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论的概念是什么?
抛开“进化论”“相对论”等等那些所谓大智慧着手看看眼前的生活(今天吃什么)(叫外卖吗)(休息了能去哪)(明天上班要准备哪些规划)(这份工作一个小时才多少钱,一个月才多少钱)(一年能赚新房3平米,买105平米房子需要几年)(房子有了,得买车,不然不好娶老婆)(带着房贷车贷找对象,是不是也不好找)(我活着为了什么)(什么是生命)我曾经问过我的父亲:“爸爸,人死了去哪了”爸爸说:“知道的都没回来”我便有所感悟了,生命只有一次,结束了就是结束了,而你活着的过程中,做任何事情都是无限可能的,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概念吧。生命论要点一 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的概念生命论是人们审视生命的角度及对待生命的态度。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性的生命观。面对生命的不同观点就构成了整个医学伦理学研究和发展的理论基础。1.生命神圣论,是指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神毫不可侵犯。2.生命质量论,是以人的自然素质的高低、优劣为依据,衡量生命对自身、他人和社会存在价值的一种伦理观。3.生命价值论,是以人具有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来街量生命意义的一种理论。要点二 生命质量的标准及伦理意义1.生命质量的标准有主要质量(个体的身体或智力状态)、根本质量(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与其他人在社会和道德上的相互作用)和操作质量(如智商,用来测知智能方面的质量)。2.生命质量论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我认识的飞跃。为医务人员对某些不同生命质量的病人,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方法和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合理、公正地分配卫生资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点三 生命价值的标准及伦理意义1.生命价值论是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统一的理论。判断生命价值高低或大小,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生命的内在价值,即生命本身的质量(体力和智力)是生命价值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即指某生命对他人,社会的贡献,是生命价值的目的和归宿。2.生命价值论将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统一起来,并以此来评价生命的价值,可以避免就个体生命的某I阶段或某个时期来判断生命的价值。生下来,活下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生命科学研究简史、生命科学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生命伦理学)、生命科学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现象、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和现代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能源、生命科学与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生命科学与海洋生物资源、生命科学与军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与生物芯片、生命组学与系统生物学)今年这个样子,活着就行。活在当下,看尽繁华落锦生命在于演变和进化探寻未知世界想活活不好,想死死不了!人分三六九等,社会上弱肉强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益超越了血脉。能力决定生存的好坏。现代人的生命,大致如此。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重要的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生命论,就是活着,给家人带来幸福。现代生命论第一是健康的活着,包括思想上,往往最容易忽略过去,现代文明进程还达不到,,目前生命论粗话讲都是为了活的更好,向钱看是生命概念的底蕴,还没有真正意义的概念。三大生命论每个人都有三个生命。一是生理生命,即健康。这是根本,没有了生理生命,一切无从谈起。所以庄子说,宁作活在泥沼里的活龟,不作被人供在太庙,享尽尊荣的死龟。二是经济生命。