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生活智慧—礼治优于法治
相关推荐
-
鄢一龙:“公天下”之治 --中国传统善治观及其当代意义 4 德主刑辅礼法合治
五.德主刑辅,礼法合治 "公天下"之治的第四条准则是"德主刑辅,礼法合治".治理本末次序是导之以德.约之以礼.齐之以政.裁之以法.德礼为治本,而政法为治道之末 ...
-
【读论语】为政第三章 好德尚礼
今天学习论语<为政>篇的第三章.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里又是孔子的一句话.再次表明了孔子"以德治国.以 ...
-
| 顺应天时地利、善恶报应,是迷信吗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顺应天时地利即善恶报应这是迷信吗"?答案很简单,这不是迷信,而是合理的愿望.那么古代中国如何回应这样的愿望?我们这一集要谈以下三 ...
-
荀子的“礼治”到底是什么?
荀子是中国的第一位专业的礼学大师,他主张"礼治"或"以礼治国".历史地看,荀子的"礼治"思想是继承孔子而来,而孔子又是从上古三代总结而来.周 ...
-
论语:道之以政(2—3)
孔子反复强调政德,认为政令.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而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高明,既能使人守规矩,又能令人知羞耻.孔子列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德治的重要性. ...
-
论语的生活智慧—由知物而知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 今译: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我,要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引述:多多认识别人.把别人当做镜子,以便反过来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知人与被知,孔子认为前者比 ...
-
论语的生活智慧—学思并重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ai).」 今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而不加以思索,将迷惘无所得;只靠思索而不学习,将危疑不安.」 引述:论语一开头,便指出学而时习之.表示孔子十分重视学 ...
-
论语的生活智慧—礼不越份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今译:鲁国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家祭后撤除祭品,也歌唱雍诗.孔子说:「雍诗说:『助祭的都是诺候,关子的仪容庄严肃静.』这两句 ...
-
解读《论语》:第一篇16句经典,生活智慧,全含其中
解读《论语》:第一篇16句经典,生活智慧,全含其中
-
12个汉字拆开看,大有深意,满满的都是老年生活智慧!
汉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它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 看看这12个汉字,不仅道尽人生真谛,也道尽了老年生活的真谛! 1.道 "首"即是头.偏旁&qu ...
-
左宗棠的生活智慧:自嘲对己身,抠门待后人
左宗棠一生家庭.事业 "双成功",不说晚清无人能匹,即使放进中国历史,也鹤立鸡群.他到底有什么独门秘术? 自嘲对己身 左宗棠是一个智性的人,同时是一个反省能力很强的人.老子说:&q ...
-
《论语》经典智慧,只读一遍,就受益不尽!
什么书能让你哪怕一生只读这一本,也可以受益终生? 答案肯定是<论语>. <论语>被誉为万世之书,天下之学,经典中的经典. 自古以来,它被诸多名家推崇: 教育家钱穆认为:< ...
-
三位母亲的生活智慧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女人滋养几代人,我总在想,这样的好女人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呢?我身边就有几位绝对称得上"好女人"的母亲,她们除了都很勤劳善良,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自己生活 ...
-
15个生活智慧金句,做真实的自己,治愈世界
15个生活智慧金句,做真实的自己,治愈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