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陪伴

现在的人,越来越多的在面对孤独。从前,会更多的说到寂寞,现在,则聊的很多都是孤独。孤独的人往往都是智慧的,他们并不会产生无聊想法,或者因为孤独去做无聊的事情。

从前错误的认为孤独一定是寂寞的,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有趣的是,当孩子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当然我说的一定是有一定是非辨识能力的十二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在面临孤独时,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孩子刚上一年级时,6岁,放暑假,中午他睡着了,我和他爸爸都去上班了,他独自一个人在家,那时候外面开始下起雨来,他睡着了,后来被瓢泼的大雨声给吵醒了。有趣的是,他先是坐起来,有点搞不清楚状况地哭,然后,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的水流成河的大雨,在马路两边汇成了浑浊的泥水。

放假前,我给他一个小本子,用来每天写话。他那天的写话日记是,我今天睡着了,被大雨声给吵醒了,醒来我吓了一跳,突然发现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我就开始哭起来,哭了一会儿,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安慰我了一会,然后我坐在窗户边上,看着外面的雨,真的好大呀,过会,就发现,马路变成了小河,是不是以后可以不用坐车,就坐着小船上学了,突然,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晚上我和他爸爸下班回家,看他用拼音写的日记,然后给我们讲述他,独自一个人在屋子时,睡着醒来,有点搞不清怎么回事,接着是看到了大雨,有些害怕,再然后,就是看到小河时,心情非常高兴。我问他,那么你下午又做了什么?孩子说,我写完日记之后,就趴在窗户上看,大雨下了好长时间,我在想,这个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怎么就会掉下来这样的东西,然后就没了,这都很好玩。

我不禁有点敬佩他,小小年纪,可以静下来,好奇怪一些自然现象,我把家里的科学与自然拿给他,让他开始翻,还有神奇的校车系列,孩子边开始翻书,这是个有趣的过程。独处的时候,人往往能走向内心深处,去思考一些有趣的东西,这些东西让人感觉活着很有趣,而且因为这些思考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交流,来获取一些相关的知识。

慢慢地,孩子开始独自坐公交车,然后去上学,独自去商店里买东西,独自去吃早餐。似乎,有时候,也在享受着这份孤独时光。

这两天周末,我们因为工作需要,接到通知,全体上班,所以,孩子又是独自一人在家。当今天下午我回到家时,孩子非常高兴,我们为了节约时间,叫了外卖,然后,快速吃完饭,便躺在床上小憩了一会,他拿着历史提纲让我给他抽背,于是,我们两个就开启了,2B青年欢乐多的对话模式,孩子通常和我一起对话时,非常的轻松幽默,我也会用一种求知欲很强的学生模式对他进行讨教。刚帮他大概抽背了一会。

我看看表,他马上领会了。老妈您快去写东西吧。我有点羞愧地对他说,不好意思哦,我最近犯了一个错误,我总感觉我有很多时间能计划好我要做的事情,所以,我昨天上午没有进行更文,然后,昨天参加读书会沙龙,会和大家一起聊天到凌晨2点半,导致我的更文没有完成。导致这个错误的理由听上去比较冠冕堂皇,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源自于我懒。真的是这样,现在活好当下,其实就是把握此刻,而不是想着下午怎样,或者什么时候,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来打乱你的计划。

孩子说,我懂的,就像我复习,我昨天本来计划把几门都复习完,可是后来,我自己玩了一会手机,又磨蹭一下,做做这个,捯饬一下别的东西,时间就给磨过去了。所以,即便今天是我自己一个人,我还是很小心,很努力地要求自己把该复习的东西认真过了一下。

你做的真好!我由衷的赞叹他。我现在都有个小想法,既然昨天没写了,今天都不想写了,这个想法特别可怕。人们为了不让自己做事情中断,总是千方百计地努力去完成,否则一旦出现中断,就可以找一千一万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可以不去做了,然后从此一事无成。

孩子说,哇,老妈,你这一段话,可以呀,谁说的?挺牛的。

我笑着说,其实是我模仿那些大师的口吻说的。

孩子说,哈哈,是很有道理。

我对他说,嗯,这两天虽然都没有在家好好呆着,但是我的心一直在家里呢。

孩子接着恍然大悟般,哦,怪不得,我自己一个人在家,也很心安呢。

我冲着他微笑,竖起大拇指。

此刻,我端坐在书房电脑跟前,准备开始今天的更文。

孩子坐在书房的沙发上,他说,我又想去看下我的政治书,又想和你聊聊天。算了,不打扰你了,加油吧,好好写。

此刻,是我独处之时,内心是由衷的感谢生活。平常爱人在家时,喜欢吃完饭,就靠在床头玩玩手机,看看书,要不就是跑到孩子跟前,问孩子有没有啥题我们一起研究下。这几天,按照工作要求,他下沉社区了,家里都只有我和孩子在。

有时候,作为父母,总是感觉会干扰孩子学习,或者怕孩子学习不专心,顾虑和担忧太多,其实这完全不必要,能托得起孩子心力的父母,才配得上独立优秀的孩子。

陪伴,并不是干巴巴的询问作业做完了没有?也不是毫无温度且例行公事一般地催着孩子去做作业,看到孩子拿手机就心急,然后硬撑着说,要少玩手机啊,你看你都快考试了,还是加把劲吧,这次可以前进几名?

我总觉得陪伴,应该是一种相互之间,都非常喜欢的,彼此轻松地,高质量的一次交流,比如,虽然孩子自己可以背历史,但是我可以感觉到,他想让我给他抽背,是因为喜欢这种感觉,和妈妈一起像小时候一样,我靠在床头,拿着他的资料,他站在床上,头快顶到屋顶了,边说出答案边从这头踱步到那头,这种感觉简直美极了。

龙应台先生曾说过,这一生,我们可能唯一能给予的,就是陪伴。而我将这句话改为,给予孩子让他轻松愉悦的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

我们能教会孩子的,就是让他自己慢慢去体会独处时的孤独,同时更要学会与人相处时的陪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