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98)
相关推荐
-
伤寒论中“泻心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组: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方用: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附子泻心汤 方组: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二枚炮 去皮 破 另煎取汁 方用:心下痞而恶寒汗出阳不固表者 生姜泻心 ...
-
泻心汤
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1]. 生姜4两(切),甘草3两(炙),人参3两,干姜1两,黄芩3两,半夏半升(洗),黄连1两,大枣12枚(擘). ...
-
白发伤寒论|第三十五讲(155.156.157.158)
第三十五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就两味,大黄,黄连.附子泻心汤有四味药, ...
-
经方:甘草泻心汤(心下痞,下利无肠鸣)
甘草泻心汤 [原文]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医林高人的伤寒经方语录(下)】
接上文: 41.附子回阳治阳虚不免片面,附子是能亢进机能的药,哪个机能沉衰都好用,所以小便失禁可用,心衰也可用.单说附子回阳不全面,因为机能沉衰都见于阴证.汗出用附子是因皮肤失其收摄既脱汗,虚的厉害,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十二)
方名: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旋覆代赭汤 方歌 大黄黄连泻心浸,附子煮汁大连芩. 甘草芩连干半枣,半夏同上更加参. 生姜泻心生姜入,覆赭姜枣半甘参. 方剂 大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