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之十:李催郭汜乱长安
相关推荐
-
王允无谋,让汉朝错过了董卓死后恢复秩序的机会
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起家是随着并州刺史丁原,丁原主簿,驻扎在河内.丁原对他就非常信任.汉灵帝驾崩后,丁原率兵到洛阳,和何进一起策划诛杀十常侍的事.吕布跟着丁原一起到了洛阳,丁原被何进拜为执金吾,吕布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四)
尽管省略了许多情节,想努力写得简单一点,但还是无法在一期内大致写完长安发生的事情,而要从全局了解当时的形势和后期的发展,不知道这些事情又不行,只能继续写,争取早点结束,回到袁绍身上. (紧接上期) 成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李傕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李傕(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起汉末乱世的大魔王董卓,他的罪行罄竹难书.如果不是王允吕布刺杀成功,不知董卓还会祸乱到何种地步.董卓的突然死亡使他的部下们群龙无首四散奔逃,大汉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李傕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李傕(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李傕重大事件之五--贾诩献策,进军长安 在许多朋友的印象中,董卓死后,如果不是贾诩为图自保而献计攻取长安,李傕.郭汜就将各自逃命而去,凉州军将就此 ...
-
长安之战:吕布不敌李傕、郭汜,被迫弃城出逃!
纵观吕布一生,整体战绩是胜多负少,而长安之战便是其所经历的一场败仗.所谓长安之战,是指在长安爆发的一场军事战役,交战双方为吕布和李傕.郭汜等. 长安之战发生的背景,其实主要与董卓之死有关.汉献帝初平三 ...
-
简述唐史:历经4年李怀光之乱被平定,唐德宗调整藩镇政策
关键词:建中之乱.燕八八改姓李氏 前因:建中之乱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唐德宗本想削藩,但藩镇反叛,为乱多年. ▲李宝臣剧照 后果 燕八八改姓李氏:785年,李怀光之乱平定后,朝廷命李怀光外 ...
-
《史说三国》之十七:李榷郭汜狗咬狗
董卓刚死时,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治理的地方,即陕西中部地区)的居民尚有几十万.李榷.郭汜等放纵士兵烧杀抢劫,加上饥災,两年之间,人相食,差不多死尽了.李榷.郭汜.樊稠互相夸功争权,几次 ...
-
锤乃百兵之猛史上用锤十大猛将裴元庆第3,第1李元霸都忌惮
古代冷兵器的谱系中,锤子是最凶猛的兵器之一,它是一件极为特别的兵器,通常来说,有带柄锤子和铁链的锤子两种大类.而且它的杀伤力极强,在作战方面也起着如虎添翼的作用.它在杀伤力和战斗力方面仍然非常重要.除 ...
-
《史说三国》之十二:刘玄德义领徐州
徐州刺史陶谦,字恭祖,丹阳人.朝廷因黄巾乱徐州,任用他为刺史.他到任后,将黄巾打退,使全州平定下来.被任命为徐州牧(州牧统管军政,实际上是割据一方:刺史只管行政和监督),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当时,徐 ...
-
《史说三国》之十四:公孙瓒杀害刘虞
刘虞yú,字伯安,东海郯县(故址现山东郯城)人,汉室宗亲,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年任幽州牧(幽州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辖郡.国十一,治所蓟城(北京广安门附近). 先前,幽州外 ...
-
《史说三国》之十五:吕布兵败投刘备
第十三集说到曹操在兖州只剩下三城,准备投降袁绍,在程昱yù的劝说下,又振作起来,决心收复兖州.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正月,曹操在定陶打败了吕布. 闰四月,曹操在巨野攻打吕布部将薛等.李封.吕布赶来 ...
-
《史说三国》之十六:孙伯符威震江东
当初.孙坚娶钱唐吴氏,生四男策.权.翊.匡和一个女儿.孙坚从军在外,家属留在寿春(扬州冶所,故址安徽六安市寿县寿春镇).孙策字伯符,才十多岁就开始结交名士.舒县人周瑜与孙策同岁,英武豪爽,少年早成,听 ...
-
《史说三国》之十八:汉献帝东奔洛阳
秋七月,献帝車驾出宣平门,郭汜兵数百人栏在桥上说:"这是不是天子?"李榷兵数百持大戟护住車前,就要交战.侍中刘艾大呼说:"是天子啊!''使侍中杨琦高举车帷.皇帝说:&qu ...
-
《史说三国》之十九:曹操迎献帝都许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正月,董承.张杨要奉天子回洛阳,杨奉.李乐不同意,由此诸将之间又互相攻击.皇上派人多次调解,才停下来.张杨派董承先去修缮洛阳的宫殿.太仆赵岐qí 替董承去说服刘表,派兵去洛阳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