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观察——浙派的开山鼻祖丁敬
相关推荐
-
连载 |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论五百年篆刻流派艺术的出新(上)
< 中国印学精读与析要 > 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论五百年篆刻流派艺术的出新(上) 韩天衡 张炜羽 上溯到明代中期的流派印章发展史,是一部篆刻艺术的出新史,就中不乏勇猛精进的出新者,但也 ...
-
浙派朱文印风篆刻技巧?拿来吧你!
龙永刚老师作品 老师的篆刻作品常取法于浙派,偶拟周秦两汉,以及元明人印式. 他的刀法干脆俐落,印风精细.工整典雅,其铁线篆多字印具有金石味.书卷气. 综观其印,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纯粹,毫无杂念. 龙永 ...
-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
-
篆刻观察——饱受争议的徐三庚
徐三庚在篆刻史上的地位不算太高,后世专门取法其篆刻的亦寥寥无几,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部分作品过于"让头舒足",讥者评为"野孤禅".纵观徐三庚印谱,这类作品存 ...
-
篆刻观察——玩而老焉的吴让之
吴让之的篆刻风格既汲取了汉印之庄重与平稳,也继承了邓石如的"印从书出"的印学思想,在篆刻艺术的自我探索道路上,吴让之的篆刻风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是邓石如"印从书出& ...
-
篆刻观察——“吴赵对峙”的赵叔孺
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有论:"迩来印人能臻化境者,当推安吉吴昌硕, 及先师鄞县赵叔孺时桐先生,可谓一时瑜.亮.然崇昌老者,每不喜叔孺先生之工稳:尊叔孺先生者,辄病昌老之破碎.吴. ...
-
篆刻观察——汉官印风格作品赏析
汉官印风格作品赏析 印章最初是以实用为主,起于商周,盛于秦汉,隋唐官印脱离了汉印的模式,出现了蟠条印,也以实用为主,宋元时期文人开始参与到篆刻活动中来,至明代文人篆刻兴起,逐渐 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清 ...
-
篆刻观察——竹杖布衣的邓石如
沙孟海先生有言:"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大学士刘 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山人." --对于笔者故乡安庆怀宁的一些著名人物,海子和邓石如在我心里 ...
-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丁敬“岭上白云”
细朱文是篆刻的大类,包括古玺印里的细朱文,汉朱文印的细朱文,元朱文的细朱文,因为字法篆法并不尽同,在实际的创作中,还是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的,到了清代,这个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汉缪篆的与小篆的选篆处理上 ...
-
“浙派篆刻”的开山鼻祖:丁敬
丁敬,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于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十一岁.字敬身,号砚林,又有钝丁.清梦生.梅农.丁居士.玩茶翁.龙泓山人.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别号.据 ...
-
浙派篆刻开山鼻祖:丁敬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丁敬(1695-1765) 清代书画家.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清梦生.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浙江杭州府钱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