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 杏花疏影里的笛声

(0)

相关推荐

  • 历时七天,跨越2000多公里,我们与吴校长一起重走西迁路!

    2017年8月3日至8月9日,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先后在罗建红副校长.郑强副书记的陪同下带领浙大师生代表.校友代表一行20余人从杭州出发,沿着江西泰和.广西宜州.贵州湄潭的路线,重走文军长征路,重温浙大 ...

  • 【万辉华专栏】张荫麟之死

    张荫麟之死 作者:万辉华 浙江大学西迁到贵州遵义后,史地系教授张荫麟的大名常见诸于时任校长竺可桢的日记上,从他于1941年开始吐血,到1942年10月24日去世,大抵一年多的时间,才37岁,可谓英年早 ...

  • 浙大西迁,烽火岁月的“文人长征”

    X 浙大西迁,烽火岁月的"文军长征" 洛钊 救亡路上,红军长征与高校长征堪称并蒂莲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松沪抗战'失利,民国政府西迁陪都重庆,日军侵略 ...

  • 复旦校长,浙大情怀

    复旦校长,浙大情怀 智效民 复旦校长苏步青的教学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1年留学回国到1951年"三反"运动之前,他主动选择了浙江大学.在此期间虽然经历了八年 ...

  • 竺可桢:开气象学之始,传国士之风! 从浙大校长到“浙大保姆”

    竺可桢:开气象学之始,传国士之风! 从浙大校长到“浙大保姆”

  • 校长竺可桢

    来源:<同舟共进>2008年第10期 1936年到1949年,竺可桢做了13年浙江大学校长,其中8年在流亡途中,还有半年出国,实际在杭州的时间不超过4年,但杭州永远留在了他的生命中. 上任 ...

  • 浙大西迁亲历者千里重访故地,浙大与泰和的情缘竟是这样深!

    2018年 99岁高龄的浙大校友王灵芳 不远千里来到泰和 她究竟为何事? 请听小编为您娓娓道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浙江大学为免遭日军涂炭,保存学校,保存人才,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举校西迁,从193 ...

  • 何述强 | “国立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办学

    浙江大学宜山本部旧址大门 "国立浙江大学"西迁宜州办学 在宜州,人们常常津津乐道"浙江大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所远在西湖边的大学与桂西北宜州有什么关联呢? ...

  • 竺可桢

    4.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 ...

  • 竺可桢 |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前 言 一 . 考 古时期 约公元 前 3 0 0 一1 1 0  年 二 . 物候时期 公元 前 1 1 0 0 一公元 1 40 0 年 三 . 方志时期 公元 14 0 0一1 9 0 年 四 ...

  • 抗战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 老校长竺可桢领军 英才辈出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战火迅速蔓延到江南富庶之地浙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被迫走上了西迁办学之路,历经两年多时间,最后落脚在贵州遵义湄潭. 1944年10月,英国著名学者.世界著名科学家 ...

  • 竺可桢与浙大西迁

    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打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火很快烧到了杭州.偌大的一片国土,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心急如焚. 浙大师生迁徙途中 为了保存文化的薪火,保存读书的种 ...

  • 抗战期间竺可桢主持浙大的一个侧面

    2018-03-18 15:16:44   来源:浙江大学校史网 作者:陈红民 段智峰 摘要:1938年初,浙江省政府停发浙大每月一万元的补助费,竺可桢请求由教育部直接拨发,并致函好友朱家骅,请其出面 ...

  • 湖南又火了?发现新矿物“竺可桢”石,外媒:离诺贝尔奖不远了

    中国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成绩的取得和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中国如今在科技以及教育等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成果 ...

  • 做人的格局,许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格局:竺可桢

    做人的格局,许多时候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格局:竺可桢

  • 竺可桢:地理对于人生之影响

    (1922年5月6日) 竺可桢 上星期六(四月二十九日)任叔永先生讲<科学与近世文化>里面说:"科学最显著的功用,在能制裁天然,制裁天然的第一难问题,却是距离(Dist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