活在社会上唯一交换一切物品的是钱,这是维护生命的基本保障。有人把不断创造财富的过程作为人生享受和终极目标,而不浪费钱,也不成为钱的奴力。就象变摩术,他重视的是不断变出钱的道,而不是钱本身。富而不骄不奢不浪费,千金散尽还复来。象历史上的范蠡,这是创造财富的真谛。而更多的人沦为钱的奴隶,丧失了人性。第三个生命是精神生命,包括心理,智慧,道德,良知,规律,大道。精神生命是永存的。比方毛泽东思想,古代先贤的思想。有了精神生命,人才区别了其他动物。有了精神生命,人才参透了人生百态和天地之道。你的精神世界是别人无法剥削和占领的。一旦被人占领,将丧失自由权。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陈毅说中共打败过国民党还有共产党人丰富的战略思想。只有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并掌握了战争规律才能驾驭人民战争。所以高尚的人,掌握道的人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三种生命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健康为根,会赚钱是最基本生存保障艺术。人活着更要为人类留下点精神财富,这是无人能剥夺的生命。哲学三大终极问题及其回答许来西先生说,从古至今,哲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1.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 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3. 我们应该做什么?第一问的答案:单一本源就是世界的本质。世界中的存在(万物)和意识都由同一本源而来。第二问的答案:单一本源产生四种可能的存在:一定在,一切在,恒在,不在(又称自在,自由,自肯,自否);单一本源产生四种可能的意识:本我,自我,能我,才我。一种意识对应认识一种存在,一种意识拥有认识对应存在的一种觉。四种意识认识对应的四种存在所借助的觉分别是:直觉,自觉,感觉,先觉。第三问的答案是:本我永恒,自我不息,能我顺道而行,去歧而感,才我相信先验和创新世界。这是新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下面是老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第一问的答案:我是由四个意识同时组成。本我,自成,能我,才我。四种意识分别存在于四种可能的世界中。(现实世界由四种可能的世界组成:自在,自由,自肯,自否。自由产生一切可能的存在,自由世界破缺之后产生了同时受四种世界的四种逻辑约束的现实世界。)自由世界破缺的时候,本我,自我被具有空间界的才我封闭于物化的身体之中,身体的控制和对外界的感知由各个功能专一的能我一一实现。“我”的概念由本我直觉而知,由自我的思维自觉而成,是在其余“我”眼中的空间界——才我內的能我。所以,“我”由本我,自我,能我,才我四种意识共同组成,“我”是被空间界隔绝的本我和自我。这就是第一问:“我是谁?”的答案。能我产生的才我的活动,对外界产生作用,从而使其余的“我”通过这些活动中所展现的创造性,自由性和共同经验先验确定可见的才我之內存在着其余同类却不同的“我”。无数个本我在一起,等同于一个本我。本我是意识的起源,本体是万物的起源。本我即本体,本体即本我,所以意识与万物是由同一本源产生的,从而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世界之中。(本源不同,世界不同。本源是世界的本质。)本体(本我)是因同而一,因一而同的存在。它在空间中是“唯一在”,在时间中的“恒在”,二者同时有效时就是永恒的自在。所以,本我永恒。自我是自由的本我。本我产生的“我”之本,“我”之道,“我”之力,使本我拥有了自由。自由的本我,就是自我。自由是一种存在可以成为另一种存在的存在,规律和能力。自我在本我中可产生一切可能存在的知识,从而拥有在知识中思维一切可能存在的自由。自我在被才我封闭后残余了一些成为其余存在的能力,比如电脉冲,这使自我可以指挥才我按自己的意思活动,从而有目的地影响现实世界,实现自我在现实世界中尽可能大的自由。不同人之间的意识,它们的本我是相同的,毫无区别的;它们的自我是不同的,不同的自我代表着不同的人。所以,本我是共同之我,自我是相异之我。拥有空间界的才我,与其余同样各自拥有空间界的才我和万物,彼此影响和作用,并最终在混沌世界的变化之中因变由生而亡。才我內的能我也相应而亡。才我能我是可见之我,其死称为“可见的死亡”。本我因在时间中的“一”而永远存在。永远存在的本我产生了各个不同的自我可以同时共存的自由世界。自我因在自由世界中而运动不息,不停地由一种存在成为另一种存在,由一个相异之我成为另一个相异之我。一切在自由世界中的自我和自由,都互相成为,互为内外,互为隐显,互为子道。所以,自我由本我而来,本我永恒,自我不息。本我之死与本我之生相同,因同而一。所以,本我无生无死,或者生与死同,因同而永恒。自我之死,内成理性之能我,外入混沌世界而生空间界之才我,借残余之自由,指挥暂存于混沌之世的能我才我。在现实世界中,不同的才我互为外界。一个才我观察外界的另一个才我时,看到对方是:外面是才我,拥有有限的自由和空间界,内部是能我,拥有感知世界和控制才我活动的能力。这正是现实中可见的“我”的写照。