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歌坛巨星之流落民间(之三)

大唐故事之歌坛巨星之流落民间

一场由大唐当代著名诗人李白老师作词、乐坛新秀李龟年老师作曲并演唱的《清平调》专场演唱开完后,一时间名动京城。

他和兄弟李彭年、李鹤年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皇帝亲自点赞,并号令各地学习传达。据说这首歌,在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写的是西域风景。然鹅,如同传说中的“降龙十八掌”一般,传着传着,只留下一个名字,失传了。

李龟年老师一下子红了,海报满天飞,粉丝暴涨,找他签名,约他喝茶、吃饭者不计其数。

不过,由于他是宫廷乐师,属于皇家音乐队的重要成员,领的是皇帝给的工资,不能接受商业演出。

然鹅,但这并不影响李龟年老师赚钱。

皇帝虽然高贵,但还是有几个接地气的朋友的。自己藏着掖着,和晚上黑灯瞎火的穿着新衣服走路一样,有什么意思呢?自己的乐师,他也乐意和身边人分享(乐师非共享,犹如衣锦夜行)

比如,皇帝的亲兄弟、当时的岐王李范,就是李龟年的铁杆粉丝之一。

话说某天,李龟年应邀到岐王府中作客。这种高档家庭,都有自己的乐队。客人到了后,乐队开始现场演奏。这天,王爷为了显摆,特意弄了些高档节目,新鲜货,大家没有见过的那种。

乐声刚起,李龟年就开始主动担任注解:“各位,这演奏的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他又说:“现在正演奏楚音的流水板。”王爷很开心,感觉终于找到一个懂音乐的知音了。

家庭音乐会搞完之后,王爷开始送礼物打赏,特意给李龟年准备了“破红绡、蟾酥纱”这样一些珍贵的丝织品。没想到李老师对这些完全木有兴趣,他径自掀起隔开宾客与乐人的帷幕,把擅长弹奏秦音的乐人沈妍手中的琵琶拿了过来,说:“借来耍一下,看哥给你表演。”然后尽情地拨弄起来,竟然把已经结束的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除了王爷之外,还有以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当时的殿中监(相当于皇帝的生活秘书。在兄弟中排行老九,又称崔九)等为代表的这一些在京城可以横着走、招摇过市的社会名流,也和李龟年有签约。

他们多次邀请李龟年到私宅开专场演唱会,满足那些根本不能出门游玩的家眷们的要求。个唱很成功,老板很满意。钱,在这些大佬们面前,根本就是一个数字,也有可能是一句话。所以,李龟年得到的赏赐,那是成千上万。

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一旦有了钱,必须投资房产(好像有的人根本毛钱木有,图个穷操,也是投资房产)。在东都洛阳的天子脚下,尽管寸土寸金,但丝毫不影响李龟年老师修建别墅(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自古以来,唱歌的好像都特别有钱。别墅规模之大,档次之高,连很多王公贵族见了都惊异不已,感叹着:“这特么也太奢靡了……”

人世间的自然规律是,地位上升,有钱了,身价和名誉也接憧而来。李龟年的词作者不再局限于李白,就连后面的杜甫、王维这样的诗坛大咖,也对李龟年仰慕至极,以能与他合作搞事为荣。

在大唐作协开会的时候,有人介绍自己一年写了好多好多本书、几本诗集文集,大家都不以为然,不为所动。而如果突然有哪位说:“我给李龟年写了一首歌”,马上呼啦啦一圈人围上来,询问究竟。

没办法,这就是名人效应。

(加班完毕,还要搞其他事情,后面有时间再更新第四集……)

(0)

相关推荐