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阅读丨画画不要老想出名,看看这些“无名氏”的大作

所谓“佚名绘画”,是指画面未署名款,且又无法确认作者真实姓名的绘画。
其所以佚名,原因相当复杂。元代以前宫廷画家的作品多不署名;文人画家中身世有着特别境遇者,亦往往不留名款;至于民间画师之作,不留名款似成惯例。
此外,在作品的流传过程中,还有人为或无意造成的各种原因,致使作者的姓名从画上消失。
有这样一群人,画作名垂千古,却不知道他们是谁,留下来的也就变成了无私无欲的“无名氏”。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佚名大作。
▲唐 佚名 唐人宫乐图卷 8.7cm× 6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人宫乐图》描绘了唐朝宫中女眷宴饮行乐的场面,画中共有十二位宫廷美人,她们环案而坐,各自吹奏畅饮,展现才艺,好不热闹。画面以巨型方桌为中心,活动内容分为品茗、奏乐和行酒令三部分。
画面中绷竹席的长方案、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还有琵琶横持,并以手持拨子的方式来弹奏等,均与晚唐的时尚相侔。
▲五代 佚名 丹枫呦鹿图 绢本设色
纵118.5厘米,横64.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经专家认证,此画属契丹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画中林木茂密,丹黄掩映,群鹿楼息其间,或立或卧,或隐与林内,或立与林际。居首者为有角雄鹿,似闻惊警,群鹿亦皆侧首注视一方。全画构图紧密,设色雅丽,但亦有别于习见没骨山水。其树法尤为别致,树冠外形鲜明,前后相互比衬,富于装饰意趣;画鹿则以写实手法,得传神之妙。
本幅无名款,有元内府“奎章”“天史”印,裱边有清初收藏家阿尔喜普等人藏印,图内押有乾隆,嘉庆诸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旧题五代人作,沿袭至今。《丹枫呦鹿图》使用的传统中国画颜料,矿物色和植物色,取之自然,至今图中的秋树依然灿烂如云霞。
▲五代 佚名 秋林群鹿图
《秋林群鹿图》主要在描写鹿群于秋林中活动的各式神情,作画的人已经不得而知,只知道曾经是属于元代皇帝的收藏。
从作品的形式风格而言,充满装饰趣味的空间陈置,用如此丰富的色彩勾填,专家推断,这件作品与邻近国家如辽国,甚至更远的中亚之间,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宋 佚名 松涧山禽图
此图绘参天的古松下,山溪蜿蜒奔流,水花飞溅,四对山鹊姿态各异,或飞呜,或回旋,或啄食与山涧和树石之上,形象生动。
《松涧山禽图》中用浓墨画松斡和松鳞,松针用墨线勾描后用石青渲染。竹叶用严谨的双钩填色法。山石则用墨线勾勒轮廓,进而用淡青色破染,使画面富有立体感。此图用笔苍劲,静中有劲,为南宋小幅花乌画中精秀之作。这幅作品曾经明黔宁王沐琳和项元汴收藏。
▲宋 佚名 文姬归汉图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汉末蔡文姬被匈奴人掳去,后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众多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素材,而且多带悲伤的情调。
《文姬归汉图》线描细柔,设色清丽,形象刻画真切感人,是南宋人物画中的优秀之作,此图为原《文姬归汉图》册页中仅存的一页。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轴 纸本设色 41.9×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子母鸡图》的生活气息非常浓郁。一只母鸡引领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漫步啄食,母鸡雪白的羽毛蓬松亮丽,眼神似乎有点紧张,我们都可以感觉得到它微颦的眉头,画家只用上眼帘稍稍遮住它眼睛的一部分,就很神奇地赋予了它母性的忧虑,与孩子们瞪圆的眼睛很不一样。
小鸡们都还有些懵懂,在妈妈的周围,一个个缩头缩脑,不敢走远的模样。虽然画的是子母鸡,但读画人欣赏到的却是母亲的眼神与子女对母亲的依恋。
▲宋 佚名 谷丰安乐图  绢本设色
纵24.1厘米 横24.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谷丰安乐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家富贵”的风格。画面构图简单,画法严谨工丽,以点概面,一颗丰硕的稻穗象征了丰收之景况。
四只情态各异、活泼欢乐的麻雀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一只高飞俯视,一只仰头啄谷,一只口衔谷粒,一只正专注拣地上的谷子,神态很是可爱。
▲宋 佚名 江天楼阁图 绢本设色
纵97.4厘米,横54.6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江天楼阁图》无款印,写江天坡石,远山楼阁,舟船人物,松枝虬劲。精致生动。可看出典型的“马夏”式构图,取一角之景,加以远山的绵延起伏,浩渺深远,意境深幽,为画面的水天一色注入了新的活力。画上钤有“苍岩”、“万几清暇”、“大雅斋”、“慈禧太后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点击图片或文字阅读书籍

