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金匮要略与呕
相关推荐
-
经方:苦酒汤
苦酒汤 [原文]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破,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作者]张仲景 ...
-
经方: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呕、下利)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原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一方三两切)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4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
-
倪海厦博士讲伤寒六经辨证(红斑性狼疮 肺癌)金匮要略17
2 09-8 预防它进入肝脏,他告诉我,乳房胸口的压力加强,压力在哪里?是因为水停在里面,所以有胀痛就是有压力,利水下去,压力就没有了,防己只是把这些利水的药导到乳房里面去,体力好转,这时候我再查查她 ...
-
《金匮要略》伤寒思维对湿病的解析
·一. 湿病定义: 湿病是由于人体感受了湿邪,留羁于肌表,或内外湿邪相互交困而导致的以身体疼烦肿重或恶风恶寒发热,甚或伴有二便失调的一组疾病. 其兼风者为风湿,兼寒者为湿家(寒湿),表里俱病湿者为湿痹 ...
-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重要条文
一.伤寒重要条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 ...
-
返璞归真读伤寒金匮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返璞归真读伤寒金匮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
-
『伤寒论』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金匮要略心典
伤寒论 张仲景伤寒贯珠集 1729 年 清 尤怡 在泾<伤寒贯珠集><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 ...
-
伤寒六经用药诀
至道汇 昨天 痔疮 牙痛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 霜降以后春分前,伤寒即病六经②传,传过六经当自愈③,请观素问④不虚言.若然两感伤寒症,一日两经表里病,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间当殒命.是故伤寒不服药,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重温经典《金匮要略》提高临床疗效(三)
重温经典<金匮要略>提高临床疗效(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 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 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
-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喉炎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治疗慢性咽喉炎 <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厚朴10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 生姜10克 苏叶5克 用方心得: 本方是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祖方,出自&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