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经研究(王风超)
相关推荐
-
京剧锣鼓:散板的开法(二)
京剧锣鼓:散板的开法(二) 4.快纽丝 5.一小锣 小锣开散板,用得较少,但自有其特点.如<桑园会>中罗敷向婆婆哭诉之时即是用小锣开散板. 把散板的开法与摇板比较一下,即可发现明显的不 ...
-
范庆涛:京剧锣鼓的“那点意思”
前言 作为京剧艺术的音乐性特征,京剧舞台上音乐形象(人物角色的形象)的创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唱腔音乐的形象塑造,另一方面则是以京剧打击乐的锣鼓形象来进行的塑造. 中国古代八音--"金石丝 ...
-
场面
场面 场面,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演奏术语,同时也为电影术语,除此之外,还有同名电影名称问<场面>. 基本解释 1. [scene;spectacle]∶叙事性文学作品或戏剧.电影中,人物 ...
-
【刘家古村】刘家十响班
刘家十响班 兰溪乡俗中的"打锣鼓",并不是平常口语中所说的"敲锣打鼓",而是一种一般由6~12人组成的"锣鼓班".在兰溪,坐唱班又称十响班. ...
-
王星超 || 风吹麦浪(外二首)
风吹麦浪(外二首) 王星超 春天走过了绚烂, 把最后一支曲子交给了大地. 阳光密集地笑语渲染着五月. 布谷鸟且行且吟发自肺腑的心声, 动感着性格内向.蓄势待发的农具. 初夏的浓烈相握着乡俗和民谣. 田 ...
-
京剧锣鼓:急急风
京剧锣鼓:急急风
-
米芾研究王羲之30年,编出草书秘笈,专家:学好了,草书会有大成
草书曾经跟现在的楷书一样,乃是一种通行书体,晋人尺牍当中常见草书,可见草书乃是日常交流的一种实用书体,到了唐代以后,楷书的流行使得草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而其艺术性逐渐成为了书法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 ...
-
311期/闻天语解析《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薛红诵读
小轩清浅: <诗经>传达的是发自心田的喜悦或是悲伤, 它断然不会辜负所有人对文学的期待.它的自由之美,就在于这"发自心田"的真实,因真实而生动,因自由而可贵.透着文字, ...
-
周日《诗经》课堂 ||《王风•黍离》/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484期)
天语说: 一个孤独的个人来哀悼沉重的历史,他不能为这个历史负责任,却用丧亡的哀恸全部来承担."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与其说是以天下为己忧者的悲哀,不如说,更是&qu ...
-
《诗经》课堂:《王风·丘中有麻》/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1317期)
天语说: 宋代朱熹<诗集传>:"言其才能不足以知于我也.""(二章)言其才能不足以长于我也."清代牛运震<诗志>:"'能不我知 ...
-
《诗经》课堂:《王风·君子阳阳》/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626期)
天语说: 这是一首贵族宴会上一首欢快的小诗.诗人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写出这首诗.关于此诗题旨,历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说:"<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 ...
-
《诗经》课堂:《王风·扬之水》/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633期)
天语说: 这是一首戍守远方边塞的将士吟唱的诗歌.全诗三章,手法上重章叠句,诗歌的文字上层层递进,句子采用口语化,只是换上几外词而已.突出了远在边城的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首诗歌真实的记录了那一段时间 ...
-
《诗经》课堂:《王风•葛藟》/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661期)
天语说: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沉痛语,不忍卒读." 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