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散文天地·杨潇、余瀛作品||总第450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联盟网站

中国唯美诗歌网与美洲文化艺术之声

www.ap0001.com

本期作者:杨潇、余瀛。(排名不分先后)

老师·父母·惜字亭
文/杨潇(江西)

在我的印象里,父母为数不多的朋友当中多半是老师,而且有些后来大都还竟然成为了至亲并且延沿至今,甚至连称呼都一直未曾变过,如曾经在我们栋头村小执教过的庄伟仁姑父、李国海叔叔、黄赤峰哥哥……

记得那时,每当开年时分,新学期到来之际,父母就会拿出过年时特地留存的几道家乡腊味,满满地蒸上几大碗,然后邀请我们村小的老师们聚一聚,不管是新调来的还是历任的都一并请上。一任接一任,那些年,父母都会热情地迎来送往。

一直以来,母亲有喜欢养些鸭鹅的习惯,待到鸭鹅养肥时,父母就会毫不吝啬地宰一只,邀上老师们一起分享分享,顺便聊聊孩子们的学习状况。

那时,我们读书的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自然不是很好,村小的老师对我们也是关照了不少。虽然当时的学费一学期大概就是几块钱,但父母有时还是捉襟见肘。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我们哪个会因此而辍学,于是就会想方设法,不是帮我们借交学费就是申请尽量延缓交费时间。

读一年级那年,二胡拉得很好听的阮必春老师担任我们班的语文课,好几次见我的铅笔本子什么的用完了,第二天一上课他就悄悄地把这些学习用品放在我的课桌上,让我甚是感动。如今阮老虽早已仙逝,但我对他依旧心怀感恩。

有一年冬天似乎特别冷,姑父庄伟仁校长见我们穿着单薄,就从家中捎来大包小包半新的衣物给我们补充。要知道,之前过冬,我们一般是只靠套两条单裤来应付,但那一年,我终于穿上了羡慕已久的灯芯绒裤。

说实在话,那个时候,其实他们也并不宽裕,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几十块钱,况且还要养一家老小。

忆起他们,至今我依然温暖如初。

四年的村小时光,她是我最温馨的乐园。虽然我家离村小只有几步之遥,但我经常用瓷缸盛饭到学校里去吃,跟着带饭在校用餐的同学打成一片,哪怕是挑点霉豆腐下饭,也似乎觉得在学校里吃的饭就是甜香。现在想来,这也或许是童年成长里程中不可或缺的快乐了。

我曾疑惑,父母怎么跟老师这么投缘?!或许是为了找回自己曾经的失落?或许生性就是对文化人的尊敬?后来我才领会,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父母热情大方的性格和知恩图报的心胸,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能有着较好的“师门师皈”。也许这就是身为农村父母一种最朴实、最初始的心愿罢了。

我父亲是个接受能力很强的实在人,他小时候只是在我们本村的一个尊为绅爷的前辈那儿读了段时间的私塾,但即便如此,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他,算盘打得却也是“叭叭”响,当时在我们村可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据说后来还带出了好几个打算盘的徒弟。由于有这个出众的技能,再加上老实憨厚,我父亲因此在村里担任了几十年的会计。

后来我二哥岚涛先生毕业之后参加了工作,供职于金融机构服务银行系统。或许这也是了却了父亲的一份心愿。

其实,父亲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只是不善言词。听母亲说,父亲在六十年代,还曾偷偷和村里几个年龄相仿的同伴,跑到吉安市内的一家国营工厂上过几个月的班,因当时生产队田地多、劳力少的原由,最终无奈又被村里找来的人召回务农了。

