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柳春色》的创作

作者:张亚飞
创作前的刺柏正反两面树相。该桩材根基硕大,主干缺少变化,应是一泛泛之材。
对树冠、树干进行细致清理后的效果图,可见树干的过渡尚不到位,若作常规大树造型,枝条辱弱,无法表现老树逐节过渡的力度感与层次。
经进步清理、雕刻后的基部舍利效果图,展现的是古树历劫而生的气势根基十分苍老。
根基苍老古拙,树冠又枝条孱弱无力,树桩本身的矛盾启发创作者创新的思路,决定作垂枝式造型,并对树冠进行初步蟠扎。垂柳天生的枝条辱弱的特性掩盖了桩材的不足,充分展示了枝条孱弱无力,弱柳扶风的特点,因材施艺得到很好的诠释。
完成创作后的反面树相,也颇具观赏之姿。
创作完成后的正面效果图,高110cm。似阳春三月, ,树冠部如弱柳扶风展示柔弱之美树基部又展示着古树历劫难而不朽的风骨,对比十分强烈,题名《古柳春色》,正好融合了柔弱与坚强,本不协调的基因得到完美的统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