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崇明||【散文】边关冷月

     边关冷月
           
             文/赫崇明

道路依旧那般狭窄,房屋依然那般老旧,唯老树发些新芽,生出些新意。

人们依样的渡着方步,把小城人闲散的时光消磨在青石板路上。

风一般的飘过来一群光艳的女孩,新潮的天使给小城的街巷增添了一道靓丽,告诉人们边关小城也和时代同步行进着。

我第一次到N城是1966年8月,正是轰轰烈烈的“文革”时期,整座小城到处洋溢着“造反有理”的革命气氛,实践着马克思的那句名言:“革命是无产者的节日”。

小城的最高建筑物——鼓楼上插满了鲜艳的旗子,有两丈多长的歌颂革命的大字条幅从楼顶一直垂挂到地面。鼓楼前的一座石碑被造反派砸去了一半,留下来的碑文残缺不全的记录着小城辉煌的历史。鼓楼高三丈有余,外观是三重三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劵十字穿心洞底座,在青砖乌瓦的老旧平房中兀立在那里,俯视芸芸众生,阅尽人间春色,确有些“鹤立鸡群”的气势。

今夜从鼓楼走过这里是寂静的,在清冷的月色中,高耸在那里,庄严而肃穆。这个见证了这座小城悠远历史的标誌性建筑,感动了地方官员,因此有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

有风吹过鼓楼,四角翘起的檐沿上挂着的铁铮,在微风中叮咚作响,犹如远古的驼铃。

于是,历史被唤醒了,四野立即涌起了山呼海啸的厮杀声,夹杂着嗖嗖的箭弩声和刀戟的撞击声还有胡马的嘶鸣声,此起彼伏,沉睡了千年的古城沸腾了......

一勾弯月斜挂在天边,清冷的月光,依然故我的照耀着小城,时钟滴答作响,此时的小城人有谁会在意这一刻的时光。

N城位于管涔山下,三面环山,北依长城,西接偏关,东接雁门关,是古三关之首冲。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战争,恐怕连历史学家也很难说清楚。历史走到了今天,野蛮的杀虐早已被埋葬在这块被战火烧焦的土地下面,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思索。

古城墙已经坍塌,偶有几段残垣孤独的站立在那里,黑黝黝的像守护边关的勇士。这种千年前的夯土结构经千年风雨至今还能保留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砖石结构的城门楼也被粉刷一新,琉璃瓦的屋顶有翘角扬起,在清冷的月光中发出乌亮的光泽。仰望城楼上的垛口和幽深的门洞这使我记起了“铁甲将军夜渡关”的古老诗句......

走出门洞,眼前是干涸的桑干河河床,河沙映着清冷的月光,一片惨白,大大小小的河石散落在河床里,远远望去像匍匐的士兵。

我想起了金沙滩古战场,想起了陈家谷——杨老令公的殉难地……忽然一曲高亢的梆子调从山间小路上传来:“两狼山一战敌酋丧胆,杨六郎镇三关固若金汤…...”浑厚、旷远的古唱腔給边关古城的月夜平添了一份苍凉。

循着清冷的月光我来到了用云白石新铺砌的城关广场,华灯初放,霓虹灯闪烁,五光十色的超大屏电视墙给小城增添了不少的现代气息。广场上投拳踢脚者有之,舞枪弄棒者有之,耍大刀亮剑者有之,习武之风在这里十分盛行。着装时髦的靓男倩女跳着现代舞,大红大绿的老头老太们在走秧歌步。在一株大树下围着一圈人在观看两个老者下象棋,将、仕、相……历史走到了今天,真刀真抢的两军对垒已成过去,人们只能在休闲的棋盘上来一场空来空去的厮杀。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也只能由说书艺人口口相传,丰富着小城人懒散的时光。

走出小城,回头向城中望去,在清冷的月光照耀下,小城万家灯火明,炊烟一时稀。今天的小城人正沉浸在祥和安宁的氛围中......

赫崇明: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城桥》《崇明岛之绿》《拾之穗》等小说、散文、译文集。

谷亮:

70后,自由职业者、主持人、教书匠、演员。无科班出身的光环,千禧之年与麦结缘,而立之年方幡然醒悟:此生应属于舞台,遂创立主持工作室。

为了传承主持和声音艺术,开始带成人学生,因成人学生时间无法满足教学的热忱,不惑之年起像带小徒弟一样带播音主持与表演班孩子,成立教书匠谷亮私塾。

【联系方式:13803773021】

(0)

相关推荐

  • 繁峙鼓楼赋

    繁峙鼓楼赋  繁峙鼓楼,巍然高耸,明代万历,始建县中.城墙古朴,盘龙伏虎,楼台雄峙,城堞坚固. 仰观,鼓楼雄姿,连接苍穹.晨钟暮鼓,东西守护.前牌"天开文运",后匾"声闻 ...

  • 靴城情怀|1988年的保定美图(1/6)……

    1988年的保定,您有何印象?那个时候,保定地市还没有合并呢. 1.晨曦中的靴城保定.屋顶的电视天线,成了那个标志. 一.图片欣赏 2.晨曦中的大慈阁.那时候的靴城保定城里的高大建筑,能够看到大慈阁附 ...

  • 《画斜红》五百三十五、循业来

    或是因为刘烨这声"实乃是......"道得着实惭愧难当,刘赫竟蓦地睁开了双眼. "皇兄为何要从秘洞而出?"刘赫问道. "一言难尽呐!陛下还需得容臣一一 ...

  • 赫崇明||散文小议

            散文小议                 文/赫崇明 散文是一种最自由的文学载体,即不像诗歌那样受到格律的限制,亦不像小说那样受到情节的约束.散文可以随意泼墨,恣意挥毫,天马行空,一泻 ...

  • 赫崇明||【散文】 易水河边寻荆轲

         易水河边寻荆轲                  文/赫崇明 易水河只剩下一条裸沙的河床了,断断续续的溪流,在大片枯黄的衰草下涓涓流淌,时隐时现,告诉人们易水河曾经怎样的辉煌.许是正逢枯水期 ...

  • 赫崇明||【散文】悠扬的笛声

          悠 扬 的 笛 声            作者:赫崇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夏日里, ...

  • 赫崇明||【散文】千古诗魂

         千  古  诗 魂               作者/ 赫崇明 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记载的诗人就是屈原,他所创立的<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历代有成就的诗人无一不是 ...

  • 赫崇明||【散文】 悲情五国城

            悲情五国城                  作者/赫崇明 五国城是辽代五国部之首--越里吉国的治所,是五国会盟的头城,亦称五国头城.这座周长只有2600米的塞北边陲小城堡,由于800 ...

  • 赫崇明||【散文】柳条通

    柳 条 通                        文/赫崇明   我的故乡在运粮河畔,相传这运粮河是当年金兀术运送兵马粮草的地方,宽"矢不可及",深"钩亦浮耳&q ...

  • 赫崇明||【散文】 邂 逅

             邂   逅                         文/赫崇明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北京西直门外上园村北方交通大学学习. 有一个星期天,我借辅导员的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驮着同学 ...

  • 赫崇明||【散文】珍藏记忆 ——写在《红果园日记》再版时

          珍 藏 记 忆     --写在<红果园日记>再版时                       文/赫崇明   2004年4月,经在北京和河北工作的几位同学提议,北方交通大学 ...

  • 赫崇明||【散文】月色边城

          月色边城                                文/赫崇明 一钩弯月斜斜的挂在天边,清冷的月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泼洒在这边关古城之上,一池萧瑟,一池冷峻-- 街路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