假想,如果时光能倒流,或许父亲的昨日又将是另外一种描述。

母亲也是一个地地道道、善良而又充满智慧的农家女,她从小随父亲童养媳出身,虽然从未进过书院门,但她却懂得不少民间医术,偏方的得来则全靠自己平时用心地听和记。

母亲现已是八十余高龄,但在我的记忆中,之前经常会有人请她帮忙看些小毛小病什么的,每次她都是一丝不苟、尽其所能地为他人排忧解难,而从不收取人家半毛钱费用。

母亲虽然没上过学,她却多少识些字,在当时来讲也算是个难得的进步青年。因为这点,现在她还会经常唠起,她说由于那时好学上进,村里的大队干部执意要求她入党并担任妇女主任,但因那时家庭负担重,大队又经常要开会,家里没几个人赚工分,于是婉言拒绝了。

一念之差,当年的遗憾如今已深深地刻在了母亲的额头。好在我和二哥现都已是党员,这让年迈的母亲又宽慰了许多。

母亲历来就注重子女教育,哪怕是在家里没油下锅的年代,她也会时常蓄几个鸡蛋、挑担蔬菜赶到集市上去给儿女们换回些学习费用,自己宁愿累点苦点,也总不把我们的学业耽搁;甚至我最不爱读书的大哥,在他走上社会之后,母亲为了让他掌握一技之长,还特意请来师傅教他习武,虽最终半途而废,不甘心的她却又让他去学篾匠和泥匠……

父母对儿女教育的重视,也映射了我们村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惜文求知的优良传统,要不矗立在村西石拱桥旁,与村小隔路相伴的那座惜字亭怎么会保存得那么完好?

小时候我对家乡的惜字亭并不是很了解,误以为它是什么神仙阁楼,每当放牛归来经过此处,总会远远避让,生怕自己会无意冒犯,打心里对它有着一种莫名的敬畏。

后来听村里年长者讲,这座惜字亭是早年我们村读书的大户人家乐捐修建的。

据我二哥介绍:修建惜字亭是因在先前能读书识字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人们对有文字的纸张充满敬意,不用了的字纸须送往惜字亭内火化,旨在教化子孙后代,勤学苦读;又或是万物皆有灵,有字的纸则更具灵性,不得随意毁弃,必须以火将之送上天界,便有了焚烧字纸的惜字亭的设置,成为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生活中最淳厚亲切的表现。

如今,虽时常在外,家乡的惜字亭却已是我梦中牵挂的美丽景观。

每次回乡,总会去那爿儿转转,虽萧萧竹林已不在,但仿佛依稀可见古圣先贤提篮正在虔诚焚纸烧笺……

【作者简介】杨潇,笔名:南国风、万里文峰、潇哥说事,男,汉族,江西吉水乌江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江西日报舆情新参考吉安工作站·吉安新参考客户端编辑记者、中国警察论坛宣传部采编、中国商业联合会媒购专业委员会行风监督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文艺联合会会员、吉安市武术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信泰保险吉安中支特聘星级职场导师。诗文散见《吉安晚报》《井冈文艺》《当代小说》《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南粤作家》《诗文艺》《中国草根》杂志、《新参考文摘报》《作家诗文》《中国创新文学网》等,多次获得征赛奖项,2018年入选《当代吉水人物》。

难忘儿时的放牛

文/余瀛(重庆)

儿时第一次看见水牛时,我用陌生的眼光望着它,它也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我第一次牵起那根粗粗的缰绳时,觉得特有趣、特新鲜。从此,我的童年时光便和一条牛绳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总是带着作业第一时间跑到牛圈屋看牛。此时的牛儿正在屋里打着转,“哞哞”地叫着,一双大耳朵忽闪忽闪的;一看是我,尾巴大幅度地摇摆,拉着缰绳,好像与那石磨盘(拴牛的东西)展开一次拔河比赛。当我解开绳子,拉着它向外走,牛就在后面紧贴着我后背,好像在催我赶快走。

“慌什么慌,再慌,我不走了!”我玩笑似的吼了一声。

它好像听懂我的话,瞬间就变得乖了。

我家后面有一座山,前面一条河,对面又是山……这些山山水水的地方是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那时侯,像我一般大小的农村男孩子都是放牛娃,在学校我们都相互通气的,主要就是下午放学后去哪里放牛,有哪些伙伴们,要带什么东西都要相互转告。

