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在体制内干活,真的是一件不容易...
东汉时期,在体制内干活,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尚书右丞司马防,这天终于憋不住气了,挥手打掉桌上的文件,冲着上司吼:看着办!看着办!我可办得了!
汉朝讲究威仪,大声喧哗就是失礼。尚书大人梁鹄看着发飙的下属,停下了练字的笔,让其他职员都退下。
司马防意识到自己失了态,忙请罪:是属下孟浪了!其实......大人......我实在......实在是无能为力呀,我办不下这些差事了。
梁鹄面无表情地问:那怎么办呢?
司马防:请尚书大人您给个示下,应该怎么办?
梁鹄: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得写好这些字。
司马防此时都吐血了,这位上司呀,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但却因写了一手好字,深受众人好评,就连皇上都赏识,以致公卿以下大臣都来求字,他也反向的结交了不少贵人,是个轻易得罪不起的人。
梁鹄每天到职场,把公文书往桌案上一放,丢下一句:你们看着办吧!转身找了个清静的地方练字去了。
这可为难了一干职员,特别是司马防,他有心不甘,又没地可去,想弹劾梁鹄,却又告不动。夹心饼干的他,除了憋气,啥也做不了。
这次他感觉真要上刀山下火海了,可梁鹄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真的把他气死了。
他调整了呼吸,冷静地跟梁鹄说:大人!您既然不知如何办理,为何还不想想办法,干点正经事儿呢?
梁鹄用不大的声音斩钉截铁地说:这就是正经事儿!司马老弟,你以为我就办得了这些公务吗?
司马防被这口气吓住了,低着头竖着耳朵听。
梁鹄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说:实话告诉你,这些差事就算是周公在世、管仲复生也办不下来!天底下的事本来就没有人人都满意的道理,况且现今朝廷风气不正党羽繁杂,根本就理不清头绪!
司马防有些泄气: 那咱们......
梁鹄抖一抖双袖,往背后一搭:所以我才叫你随便办呀!
司马防还是不放心:可是这么处置能交差吗?
梁鹄却不急不慢:甭担心!你一个四百石的小小尚书右丞,谁还能和你过不去呀?他们才不拿金碗碰你这瓦罐子呢!他们就是有怨气也得冲我发、有箭也得往我身上射呀!
说到这儿梁鹄摸了摸额头,长叹了一口气,玩世不恭的神情霎时间无影无踪:所以我只有把公事交给你,我好有时间给这些大人物写字,尽量叫他们高兴。这样东边有人放冷箭,咱到西边找人保咱,等西边翻了船咱再到东边躲避。人事安排有人失望,总得有人高兴吧!咱们就和他们来回周旋,无论如何双脚不踏空也就成了!
司马防听了这些发自肺腑的话真是如梦初醒,他突然意识到梁鹄大智如愚,其实比自己想象的高明得多。
梁鹄看着脸色稍有变好的下属,意味深长地说:司马老弟!你也干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参透这点子道理呢?你人品不错,勇于任事,又不轻易多言,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其实你不用多想,只管随你的心情去做,有了麻烦有我去顶,咱们就这么一里一外,两年下来我保你当个京兆尹,早早离开这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鬼地方!
话音结束,司马防一脸惭愧地俯下身去捡满地的公文,说:没想到大人有这么多苦衷,属下误解您了。
梁鹄抹了把脸,显得格外疲劳:老弟见外啦!不瞒你说,有时候我都想把这些字都撕了、烧了......可是不行呀!要不是还能写点子好字,像我这样没根基没门户的,早被贬出京师了!如今这世道,有什么办法呢?
司马防沉默地点点头,心里极度认同。
梁鹄提起毛笔:老弟啊!别耽误工夫啦!咱们都是挂上车的牲口,只要身在宦海,一刻也不能歇呀!
司马防听着他这个比喻笑了,应了声:诺......
这个情节整理自《卑鄙的圣人》,还蛮值得反复读的。
最令我动容的地方,是它跟一位职场大伽讲的一句很相配,特别能走进人心。这句话是: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在职场中,老板和下属的关系其实是一种江湖关系。老板有老板的布局,下属有下属的算盘,在江湖规则下,彼此不触碰底线,保持动态平衡才是王道。
这段情节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展示。梁鹄表面上看是“在其位不谋其职”,就连下属都看不过去了,但只有他知道,东汉那时的体制究竟是怎么回事,练得一手好字,并不见得他是有多喜欢,而这是谋生的一个敲门砖。
下属司马防的工作,他也看在眼里,并不是有意为难,只是有些事,他必须要找个人来分担,而司马防就是最好的人选。但他也不会无止境的消耗司马防,而是在等待机会帮着解脱。
司马防在不知道上司梁鹄背后苦衷时,是有情绪的,但是推心置腹之后,才明白是自己格局不够。
好在,他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大家把话说开了,彼此配合,彼此成就,这就是最好的职场关系。
每个人都想遇到一个好领导,但这个“好”每个人的界定又不一样。有人说,家人般的感觉才是好,而有人说狼性的文化能让人成长。而我觉得,能赚到钱,积累到经验,编织出人脉的结果才是最好的。你觉得呢?
#博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