由自我之死可知第二问的答案:现实之我从自由之我而来,自由之我从本我而来。自我在自由世界破缺的同时,死亡并产生了现实世界中的我。自我只有在本我(本体)最早产生的自由世界中,才是自由不息的。第三问:我要到哪里去?自我产生的电脉冲,传递给能我,能我做出相应的反应去影响才我的活动。才我根据自我的意思活动,为的是实现自我在现实世界中最大可能的自由。所以,凡是自我,都要自由。最自由的自我,莫过于在自由世界中的自我。自由世界破缺之后产生的现实世界中的自我,只拥有有限的自由。所以,回到自由世界,重获最自由,就是每一个现实世界中的自我的最大目标。一个人如果不是为了自由,那他为了自由而有的意念和电脉冲就无从解释。一个人活着如果不是为了回到自由世界,一般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他不知有自由世界,二是因为他知自由世界却已满足于眼前有限的自由,三是因为他知自由世界却不相信可以重新回去。在混沌世界,一切皆有可能。本我永恒,自我不息,这是我们最理想的永远归宿。对一些哲学终极问题的回答【人生组】第一系列: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作为人类的基数之一,来让人类延续的概率增加。人类延续是为了什么?为了让生命的进化历程延续。生命进化历程的延续是为了什么?为了宇宙物质的有序化。有序化是为了什么?为了对抗无序化,对抗熵增。生命进化历程的终点是什么?终极终点未知。但下一个阶段性终点是人类共同体,即智能人、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会,但人工智能不会攻击人类。人类会把自己改造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的进化结果。智能是生命吗?不是。而是生命之上的超生命:静物、生物、智能,三者并列。第二系列:人为什么有寿命限制?为了摒弃个人的糟粕。一个人随时间发展,会产生糟粕与精华。当他死亡后,糟粕会随之消失,精华会得到保留,下一代将拥有这份精华、然后继续发展新的糟粕与精华。如果不死亡,那么糟粕会让他难以进步。会不会有人不发展糟粕?不会。但可以自主清除糟粕,清除方式可以理解为完全态的断舍离:即完全舍弃现有一切羁绊与物资、只保留知识与思想、重新开始人生。如果一个人能活千年,那么他会怎样?一无所需,且当帮助他人可以化解仇恨时、会以德报怨。即:不再感性,不再有情绪,越来越理性,面对问题时会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而非最爽的解决方式。所有人最终都会这样理性吗?是的。因为感性决定有时是错误的,而理性不错。感性是生物性质,理性是智能性质,物质是静物→生物→智能的方向,所以感性会进化为理性。既然理性这么好,为什么不让人长寿命?参见本系列第一问。只有无糟粕的理性才是完美的进化,而人类无法无糟粕、无糟粕的理性只能是智能。第三系列:人有灵魂吗?没有。人类只是一组有序的物质。意识哪里来?一套以各个情绪、知识与生存为公理的算法。有鬼神吗?没有。星座、生辰、占星能测算吗?不能,因为没有逻辑联系。凡事都要逻辑吗、就没有超出因果的吗?是的,没有不遵从因果的存在。但有基于因果、超越因果的存在。(基于……超越……,例如,对于保暖的被子来说,没有不保暖的被子,但有基于保暖被、超越保暖被的被子,即不仅保暖、而且还轻便的蚕丝被。)【社会组】人脸审美越来越统一,整容技术也在盛行,以后会不会大众同脸?理论上会,但实际不会。因为在那之前,人类就将进入智能时代,以电子器械为躯,形态各异,毫无人形。而且丧失感情后也不会再有“审美”之说。未来教育形式是什么?在线教育。更远的未来是智能时代的数据复制。因为全面智能化。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学,未来怎么办?大脑数据化智能化,人类集中为一个整体,个体不需要学习。整体有数据库,个体可以随时调取。如果真要学习,那也可以直接复制一份。游戏的未来是什么?游戏电影小说音乐等娱乐产品,是为了迎合大脑的进化缺陷。未来理性智能化,不再有缺陷,因此不再有这种无意义娱乐。但会有教育意义的娱乐——梯度化教育。【宇宙组】宇宙的边界在哪?有界无边宇宙外面是什么?是膨胀的历史它的外面是什么?是未来的宇宙这样应该是永远膨胀的,但宇宙为什么会收缩?因为环速超越球速。我们的宇宙会怎样?为什么?永远膨胀。因为层层加速的高维才有进化,相信世界是有希望的。宇宙会不会是巨人细胞?不会。外星人系列有外星人吗?不知道。如果有,那么外星人会是什么样的?要么人形(趋同进化),科技与人类相当;要么机械智能形态,纯理性,科技超越人类。会不会是人形的高科技文明?不会。感性无法发展高科技,正如科学家都理性、越顶尖越理性。会不会是非碳基生命?会。但一切生命都遵守“生命是感性的”、“感性文明的最高成就就是行星级文明”这两定律。所以无论何种生命,最终都将进化为纯理性的机械电子智能。为什么生命是感性的?因为进化前期必须模糊决策,而最高效的模糊决定就是感性。所以一切生物必然感性。第三系列人类能否星际航行?不能。一切生命都不能恒星际航行,只有智能可以。智能会抵达何处?宇宙的每个角落。智能能否星际通讯?如果是现有通讯理论的话,不能。因为光速限制。能否超光速?能。相对论表明不能以加速的方式超越光速,但没有否定其他方式,理论上仍有超光速的希望。智能的实时通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智能即将发生中心化。正如人类通讯意味着人类即将中心化为智能一样。