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文学史笔记004:明代文学复苏,从台阁体到复古运动的过渡人物——李东阳

(0)

相关推荐

  • |李东阳·跋清明上河图|

    |李东阳·跋清明上河图|

  • 田婧媛│明代“意象”范畴的演进脉络

    明 代 "意象"范畴的演进脉络 田婧媛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 明代"意象"范畴在中国古典诗学与美学理论发展史上具 ...

  • 诗乡纳雍||李逍:老屋情思

    老屋情思 李逍 站在老屋有些破败的檐下 看落日西沉晚霞满天 冷清了仿佛几个世纪的老屋 在黄昏零落的狗吠声中又飘起炊烟 曾经的唤儿声声已经不再 游子的眼波在荒凉中盈满 昔日的欢乐杳如云烟 儿时的玩伴在旱 ...

  • 明代李东阳篆书

    号称明代篆书第一人的李东阳,曾做过内阁首辅,看看他的篆书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天发神谶碑>的影子. 长图 长图 长图

  • 明|李东阳《草书杂诗卷》

    明|李东阳《草书杂诗卷》

  • 考研文学史笔记001: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第一,张扬个性,发<诗经>所未发. <诗经>中少有抒发个体情感的作品,到了屈原手中,个体的感受迸发突进,虽也多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表现个人悲愤激烈的情感,但不可否认其中所体现出的诗 ...

  • 考研文学史笔记002:政治与文学之关系

    一,政治能规定文学的主要范围 政治与文学,同属于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的构成,前者在实践领域,后者在审美及情感领域.两者之间的关系甚为复杂,文学虽然有其内在的发展趋势,即以逐渐地显露人性为务,但这一发展过程 ...

  • 考研文学史笔记003:魏晋南北朝何以成为文学发展的自觉时期?

    提到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魏晋南北朝就不可能忽略,它是文学自觉的时代,那么它何以成为文学自觉的时代? 一,儒学与政治重压的消退 魏晋南北朝不同于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关系正在形成 ...

  • 考研笔记| 中国文学史 明代文学 汤显祖

    ◎袁行霈版◎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 二.<红泉逸草><雍藻>(已佚) ...

  • 明代文学概说

    文/肖旭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灭元,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共276年. 在嘉靖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势态.明代文学以嘉靖元年(1522年)为界,分为前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明代文学之七:戏剧

    Ad 明代戏剧唱词常用颜色词研究 作者:吴剑 当当 中国明代文学之七:戏剧 明代戏剧不如元代成就辉煌,但也出现了许多好作品,尤其是明代后期,佳作迭出,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个很有光彩的时期. 明代戏剧主要 ...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20200527

    日拱一卒,滴水穿石. 汉赋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汉初自文景之治后,海内升平,经济富庶,富丽堂皇的宫殿苑囿大规模兴建,于是有专写宫殿苑囿.巡游田猎.声色犬马的富丽典雅大赋 ...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20200526

    汉赋一般又叫做辞赋,有荀子和宋玉两大来源,在初唐甚至中唐以前,人们每每提到"诗人",专指<诗经>篇目的作者.西汉时期,文学创作非常兴盛,现有文献可以证明,有名有姓有个人 ...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20200522

    日拱一卒,滴水穿石. 宋玉承前启后,是楚辞到汉赋的过渡,确立了"赋"这一文体,是"缘情"到"体物"的过渡,是直谏到曲谏的发展.由于宋玉的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