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不复,谁家河山:南宋使臣范成大记录的中原风物志
相关推荐
-
皇太极为何改国号“金”为“清”?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为"金",为与南宋时期完颜氏金朝相区别,史称"后金".然而仅仅二十年之后,后金的第二代可汗就在盛京(沈阳)将国号 ...
-
西瓜闲谈:夏日甜味越千年
西瓜是夏日消暑降温的必备水果.西瓜在中国开始种植,最早的记录保存在五代时晋人胡峤所著<陷北记>中. (1/1) ■郗文倩 中国人讲到饮食养生,常有个说法:"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 ...
-
陆游是怎么评价岳飞的,他写了一首诗,究竟写了什么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上面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诗中陆游用宗泽岳飞的遭 ...
-
蒙古趣史 97.向中原进军
废物排出去的人,往往也是废物. 1211年7月,蒙古军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成吉思汗任命哲别.耶律阿海为先锋,向乌沙堡进军. 怎么这么快就来了?我们还没准备好呢! 那就只好跑了. 哲别 ...
-
辛弃疾登北固亭,怀古忧今,写下两首词,感人肺腑,堪称千古绝唱
收复中原,一直是辛弃疾和陆游的梦想.比辛弃疾年长15岁的陆游,非常欣赏他的文学才华和军事才能,曾多次举荐辛弃疾,两个诗人也曾多次写诗互相鼓励.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他出生的时候, ...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沦陷区日常生活点滴|李子·早茶夜读610
610| 读城记2020
-
北宋联金灭辽自己也被灭,南宋为何还要联蒙灭金?
公元1118年,宋朝派遣使者自山东渡海前往辽东,此行的目的就是同金国商议共同灭辽的方略.由于这一时期的金国只是蜷缩在东北一隅,所以宋金之间并不接壤,宋国的使臣要想抵达金国,只能横渡渤海,因此这种会盟也 ...
-
1650年广州大屠杀:参看外国使臣的记录,清军到底屠戮多少人?
清顺治七年十一月,即南明永历四年十一月,清军在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靖南王耿继茂的指挥下,终于将围城十月的广州城攻破. 广州之战应该是清军入关之后,在所有征服地区中遇到的最难啃的骨头,并因此付出巨大的折损 ...
-
一代文骨万里孤臣,南宋苏武不辱使命——南宋四大家之范成大
今日诗语: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 本文由长安处处有唐诗首发. 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一.虞允文的烦恼 公元1170年,南宋帝国的一代名相虞允文突然气炸了!而他七窍生烟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瞎 ...
-
假贡济私——明代朝鲜赴华使臣私人贸易
会同馆:中国古代都城,皆设有朝廷接待宾客的机构,汉以后的鸿胪寺,即专司其职的衙署,至元代改为隶属礼部的会同馆.明清仍设鸿胪寺,但其职责为专司朝仪班位,不再管理接待事务,只是会同馆的主管官员加鸿胪寺少卿 ...
-
中国古代最牛“阅兵”,吓得20多位外国使臣跪地磕头,表示永远臣服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能够展现出它势力的一面就是通过阅兵. 想我国近些年来的大阅兵,无一不对其他国家具有威慑力,又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在我国古代,也是如此. 就比如在中国明朝时期,就举 ...
-
吴兆骞流放宁古塔,他对外国使臣说两句话,让人明白他发配的原因
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地方曾让人谈之色变,即宁古塔,但是这里却有一位清朝大文人--吴兆骞.根据史料记载,吴兆骞在宁古塔的时候,曾为节度使李云龙写过一篇赋文,并且他写完之后还说了一句话,结果暴露了自己被流放 ...
-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齐顷公拿国事当儿戏,激怒四国使臣
接着上个故事说齐倾公拿国事当儿戏,激怒了四国使臣,暂且不表. 话说这四位使臣回去后,就开始纷纷怂恿他们的国君出兵伐齐. 齐国是大国,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又没有特别正义正当的出兵理由,万一偷鸡不成,蚀把 ...
-
元朝漠北王爷篡位称帝 派色目使臣去越南闹出乌龙事件
说起元朝,有许多人认为元朝从忽必烈以后就失去了汉化的努力.其实元朝有好几位皇帝都曾做过汉化努力,有的还为此付出了性命. 首先要明确一点,汉化对元朝皇帝非常有好处.因为中原王朝的制度,确实是最能够强化君 ...
-
照川有座晏马山,据说是春秋战国一位使臣的战马变成的
秦 楚 书 社 专注秦楚民俗文化 关注 晏姓使臣不畏山高路远,日夜兼程,历经数十日方赶到秦国的边境.当路过陕西商洛境内的晏马三叉时[现在山阳县境内的照川响洞河和晏坪河交汇处],因劳累过度而暴病死于 ...
-
使臣空手赴宴,周天子怒斥诸侯失礼,还骂出了一个经典成语
在中国文化之中,有一类特殊的词组,它们搭配固定,众人皆说,所以被称为成语.有人认为,成语是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用得巧妙可以让整篇文章熠熠生辉.而且,成语之中的故事往往令人深思,今天要说的成语是&q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