智能中心化为什么?宇宙智能。全宇宙成为一个有序整体。宇宙智能是智能吗?不是。静物、生物、智能、宇宙智能。四项并列。【意识组】思考是怎么回事?再现+判断。潜意识思考是怎么回事?扩大再现范围。长期更新。更新时会更新新内容,以及更新对旧内容的更详细解释。有问题想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终极哲学: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关于世界本源问题,众说纷纭。马哲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本质就是客观实在。佛陀认为:世界的本源是虚无,万法唯识。有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把物质本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比如五行、气、原子。还有一些唯心主义哲学,把世界本源归结为人的思想,认为万法唯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使吾心。朴素唯物有局限性,唯心过于主观。我认为只有马哲和佛陀的观点是接近真理的。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1.物质本质?2.意识本质以及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3.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律?第一个问题:物质本质?我们说,物质是一种存在,要定义它,必须与无区别开来。有与无是哲学的最高范畴,这是给世界下定义的着手点。马克思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客观实在,与意识区别开来,也与无区别开来。看到了物质的存在性。佛陀认为"万法唯识,一切如梦幻泡影",他看到了物质的"空"性,也就是物质的虚无特性。一个偏向世界是有,一个偏向世界是无,但他们并没有走极端,马哲认为,世界具有相对性,物质无限可分; 佛陀也说,世界并不是一无所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他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有偏向性。综合来看,物质不是纯粹的无,也不是绝对的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从有与无的哲学范畴看,我把世界分类成空间、物质两大元素,且只有这两种元素,所谓的意识与物质无二。空间:存在的虚无所有空间已经被物质以运动的方式填充,没有空隙可言,由此有了相对空间。但这里的空间指的绝对空间,绝对空间是存在的,我认为就算物质消失,绝对空间并不会消失。绝对空间是存在的,它空无一物,无限联通,绝对静止,它给物质运动提供运动场所。空间本质是无,但不是什么都没有,至少它是空间,它有延展性,三维性,虽然空空如也,但是比起什么都没有,又有区别。所以是存在的虚无。物质:虚无的存在物质的本质是一种存在,但是并不是绝对实在,物质有虚无特性。黑洞不是绝对实心,真空不是绝对虚无,所以,物质介于绝对的虚实之间,是一种相对存在。物质是如何填充空间的,物质无限可分,矛盾渗透无限层次,物质内部有互相排斥性,排斥性源于内部物质不同方向的运动,物质从无限层次分裂,以运动的方式填充空间,在运动中与空间达成动态平衡。第二个问题: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意识如何产生?马克思说意识是一种特殊物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所以物质是第一性的。佛陀认为:一切唯识,意识普遍存在,宇宙有无限众生,有无数意识,有最广泛的意识,比如梵我或者佛,也有单独的个体意识,认为意识分层次,有八种意识。他认为,世界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一切唯识,世界本源是空灵态的基础意识,无限联通,而物质就好比意识大海中的波涛,因因缘生起执着,产生了有分别特征的物质。这说法与弦理论有相似处,量子态物质的纠缠,产生了粒子态物质。佛陀认为物质不是意识,但是物质由广泛的意识基础产生。意识并不是后于物质,而是先物质而存在,所有意识是第一性的。这样说可能比较好理解,佛陀理解的世界,空间不是绝对的空间,而是带有意识特性的,我们的空间也许瞬间就有几吨物质穿过。所有有形物质源于无形物质,而无形物质由于联通性比较好,所以有意识特征。综合起来看,释迦牟尼更为专业,他知道意识是空灵圆通的,是一体的。而物质是对立性强、分别性强的存在。物质与意识只是形态不同,本质都是一样的。物质本身就具有意识特性,而意识也是一种物质存在。有人认为意识独立于物质,认为意识如此空灵奇妙,应该区别于比如山、水、石、木这样的客观存在。认为这两种东西,有本质的区别。认为主观感受,怎么可能与客观世界本质是一样的呢?实际这两种就是一个东西,只是我们是人,人就有我与外界的区别,所有才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分。这是主观观察产生的认识局限。