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重买的书

"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可以督促人读书,还可以省下不菲的买书钱,确实是读书之首选。曾经看到一个作家说,把整整一个图书管理的书按照作家姓名从A到Z全借读了个遍,觉得特别壮阔也特别过瘾,更是非常羡慕,有种守着金矿随便挖掘的感觉。
可是一般人没有那样的条件,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读书还是要靠自己去买。既然是"买"当然就有了购物的诸般体验。就像常常会被人说"哇,你买的衣服好好看!""你买的饰品好漂亮!"彼此,心下有快意,但更多的时候,是觉得所有的东西,没有一蹴而就,都是要教了学费的,一个人精于某件事,也无非就是多次重复之后的熟练。
买书,又哪里会是精准失策,不至于失手呢?所以,常常会有买重了的现象发生,也无外乎就是手误,买过忘记了,还有就是发现不同的版本,或者是看过了觉得有必要再读,但是之前的书又找不到了。
买重了的书,倘若收到的时候就发现之前已经买过了,也读过了,那没有拆封之前就送人,也可谓是物得其所,最起码还有需要的人,在收到馈赠的图书时绝对是有份惊喜。
也有些书,读过之后忘记了,再买再读时,沉睡的记忆又被唤醒了,那些似曾相识的段落、情节、感觉,都有一种《红楼梦》里宝黛初见时的那种"这个妹妹也见过"的熟稔之感,然后读着读着,霍然开朗,猛然警觉,原来,曾经读过,怪不得总觉得那么熟悉,就像来到某个地方,有那样的感觉时,一时想不起是不是曾经来过,如果记不起,就会想,那会不会是梦境中曾经来过。当然,在贪多求快的阅读欲的驱使之下(已经要计量来量化),读过的书还愿意花时间、还有耐心再读,也一定是作家或者作品确实入心,纪德的《田园交响曲》、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加缪的《局外人》等就是属于这种。但也往往庆幸,每重读一遍,便有不同的感受,对作品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好的作品,值得一读再读。读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此时与彼时不同,一次更比一次读得透。
还有一些书,是看过了之后,印象特别深的,总觉得值得放置床头,多次被读的,曾经在一个剧作家的书房里看到他收藏的不同版本的《草叶集》,还有那被翻得磨毛边的样子,知道那不仅仅属于书房,更是在枕边,在心房的书,也许他的文字的优美,就来自于一遍遍地颂念诗歌的美。自己买过很多次的书,最多的当属《万历十五年》,也很奇怪,原本并不是一个对历史很痴迷的人,可是却对那本书爱不释手,读过之后,欲罢不能,多次购买过,也曾向孩子力荐,巴巴地买了送他,然后,又对照过不同的版本,喜爱之情,弥厚,真正的喜欢,是怎么看怎么爱,怎么看怎么好,也竟然觉得看不同版本并不是要比出高下,竟是各有千秋之感,许是极致的爱了。其次就是《人间失格》,最初读它的时候,是种隔云雾看山的感觉,觉得冷峻艰涩不大看得懂,再看的时候,就是那种一口气要把它读完的痴迷,然后想起第一次读过的那种感觉,似乎不真实,怎么会呢?然后那个人物的刻画,就刻在了心里,常常想,如果自己去写人,能如此力透纸背吗?肯定不可以,即使画出个有特色的大模样也难。多次再读的时候,就有那种回甘之感,觉得为什么其可以称之为名著,可以被那么多的人喜欢,是因为人物的灵魂,亦是每个人自己的灵魂,每一个人,都会依稀读到关于自己的影子,谁说人读书就是单单读书,不是读人?不是读己?
买重了的书,才会反复去读,在那样的过程中,是理解力的提升,是品鉴力的提升,但更多的是,"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仿佛才终于识得其真面目。就像,见了盛装的美女,当其洗净铅华、清水出芙蓉,你才见其纯粹的美一样,多读,才能晓意、知音。千万别听别人的介绍,一本书是不是真的好,一定要自己去读,去体会,去多读,多体会。有句话说,"请不要从别人口中去了解我",于一本书而言,亦是真理。
"世事如书,值得一读再读",每每想起这一句,觉得沥遍世事,才晓其味,那那些一遍遍读过的书,是不是也在一读再读中终识其髓?
2021.3.11晚          郭江妮
(0)

相关推荐

  • 清荷的书单

    就不标顺序了,有些书是因一本书额外延伸的. 先出一期有关民国历史的书单吧. <秋之白华> 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很高,里面包含了很多杨之华生前保存的照片以及书信.诗歌等文稿. 该书是由杨之华之女 ...