当一群小孩童牵着牛从各自的家出来,向赶集似的汇聚在那一条大道上,犹如井岗山会师,然后,一起向放牛的目的地竞发。一路上,有的唱着当天学的歌儿,歌声响彻山谷;有的吹着笛子,其他的跟着笛声一起唱。有时,伙伴们都要带一种乐器出来,我们还搞一个大合奏。那场面,真不压于一个学校举办的歌咏赛。在我放牛的日子里,其它的耍玩不用说,就乐器而言我就学会了好几种,比如吹笛、吹口琴、拉二胡、弹电子琴等。

当夕阳西下,牛儿的肚子鼓起来,有了些饱意,我们也准备回家了。我们就骑着各家的牛,下坡在靠后的牛屁股那骑着。上坡在靠前的牛颈部骑着,一群牛儿们走着整齐的步伐,像一个骑马的战队从崇山峻岭中走了出来,经过那弯弯曲曲的山道,正向炊烟袅袅的方向走去。

现在我的老家早已实现了机械化,牛也就早已不见了踪影,儿时的伙伴、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小河,温驯的水牛……童年生活里的一切美好事物,此刻,都在回忆的画面中苦苦追寻……但小时候放牛的那一幕仍然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知不觉间,我已长大成人,离开了养我育我的家乡,那一头头憨厚的牛儿,那些可爱的小伙伴们,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了,但在我的童年印记中永远也抹不掉,那一幕幕快乐的放牛场景,常常萦绕在我的梦境里……

【作者简介】余瀛,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小学校教师,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重庆作家协会、重庆散文学会会员。其作品散见于《小小说大世界》《江河文学》《西南作家》《微型小说月报》《云南教育》《西部散文选刊》《重庆小小说年选》《云南教育》《今日教育》《人民代表报》《南方教育时报》《小小品·牵手》《重庆政协报》《重庆法制报》《重庆日报》《精短小说》《华文作家报》《中华日报》等百余家中外报刊杂志。

滑动图标给你惊喜

……………………………………

《作家新视野》杂志社

     问:桑恒昌 祁人 大卫

唐成茂 毕福堂 夏敏
灵岩放歌 霍莹
韩舸友 张火炎 曾春根

社     长:吴光德

执行社长:山雨歇

常务社长:石江

  长:梦之雪 孟新龙 水草

顾正龙 捍士 青青 殇煜

………………………………………

《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总     编:吴光德

主     编:山雨歇

执行主编:石  江

常务主编:梦之雪

版务主编:孟新龙

诗歌主编:水   草

散文主编:青   青

小说主编:殇   煜

首席评论:顾正龙  捍  士

………………………………………

主办单位:

《作家新视野》杂志社

《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

协办单位:

山西新视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出版单位:

中华文化出版社

………………………………………

刊    号:

ISBN987—988—74355—9—7

………………………………………

《作家新视野》全国分社(陆续添加中……)

山西分社:

默尘(社长)

荆桃花(副社长)

陕西分社:

韩锋(社长)

圈圈是句号(副社长)

不忘初心(副社长)

黑龙江分社:

葛宴君(社长)

张林(副社长)

东方妮子(副社长)

辽宁分社:

孙宏文(社长)

郝殿华(副社长)

河南分社:

阳春白雪(社长)

上海分社:

艾院(社长)

广东分社:

潞清(陈建国·社长)

湖北分社:

官平(社长)

向呈武(副社长)

广西分社:

芊语初晴(社长)

江西分社:

凌凤凰(社长)

江苏分社:

左新国(社长)

甘肃分社:

虹雨(社长)

段尚林(副社长)

山东分社:

郭化刚(社长)

镜湖莲心(副社长)

袁晖(副社长)

湖南分社:

罗成(社长)

天津分社:

心开(社长)

贵州分社:

管庆江(社长)

内蒙古分社:

王朝环(社长)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450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目前已有32000人在线关注《作家新视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