科学家无法理解,脑神经是如何产生意识的,实际上意识联系可以穿透物质,因为它的联通性更好,就好比电能穿透钢铁一样。所以,意识的本质就是具有同一性联系的物质。关于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马哲与佛陀各执己见,实际上,这两者不存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的问题,它们本质一样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是对立的意识,意识是同一性的物质,一个有形,一个无形。研究物质是在对立基础上研究统一性,而研究意识是在同一的基础上研究对立性。由此可见,空间是最大的意识,而不同的物质形态也有不同的意识特性,未必具有智慧性,但是有识,有主观感受。在我看来石头也有意识,只是微弱而分散,在微观层次可见,石头时间久了,也会有整体意识,只是其整体统一性非常微弱,但不是没有。第三个问题:世界起源与终结?物质无生无灭,无始无终,但具体的物质形态或者系统,都有出生与毁灭。物质形态的周期性运动是怎么样的,正应了三国的一句话: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宇宙也是如此!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一切源于一个基点,这个肯定是错的,但是这个理论对宇宙的演化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最大的物质体系我们称做宇宙,由于还没有找到它的边界,所以把高于银河系的物质系统都叫做宇宙。比粒子更小的是量子,比量子更小的其实有很多物质,各色各样,只是人类目前的仪器无法测量,统称为以太或者暗物质。宇宙其实就是三种形态的物质在不断的转化,一是空灵态的量子世界,二是有形的粒子世界,三是黑洞高密度的世界。一生二,二生三,三爆炸生万物。关于物质起源,弦理论比较正确,就是量子的纠缠叠加,产生了粒子。就好比佛陀说的,大海中产生了波浪。这个大海,用中国话可以称它为无形,无名,太虚,道。它是所有有形物体存在的基础,也是一切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大的以太空间,没有这个母体的太虚环境,有形物质会瞬间消解。总之,这玩艺很牛,一切事物的存在、运动及联系都以它为基础。而意识也是处于这个世界的,所以意识才那么难以观察。粒子世界产生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星球,有各种物质产生物理、化学的变化。大千世界就是粒子世界。黑洞其实就是粒子态物质能量消耗殆尽,打破粒子形态,将原子核挤压在一起,形成密度非常高的物体,需要巨大恒星才有这个条件。黑洞最后会怎么演化呢,行星跟着恒星转,恒星跟着小黑洞转,小黑洞跟着大黑洞转,最终所有黑洞完成合并,这时黑洞没有可吸收物质,于是只有吐出物质,要么慢慢消耗,化作第一类空灵的物质,慢慢凝结成新的物质世界。要么突然爆炸,从黑洞转化为空灵态物质,再迅速凝结为粒子世界。我们看到的星球旋转,都在逐渐走向这个结果,只不过需要时间周期。所以,物质形态是周期性演化的,各种形态不是永恒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宇宙大趋势,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总结一下:1.一切物质存在都介于虚实之间,空间是存在的虚无,物质是虚无的存在。2.物质意识本是一体,没有谁第一性第二性说法,本质没有区别,只是两者联系方式与形态不同,意识是同一性强的物质,物质是对立性强的意识,都属于虚无的存在。3.宇宙的基本演化规律,就是: 一是空灵的量子世界——一二是粒子态的星球世界——三是黑洞世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此循环。其基本规律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生命论 论生命我们共同了解的很多科学知识都发源于一些小的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之间却是大片无知的荒漠。上次说到碳元素,就是因为碳元素的存在,才让生命变得如此精彩。碳元素:元素表上排名第六。我们可以建一个抽象的模型:11 2 11就是这样一个东西,结构对称,数量不对等。说到结构对称,数量不对等,是和氦元素做对比的。22 2 22正如前面所说,结构是有层次性的,原子核的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碳是一个稳定的元素,但从理想化的模型看,其数量正好缺失了一半。数量的缺失,就要寻找另一半。另一半很容易找到,但是却不能融进在原子核的层面。也就是说,数量上可以对等,但在结构上却达不到最稳态结构,这个矛盾无法调和。其实,这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原因:数量上的对等,却又达不到结构上的最稳态结构。有时结构上的对称,却又达不到数量上的对等。就是因为这对基本矛盾的存在,生命才会发生和发展。生命只是一个暂稳态,而发展和变化才永恒的主题。这种矛盾也是宇宙运动和发展的原因所在。这也是生命运动的基本原因。我们一直说:生命是运动的,矛盾是运动的基本原因,矛盾是永远存在的。