黑道风云无岸的海平印人生
▲宋 佚名  桃花山鸟图  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 横2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桃花山鸟图》采用双钩填彩法,用线工整挺秀、生动流畅、柔中带刚,画家追求的不是线的形式变化,而是对质感的表达。
花瓣密集写实,鸟的羽毛细而柔,尾羽敷红色,有透明感。画面色彩雅致,鲜花轻敷淡染,一点也不矫揉造作。
▲南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 册页  绢本设色30.3×32.5cm,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盥手观花图》所绘为三仕女在宫中院落观花的情景。图左边湖石花丛,案前小方几上置古铜觚,中插牡丹三多。一仕女云鬟金饰,宫帔华裳,锦裙晓妆,正盥手并注目观赏案前之花卉。旁立侍女捧金盆,身后立侍女手持长柄宫扇。
▲南宋 佚名 荷塘鸂鵣图页 绢本设色
纵16.8cm,横21cm,故宫博物院藏
荷塘鸂鵣图页中画面烟雾迷濛,一弯清溪,两岸夹植杨柳,间以红花。溪中莲叶点点,鸂鵣戏水,其乐融融。一行白鹭破空飞向远方,蜿蜒的清溪流向画面深处。
小小的册页画中采用了深远与高远的画法,使画面意境达到了深远的效果。柳叶用攒笔点画,树干用双钩法绘出,鸂鵣以工笔刻画。设色柔和淡雅。
▲南宋 佚名 荷蟹图页 绢本设色
纵28.4cm,横28cm,故宫博物院藏
荷蟹图页中残败的荷叶枯黄斑驳,半浸于水中,一只雌蟹挥螯伏于叶上。潺潺流水中生长、飘浮着红蓼、蒲草、浮萍、水藻等,其叶片边沿均已泛黄,显示出时已临秋,荷叶的颓势与雌蟹的鲜活形成强烈的对比。
画面刻意求真,荷叶用双钩夹叶法描绘,叶之叶筋、斑纹及莛上的小刺都刻意求工,雌蟹用笔缜密严谨。此图画面意境生动,题材别出新意,为宋人写实画作的典范。
▲南宋 鹡鸰荷叶图页 绢本设色
纵26cm,横26.5cm
鹡鸰荷叶图页中荷塘里枯枝断茎,一片残败的荷叶向上斜出,翻卷的叶面,满布虫蚀的痕迹,一只鹡鸰停驻其上,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
鸟羽刻画细腻,先用色渲染,然后以极细之笔勾出,笔法生动秀逸。构图疏密有致,动静结合。
▲南宋 佚名 三羊图页 绢本设色
纵21.2cm,横20cm,故宫博物院藏
三羊图页所绘为柳荫下山羊在坡草间徘徊觅食的情景。除羊角和四蹄轮廓稍用淡墨细线勾勒外,其余部分均以“没骨法”为之,尤其是右侧两只白羊,长毛纷披,细柔蓬松,富于质感。树干用干笔皴擦,笔致沉厚。
▲宋 佚名 春溪水族图页  绢本设色
纵24.3cm,横25.5cm
春暖花开,群鱼戏藻。鲢鱼摆尾漫游,鲶鱼回身在后,鳜鱼则迎头向上,隐喻了“连年有贵”的吉祥含义。
春溪水族图页中3尾大鱼均施以工笔重彩,用笔沉稳工致,片片鱼鳞描绘得一丝不苟;而衬景的小鱼、小虾和水藻则纯用没骨法渍染,将鱼虾的灵动和水藻的轻盈表现得恰到好处。
▲元 佚名 东山丝竹图 绢本设色
纵188.5cm,横103.3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呈现了东晋谢安东山丝竹故事。图绘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云雾缭绕,溪流蜿蜒山间。下部绘庭院一座,华屋数楹,院中仕女多抱管弦乐器,院外主人正携仆恭迎远来的贵宾们。
《东山丝竹图》表现了谢安迎客于东山、丝竹管弦高奏的情节,动态鲜明,仿佛有丝丝乐声流溢而出。而山水佳景清逸幽雅,衬托出主人高逸的情怀。图中人物刻画细腻,画法近于元末盛懋一路,具体作者不得而知。
▲元 佚名 农村嫁女图卷(局部) 绢本 淡设色
纵22.5cm,横131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名《瘤女图》,后更名为《农村嫁女图》。全卷绘大小人物37人,分布疏密得当,自然形成四个段落,各段又有相对突出的重点人物的描写。
从画面表现的内容看,画的是否农村嫁女场面还有待商榷,图中吃奶的婴儿和扛于肩上的小童似与婚嫁主题不太相符,且骑牛女子似亦非新娘形象。推测此图所表现的可能是一民女回乡省亲的场面,具体内容尚有待进一步考察。
(长图来袭,请将手机横放欣赏)
▲宋 佚名 搜山图卷  绢本 设色
53.3x53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搜山图》卷也称《二郎神搜山图》,是宋元以来画家的热门题材。
《搜山图》的记载,最早见于刘通醇《圣朝名画评·高益传》。高益系契丹占领下的涿郡人,绘《鬼神搜山图》,由近戚孙四皓转献给宋神宗,得赏识。以后明、清两代,不断有传本出现。
故宫博物院所藏《搜山图》卷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迹。人物用工笔重彩,衣纹用铁线描,刚劲有力,形象刻画生动传神,非凡手可及。山林树木皴法豪纵,近乎南宋刘松年的风格。与同一题材的各种不同本子比较,此卷是个残本,其中缺少主神即二郎神部分,但是其绘画技巧却高出其它各本。
更多无名氏画作欣赏:
▲宋 佚名 高士会棋图页
▲宋 佚名 红梅孔雀图 绢本设色
纵24.4cm,横31.6cm  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 貍奴
▲宋 佚名 卖浆图页
▲宋 佚名 枇杷山鸟图页 绢本设色
纵26.9cm,横27.2cm
▲宋 佚名 扑枣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 沙汀烟树图
▲宋 佚名 携琴访友图
▲宋 佚名 写生草虫图页 绢本 设色
纵25.9cm,横26.9cm
▲宋 佚名 杏花鹦鹉图页
▲宋 佚名 雪蓧寒雏图
▲南宋 佚名 憩寂图册页  绢本墨笔
纵22.8厘米 横23.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0)