  • 读这本书,最大的享受就是静观时间渐渐流淌的味道

    有人问,遇到一本自己真正喜欢的好书,是一种什么感觉?   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不过有这么一种答案挺有意思的.遇到一本自己真正喜欢的好书,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渐入佳境,读到快要结束的时候,往往会 ...

  • 于正新作品颜值超高,网友感叹播出之后会比《延禧宫略》还要火

    本文由明星粉丝团作者柴扉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 说到<封神榜>在娱乐圈之中,已经翻拍过无数版本了.不过一直以来,最为经典的一个版本就是傅艺伟版.这个版本的苏妲己,明艳动人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而 ...

  • 搬书人的快乐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晴 我们仨搬到新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还有很多东西放在我父母家里,特别是几大书柜的书,一直还没有搬到新的书房里,书房两面墙都有书柜,一直连到了屋顶.如果把书放在最 ...

  • 《博尔赫斯文集》的价值

    <博尔赫斯文集>的价值 老郑读书评论 题记:"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在下一个无限的黑暗循环中归来."--博尔赫斯 为什么博尔赫斯值得精读? 之所以说应该精读博尔赫斯的作品,是 ...

  • 买了书却不读完,其实用不着内疚,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读书

    有没有这样的场景:一时心血来潮,买了一堆书回来,准备发愤图强,用功读书.可是呢,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读,变成了藏书家.也因各种琐事被打断,总不能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 似乎读书就是逐字逐句地认真读完 ...

  • 买了书不会看?四个方法让你高效阅读

    昨天4月23日是读书日,你是否也买了很多书? 今年我没有给大家推荐书单,因为我觉得推荐书籍并不能解决大家的问题,毕竟在这个信息时代,只要你具备一点搜索技能,你都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到你需要的书单. 但是 ...

  • 谭某某的生死局:要钱,还是要谭某的命,亦或是拿钱来买谅解书?

    感觉这事过了一段时间,风向已经完全转变了,明明是谭明明酒后驾车撞死了人还逃逸,现在好多评论竟然还责怪受害人. 谭家水军能不能不洗了?你看看你们的言论,像傻子的发言,可笑不?赚五毛钱不需要智商吗?还交通 ...

  • 旧地如重游作品书单

    生活已经的现实,非常希望每一个笔下的角色在他们的世界都能获得圆满. 1.<浪费>作者:旧地如重游 [文案] 遇见你之前,我觉得恋爱和婚姻是对生命的浪费. 爱上你之后,我觉得没你的将来是对生 ...

  • 我在这座塔里买过书

    上次写会乐里(点蓝字可知详情),讲到它西面的泥城浜是整整100年前,也就是1921年填没的. 其实福州路上还有一样风物,那就是原来在山东路口的那座塔,也是整整100年前,也就是1921年建造的. 建造 ...

  • 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一部书再说《开成石经》前

    开成石经陈列内景 近两年的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中,突遇疫情,于是,国宝们纷纷亮相线上.专家.讲解员们纷纷变身主播.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主播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老师,这篇文章是他在碑林镇馆之宝&q ...

  • 买了书的朋友【必读!】

    昨天是令人难忘的一天.自从我昨天中午发了那条卖书的消息,仅仅几个小时,100 本书就全部被抢完了.这速度之快让我妈都看傻了(我猜她以后不会再反对我往家里一捆捆地拿书了),也挺出乎我的意料.但着实让我爱 ...

  • 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么买纸质书如何避雷?

    最近比较忙,没时间写历史文章和雍正王朝系列,所以今天把之前受头条邀请,参加的423读书日写的关于读书那些事儿发出来,内含购买纸质书如何避雷小技巧: 马上4月23世界读书日了,在这里跟大家讲讲书中自有黄 ...

  • 给孩子买的书太多看不完,那恭喜你了…

    文/编辑:小编豆爸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奇葩的投诉或意见.我就曾遇到过有人投诉说:少儿绘本只有那么几页,几分钟就看完了,定价还那么贵,不是坑人吗? 我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想了想,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