,整个城门最高处达44米,是老北京最高的建筑.在过去,前门附近就是北京商业的象征,这里不但聚集了大量的会馆,在前门大街上更是由便宜坊.全聚德.六必居.九龙斋.盛锡福等各式老字号. 在当 ...
-
清末真实照片,地主小老婆扭扭捏捏,祖孙三人在墙根“酒足饭饱”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大清之前更多的是用文字,到了清末,照相技术进入中国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那就是摄影师.不管他们的摄影水平有多拙劣,但还是给我们留存下这些黑白照片,它比文字更直观,比影 ...
-
晚清富人的真实生活照:地主吃饭仅两个菜,地主婆出门被乞丐围堵
第一张照片:地主家长工吃饭场景 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统治者腐朽不堪,老百姓民不聊生,加上落后的生产力,无数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能够去地主家当个长工,混口饭吃,成了不少人的"梦想" ...
-
旧上海贫民区上色彩照:住滚地龙的底层百姓 走出传奇的上海大亨
旧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有人在这里一夜暴富的同时,更多的人在这里倾家荡产.在百乐门歌舞升平的同时同时,在大上海五光十色的灯光照不着的地方还有着上海的贫民区. 当时中国战事不绝,有着租界的上海反而成 ...
-
民国老北京的上色彩照:讲究人情面子和礼数 就要体面不跌份
随着现在时代节奏越来越快,在生活现实中急功近利,甚至为了达成目的不计后果,许多人开始在记忆中努力搜寻记忆角落里那些模糊的印象,试图构建一副清晰的过去影像.这对于北京人来说便一直在努力追忆老北京的旧时风 ...
-
30年代的喀什上色彩照:热闹非凡的巴扎 亚洲各地的商人蜂拥而至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一直都发挥着咽喉枢纽的作用. 当时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在将印度和中东运来的货物,利用固定的场所进行交易,最终形成了巴扎. 巴扎的形成,不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的经贸关系 ...
-
抗战时根据地拥军优属上色彩照: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问天下谁能敌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人在前方流血牺牲,为了解除抗战军人的后顾之忧,中共中央在8月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改良 ...
-
晚清时的村镇上色彩照:回娘家的小媳妇 靠在墙角抽烟的犀利哥
清朝末年,清政府不但对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对内横征暴敛,滥征捐税.在当时民众需要缴纳的税捐除了正常的以外,还有赌博捐.僧尼巫道捐.烟灯捐.典捐等名目繁多的捐税种类,可以说在当时无人不捐,无物不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