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扬州画舫录-风筝

风筝

风筝盛于清明,其声在弓,其力在尾,大者方丈,尾长有至二三丈者。式多长方,呼为“板门”,余以螃蟹、蜈蚣、蝴蝶、蜻蜓、福字、寿字为多。次之陈妙常、僧尼会、老驼少、楚霸王及欢天喜地、天下太平之属,巧极人工。晚或系灯于尾,多至连三连五。近日新制洋灯,取象风筝而不用线。其法用绵纸无瑕穴者,长尺四寸,阔尺二寸,搓之灭性,缀其端如毂,削竹蔑作环如纸大,以纸附之;中交午系两铜丝,交处置极薄铜片,周围上乔作墙,中铺苎蔗。蔗用膏粱酒浸熟者,上铺黄白蜡、流磺、潮脑、狼粪,以火燃之;令有力者四人持其纸之向上无篾环者,?药而升,不纵自上,大如经星,终夜乃落。


扬州画舫录是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书中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书中不仅有戏曲史料,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李斗,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乾隆年间。诸生。著有《永报堂集》,内含《奇酸记传奇》和《岁星记传奇》两种戏曲作品。他撰写《扬州画舫录》,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乾隆六十年,历时三十年。书中根据目见耳闻,李斗详细地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等情况。除了戏曲史料之外,《扬州画舫录》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