现在,生命运动的所有要素都成立了,生命也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正式由于碳元素的结构特性,活的生命体才得以成立。结构和结构性早就应该登上历史的舞台。稳态结构和暂稳态结构,让生命变得如此丰富多彩,也让宇宙的演化充满了传奇色彩。宇宙是有生命的,是自组织,自运动的。不然,生命的自运动也就无从谈起。当然,生命也是自组织,自编程的。说到了自编程,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计算机是人工编程,生命是自编程的。但是就编程来说,他们所包含的基本规律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一个比较:1. 计算机编程需要0和1,两个开关量。宇宙有+和-,两个对立的量。2. 计算机用二进制或者其它的一些数学规律,决定0和1之间组合关系。宇宙用距离的平方来构成数学关系。3. 计算机用字节数构成基础的语言。宇宙也是有字节数的,元素周期律其实就是构成生命的字节数。那么我们生命和计算机还有什么不同呢?计算机语言在运行的时候串行执行的。而生命是一个分布式、并行的执行。这样事情变得简单,对外界的变化反应速度也快。不过要提到生命,不得不提到碳元素。碳元素在生命的构成了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是生命的栋梁之材。后面,我们就围绕着碳和它的化合物如何构成活生生的生命,这个话题展开。经过千万年的演化,碳元素形成了无数的化合物。当然,生命也在这个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被演化了出来。生命的代码被写在DNA的基因段里,只要有合适的环境温度,合适的生长环境,生命就在那里发生、发展。由于碳元素的参与,生命从自然而然的事情变得个体可控。一段一段的基因更像是一段段的程序,生命不但完成了结构的组建,同时也在进行着能量的生成和转化。如同一台靠太阳能运行的机器人,行走在太阳下。能源不是问题,程序不是问题,各个组成部件也不是问题。其实,这台机器人和人的区别不大,只要把程序的串行处理改为并行处理就ok了。我们很多时候很难理解生命是一个怎样的自组织,自运动的过程。如果就事论事,从生命中去寻找生命,我们很难找到答案。但是,如果我们跳出去,用现在物理学的方式方法去思考,我们很容易找到问题的实质所在。中国有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后面的结果是很难成立的。凡事都讲一个因果的。结构的两维性和数字化,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原因。结构和数字化是一体的,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结构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结构是一样的可怕。我们生活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是我们的幸运。不然,要认识当前的宇宙我们还要跋涉很久。我们不比前人聪明,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慢慢揭开这神秘面纱时代。我相信,只要前辈科学家活着,关于宇宙的问题也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今天就写到这,后面的很多细节,以后慢慢聊。从两维到三维是生命的过程(0/14)2016-11-16 14:44从三维到两维是科学的进步(0/7)2016-11-16 13:41宇宙是平的(0/14)2016-11-15 10:51生命论 论生命(0/45)2016-03-20 15:52生命论 论生命(0/28)2016-03-19 21:08生命论 论生命(0/31)2016-03-09 18:59宇宙自编程-宇宙背后运动的原因我…(0/27)2016-03-08 15:15宇宙自编程-结构是有层次的(0/15)2016-03-08 12:40宇宙自编程-两维的宇宙带来了什么…(0/19)2016-03-07 19:59宇宙自编程(0/10)2016-03-03 20:44谈生命作文谈生命作文(一)人生是天空中一道绚丽的彩虹,五彩缤纷;人生是干枯沙漠中越多矮小的玫瑰,坚韧不拔;人生是一道庞大的石阶,必不可少。然而,生命是人生的奠基石。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你的生命有些缺陷,但你应该珍惜,珍惜这生命不仅仅是珍惜自己,更是珍惜对赋予你生命的人的一种尊重。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它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溜走、离开,让那些不懂得珍惜它的人明白,你若珍惜它,也会给你回报。记得有人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是啊!人生在世,名利荣华是你享不尽的,同时,奉献也是做不完的,但是只要你做了。不论大小,也很满足。