相关推荐

  • 宋-佚名《古画册页》

    南宋 佚名 寒塘凫侣图页 绢本,设色,纵16.6cm,横20.8cm 南宋 佚名 荷塘鸂鵣图页 绢本,设色,纵16.8cm,横21cm.收藏:故宫博物院 南宋 佚名 蓼龟图页 绢本,设色,纵28.4c ...

  • 清晨阅读丨国画这样构图,想画丑都很难!

    欢迎阅读书画联盟内容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 ...

  • 清晨阅读丨记住这六字,你就能画好一幅画!

    文|陈子庄 画之六字决 丨陋丨:陋者朴拙.如戏剧中之黑头.演戏不能一台子都是小生小旦,须有花脸映衬,丑中亦有美. 丨透丨:透者透脱,不迫塞. 丨瘦丨:不臃肿.书法亦讲瘦硬通神. 丨厚丨:厚者浑. ▼点 ...

  • 清晨阅读丨苏东天:谈潘天寿花鸟画的布置

    布置(或构图),这是国画创作传达阶段中的重要一环,即由"胸中之竹"变为"手中之竹"的重要一步.马蒂斯说:"所谓构图,就是把画家要用来表现情感的各种因素 ...

  • 清晨阅读丨董源不仅是一个最重要的艺术典范!

    "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 文/尹吉男 ---- 董源不一定是我们今天理解五代或北宋初期绘画史的重要因素,但他却是理解元代以后绘画史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对晚明清初的绘画史而言,董源不仅是 ...

  • 清晨阅读丨吕大卫清供博古画40图 清新优雅

    吕大卫:加拿大籍.1959年出生于上海,擅长工笔山水.人物.花鸟及鱼虫走兽,对唐.宋.元传统有深刻研究,多年来,在南北美,欧洲诸国及台湾省作数次巡回...... 吕大卫先生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由张大千等 ...

  • 清晨阅读丨谁是中国画的“老师”

    欢迎阅读"书画联盟"文章记得关注我们喔论画,说得千千百百,好画的通则,无非是得画理.得画趣.▌先论"理""趣"评价山水画就有"宋人 ...

  • 清晨阅读丨徐渭:写意的四大主张

    欢迎阅读书画联盟内容 记得关注我们噢 本文作者:崔梦琳 提起徐渭,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杂剧<四声猿>,它被人称为"天地间的一种奇绝文字".而他也开创了明代大写意花鸟画的先 ...

  • 清晨阅读丨仇英:一个职业画家的自我修养

    作为"吴门四家"里的"另类",仇英是以文人所敬而远之的"工笔人物"收获盛名的:他几乎没有书法作品留下,没有诗词歌赋留下,也没有什么八卦供人津 ...

  • 清晨阅读丨国画的基本知识,书画人不可不知!

    作者:吕长河 编辑:雪狼异族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