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这只是瑞典人的日常

Recycle

垃圾分类

不到一个世纪以前,大部分靠种地、捕鱼起家的老北欧,即便搬到了城里,生活习惯还是乡下那一套,说出来令人惊讶的是如今全世界最美丽优雅的瑞典女性,当年习惯穿粗布蓬蓬裙的时代,也曾经有当街小便的“光辉历史”。如果你来瑞典旅游,去瑞典的老城区走一走,就会发现很多百年历史的老房门窗一半都淹没在土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曾经的“垃圾围城”几乎侵吞了民宅。那些没过门窗的地面,下面全是被填平的垃圾。瑞典当年的垃圾胡乱丢放程度,和我们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拯救家园”,势在必行!瑞典政府痛下决心,软硬兼施,通过一代代的努力,终于使我们看见了如今天堂般北欧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凡事以人为本,软的一面,制定出措施,明文规定出垃圾分类的标准,并将之化为行动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所以你会看到在幼儿园或者小学课外活动知识训练里,除了教孩子们分辨毒蘑菇,老师还有义务教会孩子们正确认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及如何分类等常识。所以在长期的垃圾处理技术不断完善中,瑞典为此制定了严格的3R垃圾管理政策,所谓3R,即避免制造过多垃圾(Reduce)、加强重复利用(Reuse)、分类再生循环利用(Recycle)。

20世纪尤其90年代后期,瑞典的垃圾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噁英控制技术达到了欧盟认可的安全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与污染防控技术日益趋于成熟,Waste-to-Energy(废物变能源)成为一项前景可观的环保技术。此时3R变成了4R,即再进行能源回收利用(Recover)。

配置高规格垃圾处理设施是一个大财力的投资,比如高效节能的垃圾焚烧炉。说起高效节能的瑞典垃圾处理技术,虽说昂贵的尾气处理装置大型焚烧炉等垃圾处理系统是很多人觉得望而却步的原因,其实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样的投入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极其物有所值的。通过垃圾循环处理系统,源源不断产生的生活垃圾中,36%得到循环利用,14%再生成化肥,49%则被焚烧发电。只要一代代老去的人们依然可以在浓荫下听鸟儿欢唱、一代代孩子们依然可以在路边草丛寻觅到浆果干净无污染一口吞下,这些就值得投资!

如今通过一代代的治理,使得瑞典环境一流!在瑞典,由于近几十年来治理垃圾出色,人们的环保意识严谨,当欧洲国家非再生生活垃圾平均达38%的时候,瑞典只有1%。由于用于焚烧取暖的垃圾紧缺,以至于瑞典不得不与其他国家达成垃圾输入协议,开始“进口垃圾”。

瑞典与中国洽谈的合作,其中瑞典最令人关注的一个合作交流项目,便是环保节能可持续能源类洽谈。科学有效的垃圾处理系统 不但净化了空气,也使那些垃圾进入再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国家和人们的生活成本。在这方面,一直嗅觉敏锐的宜家家具,率先推出最新款纸质家具,所用的材料就是废旧报纸打浆技术及硬度处理后,打造成简约、美观、时尚的躺椅或咖啡桌,一跃成为时尚新宠。

瑞典几乎没有露天堆放垃圾招苍蝇招虫子的垃圾堆,与细致严格的垃圾分类相匹配的则是统一、标准化的垃圾箱设计及简洁明了的分类标志。每个小区至少有三到四个垃圾箱,分别回收食物垃圾、生活垃圾、纸张等。这些设计与标志全国统一,到哪里都不会丢错。

斯德哥尔摩街头的太阳能发电垃圾桶,还配有Wifi

在瑞典,食物垃圾牛皮纸袋的标志是一个吃剩的苹果核,并在纸袋背面逐条列出哪些食物垃圾是可以放进此袋的。丢放生活垃圾的垃圾大桶都在地下室或小区内的垃圾房里。生活垃圾里包括食物垃圾和卫生纸、牛奶纸盒、小食品包装袋等其他垃圾,这些垃圾可以就近丢放在生活小区里地下室或露天垃圾箱中,像小房子一样,都是密闭的。小区维护人员每天会按时开车收垃圾房里的垃圾。

至于罐头瓶、酒瓶等玻璃类和纸箱、纸板等硬纸张类,以及报纸、杂志等软纸张类、金属罐头类等,该清洗的清洗干净,攒一段时间集中拎到较远地方的垃圾处理总站分门别类扔掉。有害垃圾诸如过期药品、电池等,需要专门处理。有的垃圾处理站设有电池回收箱,可以直接投放。如若不然,则需登录垃圾处理网站进行询问处理。

瑞典没有废品收购站,但是很多靠捡瓶子为生的人却靠此竟可以维持生计,因为在各大小超市设有可乐瓶或矿泉水瓶等的回收机器。根据瓶的大小,材质不一,一克朗两克朗不等,丢进去就会变成可兑换的票。因此一到夏天烧烤季,大大小小的草坪上到处都是背着蛇皮口袋捡瓶子的中东或亚太面孔。可别小看这一项收入,即便是在很多当地瑞典人的家庭里,这也是决定孩子们荷包丰俭的重要项目,买个糖果或者心爱的玩具什么的,此项收入可比给爸爸妈妈剪草坪轻松多。所以饮料喝完,大家都乐于看看瓶身上是否印有可循环利用的标志和钱数。

瑞典深入生活的垃圾分类习惯,其核心便是积极、不懈地长期推广与普及。说垃圾分类是瑞典孩童早教的一部分,一点儿也不为过。几乎每个瑞典人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经常被妈妈或爸爸推在婴儿车里,去小区附近的垃圾集中处理站分门别类地扔垃圾。等到有动手能力可以自己吃饭的时候,妈妈爸爸就会教他什么样的垃圾丢在什么样的袋子里,最好不要丢错——否则小胖手还得伸进食物垃圾、牛皮纸袋里将丢错的塑料薄膜捡出来。

长年累月的教导,于是再忘性大的孩子也不会忘了什么垃圾该扔哪儿。同时,双管齐下的是学校里的教育。妈妈爸爸教会你不要乱扔垃圾,学校里则进行垃圾深埋实验,形而上地告诉你为什么不可以乱扔垃圾。理论联系实际,北欧人个个都成了垃圾分类的高手。垃圾分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假设若不这么做,那简直像厨房里杀活鸡一样让他们不能接受。

瑞典的环境优美,实在与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箱密切相关。垃圾箱一般都设在车站、沿街、店铺附近。人流量大的火车站、市中心等垃圾桶更是十步一个。有的国家以大桶的不同颜色代表分类垃圾的丢弃,比如美国纽约纸类垃圾放在蓝色桶中、玻璃类则放在绿色桶中。而在瑞典,都是以图例标识分类垃圾,即使语言不通,看图也知道应把垃圾扔在哪里。

上海迈出了中国垃圾分类的第一步,但国内媒体总是盯着美国、日本等的垃圾分类模式,其实,瑞典的垃圾分类模式最适合中国,我们在垃圾分类回收也借鉴了瑞典很多经验和技术,而很多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而瑞典政府积极推动瑞中环保、清洁技术的合作,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大抵如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