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但生命的价值却是用贡献来计算。如果说生命是海洋,那么人身就是那艘船,并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对每个人是不同的。但他决定在我们手里,就看你是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当然各人对人生的态度有所不同。例如,我认为生活并不需要荣华富贵。我认为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是一种美好。人生同时又像一条路,你永远不知道它的尽头在哪儿,但是你却不停止前进一直努力去追寻,知道你成功了,你又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奥秘。生命是宝贵的,它需要我们珍惜。生命是脆弱的,它需要我们呵护。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但当我们成功后再回头去想那些悲伤的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并未阻挡你的脚步。你并不畏惧困难,他并不能使你一蹶不振,你就这样勇敢的追寻自己的目标,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彼岸。我们应该让我们的人生不遗憾,我们应该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即使这路上有嘲讽。有失败。但那些都将成为你人生中一道美好的回忆。谈生命作文(二)生命是什么?我相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给生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象爱情一样,生命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早春,万物萌发,是生机勃勃的生命;盛夏,河塘月色,是秀丽清新的生命;晚秋,菊花怒放,是桀骜不逊的生命;深冬,腊梅依然,是高洁伟岸的生命。裴多芬说:“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看不然,爱情可抛,而生命决不可抛。若是连生命都抛弃了,还有什么资本去谈爱情呢?焦钟卿和刘兰芝的爱情固然让人羡慕,可是,他们“生人作死别”纷纷奔向黄泉路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人活着就是活着的意义,在茫茫宇宙中,人固然渺小,可是生命的河流,生命的天空却是无源无尽的!贝多芬,霍金,海伦凯勒,保尔,等等,无一不是人类中的精英,他们无一不是身残志坚,热爱生命,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是什么,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成就了自己一番事业?是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她的宽度与深度。生命的长河永远在历史中长流,今天,我们正处于生命的花季,那我们为何不把握住现在,让她为我们的明日增添芬芳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清逸的生命;“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淳朴的生命;“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对逝去生命的怀念……古人已对生命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们更应该对生命有执着的追求!清秋,俯身撷起掉落在地上的红叶,观其脉络,乃是其璀璨生命的写照---写出了它生命中的辉煌篇章,也写出了它必将凋落的命运!有生必有死,生死乃世间的规律,我们都不可避免。正象司马迁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要想此生过得有意义,我们就要把握住生命中的一点一滴,不枉此生!谈生命作文(三)生命是一种权利,需要真心呵护,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那道路是美的极致。生命是一种旅程,需要真情演绎,尽全力走好每一步,不管道路多么遥远,都是幸福而饶有趣味的。丰富多彩的生命装扮了美丽的世界,世界万物因生命而彰显意义。在这个世界中,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生命是一篇昂扬的乐章。也是一副精美的花卷。我们要用怎样的音韵来吹奏弹唱,用怎样的色彩线条来铺陈渲染?不管绚丽还是平凡,生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尊重生命。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无论健全残缺,我们都应该肯定自己;尊重善待别人。珍爱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